天天看點

王粲(càn)-魯西南方言雜談之人物

王粲(càn)-魯西南方言雜談之人物

王粲一種畫像

王粲,字仲宣,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17年2月17日,東漢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濟甯市微山縣)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且為七子之冠冕。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中記載“(王粲)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複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是說他自少即有才名,有過目不忘之才,算術高、文筆好。《三國志·魏書·王粲傳》中還列舉兩件小事來證明。一件是“粲(王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還有一件事是“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

在文學上,王粲是“建安七子”成就較大的一個,與曹植并稱“曹王”。現摘抄他所作的、人們傳誦比較多的一篇《登樓賦》來欣賞。賦曰:“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臯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欤之歎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阒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怅盤桓以反側。”我們誦讀後,可以感覺到他這篇文章有層次清晰、結構嚴謹、語言清麗、主題深刻等特點;這篇賦體貌高度精練,情思深厚豐腴,使我們能自然而然地感覺其意味深長,形象感人。

曹丕、曹植二人與王粲的交情也非常好。公元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孫權,北還途中病逝。逝世時,曹植也作《王仲宣诔(lěi)》,也就是現在的“緻悼詞”。曹丕還親率衆文士為他送葬。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