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安别裁】夢也無聲:王粲《登樓賦》之一——一點題外話

【建安别裁】夢也無聲:王粲《登樓賦》之一——一點題外話

當年華彩憶登樓,解讀亂離無限愁。

片片傷情吟小賦,天時難顧我清流。

王粲這首小賦,其寫作背景與曹操的《薤露行》和《蒿裡行》、蔡文姬的《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是同一個曆史大背景,從相關史料對照,蔡邕比王粲年長四十餘歲,王粲生平應該比蔡文姬稍晚,他們大略屬于同一代人,王粲少年時代即受到蔡邕的賞識,蔡邕将自己的大部分藏書贈與了王粲,可見他與蔡文姬的淵源也不淺。

王粲也在漢末董卓制造的那場大遷徙中流亡過,與蔡文姬同樣經曆了那次災難,在蔡文姬被虜入胡之時,王粲逃離長安到荊州投奔劉表,躲過了一場浩劫。

王粲的《登樓賦》就是在荊州流連十三年後所作,蔡文姬的《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也是在她入胡十二年之後歸漢之際所作,是以,這幾篇作品大緻作于同一時間同一時代背景中,兩個詩人又都與蔡邕有着非比尋常的親密關系。

與此相關的,曹操比二人年長,據說與蔡邕有着師承關系。

有幸見識到這麼多出色的、彼此之間又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的、不同性情的詩人,寫同一個曆史背景曆史事件中的個人遭際個人感受,實在是十分難得的機遇。

這樣的“同題”之作最能見出作者的不同性情不同作風不同感悟和不同的風格情調,便于我們更加深入地解讀作品了解詩人,探測不同詩人面對同一曆史事件同一曆史背景的不同反應,進而能更直覺地了解那些不同的表現形式之間、以及表現形式與作者心情觀念之間的有機關聯,這是學習那些表現方式的最直覺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對于這三個人的同題作品,在不同的年齡段,有着不同的偏向。

最早接觸的是王粲的《登樓》,當年父親被貶谪到山鄉,他最喜歡讀的就是王粲的這首《登樓》,那時年幼,在父親的感傷裡,我除了記住幾個零星的句子,對這部作品并沒有更多的感覺。

或許情窦初開的青春更容易被感傷所迷惑吧,在國中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重新見到了這首《登樓賦》,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當時被他迷得如醉如癡,他的感傷和絕望滿足了我當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意氣,我很快就流利地背出了《登樓》的所有段落,還自以為了解了父親對他情有獨鐘的原因。

這種熱情維持了很久,關于這段曆史的文藝回放,我當時也對王粲情有獨鐘。

在喜歡王粲的日子裡,更加喜歡上了《楚辭》,把屈原留存于世的全部作品都熟讀直到背誦全篇,迷醉之中,從未以懷疑甚至質疑的眼光審視過這些作品以及作品背後的人與事。

直到有那麼一天,我突然領悟了《悲憤詩》領悟了《胡笳十八拍》,尤其是,我發現我能夠了解曹操的《蒿裡行》和《薤露行》,當我把這些作品放在一起衡量長短的時候,那作品背後的人物形象也漸次清晰起來,經由他們的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心靈不同的情感指向和不同的社會擔當,……

要全面地了解一個作者的人生軌迹人生信念,才能真正地了解他的作品,他的人生經曆情感體驗生活實踐精神境界才能對你的人生發生正向的或負面的影響,他的識見和實踐才會給你的人生指點迷津,成為經驗或教訓指導你的前路。

後來我明白,逆境中,還有悲摧的心境下,不讀《登樓》,不看《離騷》,尤其不要聽——王菲的歌……

詩由心生,不同的詩反映的是不同的心靈,不同的情感取向,讀詩,可以透視作者的心靈,看穿他們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

尤其是同題的,同體的,……

比較分析,是一種非比尋常的文學鑒賞方式。

【建安别裁】夢也無聲:王粲《登樓賦》之一——一點題外話

夢也無聲著名詩人、詩詞評論家,中國古典詩歌的愛好者實踐者傳播者,作家、影視編劇、影視策劃人。

作者:夢也無聲編輯:章雪芳

稽核:小樓聽雨校對:馮 曉

【建安别裁】夢也無聲:王粲《登樓賦》之一——一點題外話

點選回顧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随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部分圖檔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删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衆号釋出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号】【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自行關注并查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