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十一期間,車流如梭,為了限制車流,防止交通堵塞,相關部門也制定了很多限制政策來保證道路的暢通,其實,在兩千年前,古人也制定了民間車輛的課稅制度和節車制度,來保證人們出行的友善。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車輛的擁有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的重要标志,在兩千年前的大漢,曆經楚漢戰争之後,大漢帝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起來,而經濟的蕭條,讓社會上的車輛急劇減少。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漢書·食貨志上》中記載: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車。”

意思就是大漢皇帝出行的時候,連毛色統一的四匹馬都湊不齊,而王侯将相也隻能乘坐牛車上朝,這個期間,經濟蕭條,也不存在交通擁堵的現象。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漢王朝在休養生息之時,也采取了鼓勵經濟發展的措施,漢文帝輕徭薄賦,制定了與民休息的政策,“除田租稅之半”,有一年還田租全免。

漢景帝也繼續了祖輩勤儉的良好品質,甚至和百官一起親自下地耕田,帶領大家發展農耕經濟。

經過了三代人幾十年的努力,到了漢景帝時期,國家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在《史記》中這樣記載:

“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文景之治,國家富裕,民富國強,國庫裡的糧食吃不完,都腐爛了,府庫裡的銅錢因為長時間不使用,繩子都已經爛了。

經濟發展起來了,内需刺激起來了,自然要去解決出行問題。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那個時候沒有汽車,出行依靠的是馬車,大臣們上朝也不用乘坐牛車了,普通的老百姓很多也都有了自己的私人馬車。

西漢時期,用車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放寬,本來規定是統治者可以用的車,現在地方上的長官也都開始使用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車夫拟于天子”,地方長官用車都可以跟皇帝相比了。

同時,還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消費者對于車輛的需求也逐漸發生着新的變化,車輛的産銷和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淘汰率也很高,有“車不累朝”的說法,車主們的用車還沒有到時限,就已經面臨淘汰了,他們又去追求新的車型。

這個時候,大漢帝國就開始堵車了,從長安堵到了洛陽,從西漢堵到了東漢,雖然經濟發展了,然而,統治者們的心态也開始“添堵”。

《後漢書•王符傳》中有八個字的記載:“牛馬車輿,填塞道路”!

馬車和牛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将道路都堵塞了,在漢朝,可沒有現在的柏油馬路和應急車道,這要是一堵車,市民們的出行就會出現很大的不便。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01,車馬稅

漢武帝時期,對于國家車輛進行了課稅,提高了大臣和百姓的用車成本,也就相當于間接限制使用,除了公用車輛和軍用車輛之外,私有車輛,商務用車和民間用車必須交稅。

一匹“馬力”的民車費用,每兩千錢中需要繳稅一百二十大錢;

一匹“馬力”的商務用車,沒兩千錢中需要交納二百四十個大錢;

這樣算下來,使用的車輛越是豪華,交的稅收越是驚人。

這個時期,國家和匈奴的征戰也進入到了膠着狀态,用車交的稅收剛好可以用來貼補軍隊費用,對抗匈奴,而有的精英人士就提出,要是有人偷車馬稅,不僅要罰車主車輛和家産,還需要上前線當一年兵,可見大漢朝對于車馬稅的嚴格實施了。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02,節車輿

在封建權威社會,這樣堵塞的交通狀況讓統治者擔憂,很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要限制車馬的使用情況,于是,在漢昭帝舉行的“鹽鐵會”上,就有大臣提出了“節車輿”的說法。

《鹽鐵論》中說:

“方今公卿大夫子孫,誠能節車輿,适衣服,躬親節儉,率以敦樸,農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業。”

這裡的“節車輿”就是針對道路交通狀況的改善建議。

然而,雖然朝廷采取了很多改善交通狀況的方式,卻依然沒有改善”堵車“的狀況,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中,國家富有了,人們的生活水準提升了,古人好面子,注重出行的體面,當然不會降低自己的出行标準。

同時,由于國家對于官員和級别和用車檔次是有嚴格的規定的,什麼樣的官員上朝配備什麼樣的車子是有講究的,如果不乘車上朝也是違反制度的,是以,這樣一來,”堵車“的交通狀況依舊沒有改善。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在限車令和節車輿政策之下,漢朝的交通堵塞并沒有出現質的改善,很多的大臣即使自己省吃儉用,也要保住皇帝禦賜的車牌。然而,這麼多的稅收怎樣承擔呢?

司馬遷在史書中記載了養車的費用,“馬一匹則百金”,一輛豪華車一年的費用大約為一千石糧食,一石相當于現在的27市斤,而百金則需要27000市斤糧食。

有一位朝廷的重臣叫貢禹,是漢元帝時期的禦史大夫,也是西漢的著名經學家。

他的年薪是“中二千石”,折算下來應該是2160石,而他的車馬稅就達到了一千石,相當于他年薪和俸祿的一半。

禹大夫是一位清廉的官,為了養車,全家省吃儉用,甚至吃”糠糟“也要維持生計。他甚至跟皇帝抱怨,自己為了保住了皇上賜的“車牌“,吃糠糟還賣掉了一百三十畝田地。

在《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中記載,貢禹提出了“唯陛下深察古道,從其儉者,大減損乘輿服禦器物,三分去二”的建議,也就是說,要将車輛擁有者減掉三分之二。

可見這位禦史大夫也是被“養車“逼出來的狠招啊!

古代的堵車有多厲害?“限車令”實施,禦使大夫為養車吃糠糟漢朝的交通狀況漢朝“限制車輛”的政策禦史大夫吃“糠糟”養車

參考文獻:

《史記》

《後漢書•王符傳》

《漢書·食貨志上》

《鹽鐵論》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