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作者:人間煙火孰知味

1946年12月24日,美國大兵在北平大街上公然強奸北大女生沈崇,在全國激起軒然大波。北平地下黨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巧妙地利用幾家在全國有影響的民營報紙率先揭露事件真相,矛頭直指美軍暴行。“沈崇事件”一經披露立即令全國群眾輿論大嘩。本來抗戰時期美軍來華抗戰,成為中國的同盟軍,受到中國人民發自内心的支援歡迎;但是戰争結束後美軍不僅沒有撤離,反而在中國到處擴大軍事基地,試圖将駐軍長期化永久化。美國大兵軍紀敗壞胡作非為,迅速演變為社會一大公害。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二戰美國大兵

據南京政府社會福利部不完全統計,自抗戰勝利的1945年9月到次年7月的短短十個月内,美軍在中國各地犯下的搶劫、群毆、欺詐、強奸罪行多達上萬起,中國群眾死傷者達一千五百多人,受侵犯女性難以計數。另據上海社會局統計,僅從1945年9月至12月的不到4個月時間内,發生駐滬美軍吉普車傷人事件495起,傷336人,死18人。所有案件最終都是一個結果,美軍罪犯受到“治外法權(一國在他國境内所行使的管轄權也稱治外法權。根據條約規定,締約一方對處于締約他方領土内的本國國民适用本國的法律,行使本國司法管轄權,其國民不受所在國法律限制和法院管轄)”保護免予起訴,中國法律和受害人難以追究其罪行。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民國學生

1947年元旦上午9點半,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以及南京黨政軍要員在南京中山陵舉行祭奠活動後打道回府,車隊繼續行進期間,一群南京遊行學生竟然沖破軍警阻攔包圍了車隊。這次請願學生給蔣介石出的難題是,“堅決嚴懲強奸北大女生的罪犯”“美帝國主義滾出中國去!”荷槍實彈的警衛如臨大敵,欲用武力驅散學生,被蔣介石制止了。蔣介石信誓旦旦地告誡大學生們,政府一定會嚴懲罪犯,還受害者一個公道。蔣介石當場訓示外交部長王世傑,以外交部名義同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将軍進行嚴正交涉,要求美軍交出兇手進行公開嚴懲。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蔣介石夫婦

喬治·卡特裡特·馬歇爾,美國政治家,五星上将,二戰時期美軍總參謀長,羅斯福總統的戰略顧問,與艾森豪威爾将軍、蒙哥馬利元帥并稱“盟軍三巨頭”。馬歇爾曾被《時代》周刊選為1943年度“新聞人物”,當時該周刊載文熱情贊揚他為“祖國的托管者”“不可或缺的人”。他的赫赫戰功令其成為二戰時期全球軍界最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生于1880年12月31日的馬歇爾從小就是個調皮蛋,1897年考入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後,一直在部隊服役。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馬歇爾被提升為上尉。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1945年,戴高樂與馬歇爾握手

1938年夏,馬歇爾被任命為陸軍部副部長。1939年9月1日這天下午,馬歇爾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這天正好是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之時。馬歇爾力排衆議從羅斯福總統那裡争得9億美元撥款,組建了一支28萬人的陸軍和25萬經過重新裝備的國民警衛隊。在馬歇爾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美國啟動了空前強大的戰争機器,把美軍建成一支所向披靡的機械化大軍,軍隊員額最高時達800多萬人,成千上萬的飛機、坦克、武器等作戰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盟國軍隊。馬歇爾對戰争的勝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在法國西海岸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盡快打敗法西斯德國,是馬歇爾的一大宿願。直到德黑蘭會議,馬歇爾的計劃得到了美蘇中等國支援,加上在馬歇爾的組織下,這時英倫三島已囤積了大批待命渡海的美軍士兵,英國隻好表示同意。馬歇爾有理由相信,一旦盟軍向盤踞歐洲的納粹軍隊發動進攻,他将擔任最高統帥。美英軍政界和同盟國首腦們也一緻同意他擔任這一職務。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

此刻,美國軍隊同時活躍于全球六大戰場,馬歇爾坐鎮華盛頓,運籌帷幄,應付裕如。正因如此,潘興将軍寫信給總統,明确表示“任何其他人擔任參謀長都無法同他相比。”羅斯福這時也在猶豫之中,他确實舍不得馬歇爾離開他前往歐洲戰場。另一方面,馬歇爾推薦艾森豪威爾接任參謀長職務,但後者表示對那個複雜的“攤子”不感興趣,甯可留在歐洲,率領一個集團軍在馬歇爾麾下作戰。羅斯福将球踢給了馬歇爾,讓他自己做出選擇。馬歇爾默默地放棄了永載戰史的機會,将最高統帥的位置讓給了艾森豪威爾。馬歇爾終身追求的夢想就此擱淺,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馬歇爾的痛苦其實也說明,一個人的能力如果已經達到别人無可替代的地步,也不是件好事。正如許多機關的筆杆子始終得不到提拔一樣,因為上司往往會擔心,他走了誰來給我寫材料呢?他從未向誰表露過自己的感受,但卻與總統不辭而别,突然作了環球考察。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1945年12月,馬歇爾将軍檢閱部隊

1944年12月由于馬歇爾功勳卓著,被晉升為五星上将,此前,他謝絕了當1944年總統候選人,又謝絕了衆議院要授予他美國陸軍前所未有的最高軍銜——陸軍元帥。他謙遜的品質赢得了同盟國軍民的普遍好評。1945年夏天大戰結束後,丘吉爾寫信給馬歇爾,盛贊他為“勝利的組織者”。日本投降後,馬歇爾斷然決定辭去參謀長的職務,将勝利的榮耀留給了别人,讓麥克阿瑟作為盟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讓艾森豪威爾接替他擔任總參謀長,自己則準備歸隐。追溯馬歇爾在二戰中的功績,杜魯門盛贊道:“數百萬人為國家貢獻了卓越的服務。馬歇爾五星上将則為國家貢獻了勝利。”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北京鐘鼓樓

二戰剛剛結束的1945年12月,杜魯門總統就迫不及待地委派馬歇爾将軍出使中國,擔任“美國總統特使”和“和平使團”團長,足以說明美國政府對于中國局勢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注。馬歇爾将軍不僅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制訂者,同時還是一名難得的“中國通”,他早年出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同孫中山先生和宋氏姐妹建立過私人交情。馬歇爾來華之前态度較為樂觀,因為國共兩黨在舉世關注的“重慶談判”期間已經達成關于成立聯合政府的若幹政治協定。

毫無疑問,無論國共哪一方單獨掌權都不是美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局,美國政府為中國設計的政治體制是“多黨制”,即國共互相依存互相牽制,這樣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展現出世界範圍内的“美國意志”。但事實證明,馬歇爾将軍錯了,國共雖然兩度合作,但彼此之間卻有着很深的芥蒂。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中國勞工運動

俗話說,一山怎可容二虎,何況國共兩黨之間的政治理念完全不一樣,代表着不同的階級利益。第一次國共合作為什麼為失敗,就是因為共産黨上司的工運、農運觸犯了資産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而這是國民黨政權不能容忍的。兩黨之間明争暗鬥,抗戰勝利後就面臨着攤牌的問題,所謂的重慶談判也不過是蔣介石在拖延時間而已。對此,中共當然心知肚明,是以也在積極備戰。唯一蒙在鼓裡的就是美國人,特别是馬歇爾将軍,還以為中國能夠按照他所設計的和平路線圖來行事,真是太天真了。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重慶談判

如今,“沈崇事件”就是一個導火索,直接宣告了美國人調停的失敗。當浩浩蕩蕩的示威隊伍包圍北平美軍司令部的時候,馬歇爾将軍問:“中國警察哪裡去了?為什麼不來制止?”參謀軍官報告說,已經告知市政當局,但是他們沒有明确态度。馬歇爾臉色陰沉下來,他意識到事态的嚴重性。曾幾何時,抗戰時期的美軍還是最受中國人民歡迎的國際盟友,開着吉普車的美國大兵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中國人民的熱情笑臉,中國青年狂熱崇拜美國,把他們當作是大救星。然而抗戰勝利僅僅一年,“中美蜜月”就走到盡頭,美國大兵變成過街老鼠,遭到群眾如此強烈憎恨和反對,是中國人忘恩負義過河拆橋,還是美國人殖民主義政策的本質原形畢露?相信馬歇爾一時也搞不清楚。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美國大兵

1947年元旦剛過,蔣介石單獨會見了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将軍,與其進行長時間秘密會談。根據後來披露的檔案,他們會談的核心内容是南京政府要不要繼續“剿共”。“剿共”,當然就意味着重慶談判成果淪為泡影,馬歇爾之前的努力白費了。此時手握400萬大軍雄心勃勃的蔣介石早已不是抗戰時期對美國人唯命是從的那個蔣委員長,他早已羽翼豐滿,并在國際舞台上與美、英、蘇首腦并稱“國際四巨頭”。他斷然地回答美國特使:30年代江西剿共,那時候并沒有你們的援助,可是我們還是達到目的。剿共是中國内部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這次會見不歡而散。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紅軍長征

就在蔣介石會見美國總統特使一周之後,白宮發言人正式宣布了馬歇爾将軍離任回國的消息,同時宣布撤回和平使團和減少美國駐軍。曆史無情地嘲弄了美國外交家。南京政府為美國特使奉召回國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歡送儀式,蔣介石親自授予馬歇爾将軍一枚國際勳章,以表彰他為中國的和平事業所作的傑出貢獻。不過,雖然馬歇爾在中國灰溜溜地離開了,但是他提出的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卻得以開花結果。1948年4月,美國會通過《對外援助法》,經杜魯門總統簽署後,這一被人們通稱為“馬歇爾計劃”的法律開始實施。

美國名将馬歇爾黯然離開中國,源于其所設國共和平路線圖水土不服

馬歇爾将軍

從1948年到1951年,美共向英、法、西德、意大利等17個歐洲國家提供130多億美元的援助,約占美國年财政預算的13%。這些援助主要用于西歐各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馬歇爾計劃”無疑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外交行動和最大的對外援助行動,也成為馬歇爾本人的最成功之作。1953年,馬歇爾因推行“歐洲複興計劃”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59年10月16日,馬歇爾在沃爾特·裡德醫院的病床上悄然去世,享年73歲。(彭忠富/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