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塊懷表,見證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光明日報記者 陳城 劉華東 光明日報通訊員 梁鶴

“我要一直帶着它直到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這句話是關于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的骁将王良。

7月16日,記者來到重慶市綦江區永城鎮,參觀王良故居,回顧黨的曆史,銘記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緬懷他們的精神和風範。

1930年11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大軍,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大“圍剿”。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王良率紅十師全殲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俘敵9000餘人,活捉了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瓒,取得了紅軍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為表揚王良的卓越戰功,毛澤東、朱德決定,把繳獲張輝瓒的懷表、鋼筆嘉獎給王良。也就是此時,王良激動地說出了那句壯志豪言。

此後,王良一直把這塊懷表珍藏在自己身上,并帶着它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帶着它走南闖北,馳騁沙場、所向披靡、屢建奇功。遺憾的是,英雄的夙願未能由他親自實作。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四軍軍長。同年6月13日,在其率紅四軍奉命回師贛南根據地途中,經福建武平縣大禾圩時遭到敵人猛烈攻擊,王良親自到前沿陣地偵察敵情,被敵人密集的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臨終前,王良把懷表、鋼筆一一轉交給政委羅瑞卿,并囑咐羅瑞卿要将革命進行到底。犧牲時,王良年僅27歲。

現今,在王良故居的展櫃中,擺放着懷表和鋼筆的複原件。王良的後人王顯波對記者說,懷表和鋼筆的原件現已存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

記者了解到,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0周年慶典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将親手将王良遺物交給黨中央,完成了王良帶着懷表直到中國革命勝利的遺願。存放在軍博的這塊懷表,成為王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英勇獻身的曆史見證。

王良犧牲以後,紅四軍将士悲痛萬分。1932年6月,紅軍東路軍在福建會昌縣周田鎮河墩圩進行休整期間,毛澤東主持了王良的追悼會,并高度評價了王良的一生,贊揚“王良是一個好幹部”。聶榮臻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王良同志是個很好的同志,四川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一貫作戰勇敢,待人熱情誠懇,對他的犧牲,我們大家都感到非常痛惜。”

雖然王良犧牲于紅軍長征前,但王顯波對記者表示,王良的英勇事迹在長征途中也一直鼓舞着全體紅軍指戰員,“羅瑞卿之子羅箭對我說過,他父親一直帶着對王良的懷念投身于革命事業中,王良的事迹也一直教育着紅軍戰士要吃苦耐勞,敢于面對各種困難”。

“王良身上有着三個優異的品質:一是聽黨指揮,二是軍事能力過硬,三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重慶市綦江區委書記袁勤華表示。7月11日,王良故居陳列布展完畢正式對外開放,這将對紅色文化傳承、革命傳統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重慶7月16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17日02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