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漫新時尚:找日本公司做代工,電影級動畫一分鐘10到12萬

閱讀提示:就“出現動畫電影大師級的人物、大師級的作品,并在環球市場掀起風暴”而論,中國動畫仍然在路上。

從購買日本番劇,到自制動畫連續劇,這幾年,從騰訊、愛奇藝、優酷,到阿裡巴巴、b站,都紛紛涉足動漫産業。而目前流行的一個現象是——這些中國公司紛紛請日本動漫公司代工。

“時光真是有意思——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先是深圳那裡開始為香港地區的翡翠電視台等承接動畫代工,之後,深圳、蘇州、無錫等地都發展起動畫代工産業,承接我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一些動畫代工業務。如今,港台地區的動漫産業式微,中日動漫産業竟然有倒轉個頭的趨勢——日本動漫公司竟然開始為中國公司代工。”國内資深動漫業界人士鄭先生向《新民周刊》記者透露。

與日本競争中國動漫代工生意的,如今還有北韓、泰國、印度等國的公司。而中國的公司,本身仍有替海外代工的——但已經從主做二維的電視動畫,更新為主做美國等動漫産業發達國家的電影動畫。

國漫新時尚:找日本公司做代工,電影級動畫一分鐘10到12萬

曾經紛紛南下做代工

遙望東瀛動畫界一場大火,中國的動畫業界,亦不乏回望來時路者。

早在1983年,翡翠台以及一些電視欄目就開始與深圳的一些文化公司進行代工業務聯系,主要是承接來自歐美、日本等國,以及我國港台地區的二維動畫。動畫行業,特别是在原畫繪制等階段,是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相結合的行業,接到生意,需要大量的熟手畫師。在中國内地,這樣的資源本有限,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是一大資源庫。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上海美影廠有一百多位員工南下深圳。可以說,那是上海美影廠最暗淡無光的一段時期。”上海美影廠副廠長陳波對《新民周刊》記者如此感慨。有三四年時間,上海美影廠幾乎是在人員大量流失的動蕩中走過的。

美影廠原來是國家機關,不愁吃穿。制片領域有作品出爐,終歸是中影公司購買,不用擔心銷路。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片仍是這樣的模式——片子拍好,中影公司的錢也就打到賬上了。可後來,随着改革程序的推進,美影廠也需要自産自銷了。如果沒有一定的市場預期,誰也不敢将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動畫大電影的制作中去。直到有了市場化的多元投資進場,美影廠才敢做一部動畫大電影。譬如1999年美影廠出品的常光希導演的作品《寶蓮燈》,當時的投資在1000萬元人民币之内,卻已經是動畫電影的大制作了。

電影産量少,又沒有統購統銷,廠裡員工要吃飯,南下深圳滿足當時代工企業的需求,成為必然。當時美影廠普通編導人員的月工資剛過三位數,可辭職南下到深圳的同僚,一下子月收入達到了三千塊錢人民币。可不出三四年,情況就發生了反轉。深圳的代工企業效益下滑,“南飛雁”們紛紛北歸。因為當初是辭職走的,絕大多數人沒能重回美影廠——有些人甚至淪落到吃低保、改行的境地,這影響了他們一生事業的發展。而美影廠的效益,此時倒開始好轉起來了。知名卡通片導演姚光華曾眼見身邊的同僚南下,也曾有過發自内心的小羨慕。畢竟,自執導《舒克和貝塔》部分劇集以後,他就經曆了“暗黑時刻”。後來,随着美影廠效益好轉,他又執掌導筒,幾部動畫大電影的成功,讓這位國家一級影視導演自感“有所成就”,姚光華覺得,當年離開美影廠去外地做加工片的同僚,“挺遺憾的”。

後來任美影廠副廠長的朱毓平回憶,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影廠也開始接代工的活了。通過成立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美影廠迎來一個較長的加工片時代,也算是為員工争取到工作和增加收入的機會,替美影廠完成了一定的資本積累。“美國、歐洲、日本的制片人都來,各個動畫公司圍着億利美轉。”

當時,中國内地成為了動畫代工的一個重要基地,主要由幾家人家在瓜分——

一個是日資背景企業。譬如北京寫樂,是由手冢治蟲的徒弟松谷孝征在中國所成立的子公司,于1991年注冊成立,參與制作了《鐵臂阿童木》、《怪醫黑傑克》、《森林大帝》等多部手冢治蟲漫畫的改編動畫工作,并且代理了許多手冢治蟲的漫畫作品。還有成立更早的位于杭州的龍騎動漫,原名為杭州飛龍,同樣是日本獨資公司,創立于1988年,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國内為日本動畫代工的重要企業,全盛期百餘員工每月完成8萬張作畫,即約20部卡通片的分量,《名偵探柯南》《劍風傳奇》《浪客劍心》《棋魂》等日本經典動畫都從這裡産出。

另一個是中國港台地區資本背景的企業。譬如到深圳開設企業的一些香港公司,再譬如到蘇州開設企業的台灣紅鷹卡通公司等。

還有,則是原有的中國國有的美術電影廠、電視台等所成立的子公司。

時光流逝,各種資本背景的動畫企業,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日本背景的企業依然有着自身的優勢,活得挺滋潤。但也有不少企業将原畫等勞動密集、工時長、工資相對較少的工作向東南亞轉移。我國台灣地區的動畫産業,則已經七零八落了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在島内的資深制作人,隻能找些零活——譬如制作一些電視動畫廣告,或者給電視劇等制作片頭。即便在大陸設廠的紅鷹卡通等,也面臨高層級人員流失的情況。曾在日本動畫界開啟職業生涯的朱明燦,就從紅鷹離職了,2018年5月正式加入中影年年(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任總監制,負責中影年年3d動畫項目的統籌及品質把控。

當一個領域還沒成熟壯大的時候,做代工,其實是能學到許多東西的。如今的中國動畫業界,仍在做一些國外大電影的代工;但是,有些動畫,中國的公司連代工的活都沒法做。“在動畫制作領域,尤其是3d大電影方面,美國還是一枝獨秀。據我了解,他們的一些三維動畫,我們和日本目前都做不好。還有一些渲染鏡頭,我們雖已可以做——但是,我們做這麼一個鏡頭要好幾天,而美國公司自己做,比我們快得多,品質也更好。那人家幹嘛還找你做?是以,在卡通片領域,最高端的代工活,目前還輪不到中國。”姚光華表示。

他引申開來感慨,美國之外,歐洲動畫電影實力也強,但往往在市場表現上不能達到預期。“譬如愛爾蘭、法國、比利時合作的電影《凱爾經的秘密》,還有英法合拍的《魔術師》,都是前幾年動畫電影的經典之作,為卡通片領域留下了一筆财富,可這樣的現象似乎無法維持。”“卡通片領域,有時候是一種寂寞的堅守,甚至都守不來什麼。譬如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盡管也執導過幾部卡通片,可最終宮崎駿還是認為他不是這塊料。”

就“出現動畫電影大師級的人物、大師級的作品,并在環球市場掀起風暴”而論,中國動畫仍然在路上。

國漫新時尚:找日本公司做代工,電影級動畫一分鐘10到12萬

現在外包動漫給日本

眼下,國内動漫業新時尚,是到日本找靠譜代工。提及日本動漫公司做代工的優勢,鄭先生透露:“日本動漫産業年頭長,核心團隊成體系。最關鍵是除了幕後投資人、老闆等以外,老字号的動漫公司,從高管到基層團隊人員都是手藝人。”在鄭先生看來,手藝人更多具有匠人精神,而很少考慮商業上的元素。

具體到一個項目來說,如果和日本公司洽談,大多數老字号動漫公司會自報公司的産能是多少,能夠做到幾級動漫——是電視級還是影院級,在規定的時間能做幾番劇。“老字号日本動漫公司一般不會轉包,品質控制很嚴,在業界有着比較好的口碑。譬如他能在規定時間做15分鐘的片子,絕不會報稱可做20分鐘。而國内一些企業會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上限,這也未必一定不好,可一旦做不到,就會轉包或者降低品質,這是我信任日本老字号公司做代工的原因。”在鄭先生看來,動漫行業代工,品質控制尤為重要。

“對于動畫産業來說,有一個翻修率的問題。譬如将幾番劇分别包給不同的公司,盡管原始的人物造型設計、分鏡頭劇本都一樣,但不同公司畫出來的東西風格有差別,就必須有人要返工、翻修,這又是多花錢還不讨好的事。”鄭先生向記者透露,“是以一部番劇,盡量不要分給幾家做。優質的動畫制片人,一定會有自己熟悉的核心關系團隊,除非萬不得已,是不會找新團隊去消耗的。”

國漫新時尚:找日本公司做代工,電影級動畫一分鐘10到12萬

而說到目前行業報價呢,确實是一個涉及行業隐私的問題。記者多方打探,得到的資料是——電視動畫,目前較為高端的公司報價為一分鐘6萬-8萬元人民币;電影級的則能達到一分鐘10萬-12萬元人民币。具體到動畫人的收入,國内公司優秀的原畫師、美術總監的月收入可以達到2萬到3萬元人民币,日本公司類似職位的收入更高,可公司報價和國内公司差不多。日本老字号動畫公司明碼标價翻修率低“不缺秤”,是對制作方有利的因素。這也導緻了雖然中國制作公司與日本代工企業接洽需要增加語言溝通等方面的成本,但總體說來,中國的公司如今更偏愛找日本老字号動漫企業做代工。

也有一些中國老闆跑到日本成立公司的,在鄭先生看來,近些年新成立的一些日本動畫公司,招攬國内生意居多的,就要小心了。“還不如找國内資深動畫企業代工呢!”——如今,比較出名的國漫如《全職高手》《鎮魂街》等,據可靠信源,并沒有發給國外公司做代工,而是全部由國内企業代工;比較出名的低幼動畫《熊出沒》之類,主要由蘇州一些公司代工。

姚光華向《新民周刊》透露:“除了日本的代工企業以外,中國動漫公司目前還可以選擇的代工企業,有來自北韓、印度、泰國等地的公司。我2009年的民族奇幻動畫作品《馬蘭花》,就有三分之二的繪制工作,是北韓人做的。”

盡管《馬蘭花》的配音由林志玲、姚明、周立波、黎明等人擔任,走的是明星路線,但具體到作品繪制,仍然采用了鉛筆、紙張的手繪。之是以選擇北韓公司代工,姚光華主要看中的是那家企業的管理能力。“許多人認為北韓公司多物美價廉,其實不然,人家報價就是市場價,不便宜。當時那家北韓公司的代工地點在青島,員工都是北韓人。”而最近幾年,印度、泰國公司加入到競争行列裡來了。姚光華認為這主要是因為2012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一路井噴,使得動畫代工這一“蛋糕”不斷做大。許多新入局的公司甚至找不到資深的、靠譜的代工企業。

另一方面,姚光華亦認為,此種局面未來存在變數。“你看京阿尼多位畫師是在火災發生後為搶救原畫而送命的。他們仍然在使用傳統的紙筆手繪的方式,燒了就沒了,是以不惜冒險。而自《馬蘭花》以後,我導演的動畫作品,大多數已經采用無紙動畫軟體在數字手繪闆上進行繪制。”所謂數字手繪闆,并不是簡單的使用程式設計設計,它也是手繪,需要畫師一筆一筆去畫,但軟體設定方面是可以選擇的,包括使用鉛筆、鋼筆、毛筆等繪畫材料,都可以虛拟,連曾經在國際動畫界享有盛譽的中國水墨動畫,也能用電腦闆來呈現。如果京阿尼公司絕大多數原畫采用電腦闆繪畫,并儲存到雲盤,這樣的火災即使發生,對公司和畫師來說,也不會造成如此不可挽回的損失。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援,【新民周刊】出品,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