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1861年,太平軍接連攻克蘇州、常州、嘉興、諸暨等城,如此一來,清廷在江南的局勢愈發吃緊,在這種情況下,鹹豐派遣王有齡兼顧江蘇太湖軍務,前去督戰。

王有齡是誰呢?

他是清代著名将領王燮的長子,為人倜傥有奇氣,曾對八股之學不屑一顧,有的小說中寫道,胡雪岩曾經挪用錢莊的500兩銀票,相助王有齡入京“捐官”,使得王有齡得以實授了個浙吏官職,其實,這段故事純屬虛構,史書上并無記載。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簡而言之,王有齡幹練廉明,兩袖清風,是一位有才能的大清官吏。

就在他兼顧江蘇太湖軍務的時候,遇上了一位來自太平軍的強悍對手,就是這位對手讓他以身殉國,命喪杭州。

這位對手就是李秀成,太平軍中的後起之秀。

1861年冬,李秀成率領太平軍圍困了杭州城,作為浙江巡撫的王有齡率軍奮力抵抗,可惜,杭州城被圍得一層又一層,王有齡及其清軍将士隻得堅守城池,苦苦支撐,等待救援。

在這段日子裡,王有齡操勞過度,憂憤至極,一頭烏黑的頭發變成了蒼蒼白發,兩個月後,杭州城破糧絕,王有齡殺身成仁,以身殉國。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此時,取得勝利的李秀成面對王有齡的屍體肅然起敬,他素聞王有齡的清譽,經過杭州一戰,更加感歎王有齡的忠烈,于是,他安排軍士收斂王有齡的屍體,并派遣王有齡曾經的親兵500名,護送王有齡的靈柩回鄉安葬。

這也算是一種惺惺相惜吧。

其實,王有齡本可不必死,杭州城本可不必破。

因為骁勇彪悍的左宗棠大軍就在離杭州城不遠的安徽、江西邊界,隻需左宗棠揮師東進,即可化解杭州之困。

可是,左宗棠認準了安徽和江西邊界,就是不肯入杭救援。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别看左宗棠學曆不高,也就是一個舉人,但是,他立功心切,熱衷表現,經常自比諸葛亮,就是這麼一位有雄心壯志的人,為什麼不去杭州解救王有齡呢?

這是因為左宗棠有個上司叫曾國藩,而王有齡有個上司叫何桂清。

在《清史稿》中,有關對何桂清的評價并不是很高,說他搶人家老婆,棄城逃跑等,其實,這個人還是非常有才能的。

在他擔任浙江巡撫時,大力整頓軍隊,提升了軍隊的作風和戰鬥力,并與浙江都督鄧紹良等人一起擊敗了太平軍,收複了徽州府、甯國府等多處失地,深受軍機大臣彭蘊章的賞識與支援,甚至,被大家稱為“能臣”。

看到何桂清的事業和名望雙豐收,另外一個陣營的精英們眼紅了,他們不願意看到何桂清們的蒸蒸日上。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而此時,太平天國的上層也出現了内部問題,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各個“王”,死的死、走的走,實力大大削減,是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太平軍不可能長久的活下去。

這時,清廷無論派誰去剿滅太平軍,都是一件不世功勳。

事實證明,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等都是如此,甚至,湘軍之中,能出 15 個總督、14 個巡撫,全拜剿滅太平天國所賜。

能與湘軍争奪這件功勞的,當屬何桂清了,而王有齡是何桂清的老鄉,自然是何桂清的有力支援者。

看到這裡,我們或許明白,作為湘軍将領的左宗棠怎能出兵救援王有齡呢?

1861年,王有齡固守杭州,城破糧絕,附近的左宗棠為啥不去救他?

試想,如果左宗棠發兵救援王有齡,這不是給了王有齡以及背後的何桂清喘息的機會了嗎?說不定,清廷還會表揚王有齡、何桂清等人守城有功,進而進一步突出了何桂清集團的功勞。

是以,隻有王有齡城破身死,曾國藩和左宗棠等人的湘軍才能擴大勢力版圖。

如此一來,犧牲一個王有齡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就是左宗棠不出兵相救的原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