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作者:曆史李老師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劉禅是蜀漢第二位君主,在位41年時間裡雖然北伐沒有成功,但是蜀漢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直到鐘會、鄧艾大軍進攻蜀漢後,劉禅發現根本無法阻擊曹魏大軍,于是率領群臣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禅投降曹魏後的生活如何呢?在中國,大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典故。說是劉禅在國滅之後,被迫來到了洛陽,當時曹魏大權被司馬昭牢牢掌控。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一次宴會上,司馬昭指令歌姬表演蜀國歌舞,蜀漢舊臣們都悲傷不已,唯獨劉禅沒表現出一絲悲傷的樣子,言笑自若。司馬昭自己都傻眼了,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實在忍不住,司馬昭詢問劉禅:“頗思蜀否?”劉禅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有人說劉禅這是沒心沒肺,也有人說劉禅這是大智若愚。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件事發生後,司馬昭也認為劉禅愚蠢無比,劉禅也是以得以幸免,一直過着安穩的生活。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稍微對古代曆史有所了解都知道,新政權的開國君主誅殺亡國之君是常态。是以,劉禅把自己姿态放低,甚至我們可以認為,劉禅是故意裝成白癡,讓司馬昭誤以為他沒有一點威脅,這才苟且活下來。

試想,如果你是劉禅,你還要更好的辦法呢?想起來都心酸不已,可惜無可奈何。有一點需要注意,蜀漢是三國第一個滅亡的,司馬昭出于減輕吳國的阻力,也是有可能保留劉禅一條命的。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為什麼這麼說?孫皓就是一個例子。孫皓性格陰狠乖戾、殺人如麻,權力欲強,自尊心也強,不甘寄人籬下。東吳滅亡後,孫皓被俘虜到洛陽。一次,晉武帝司馬炎大宴群臣,特意給孫皓安排個座位,并對他說:“我設定這個位置等你很久了。”

這句話讓孫皓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地侮辱,他還擊了一句話,“我在南方也給你設定了這樣的一個座位,也等你很久了。”孫皓如此反擊,依然得到了善終,被封為歸命侯。

劉禅歸降曹魏後,為何能得以善終?學者:看看孫皓的結局就明白了

無論劉禅的那句“此間樂,不思蜀”出自何種考慮,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他對蜀漢充滿着眷戀,可惜成王敗寇。最後,看看陳壽對劉禅的評價吧,“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