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印第安人引進并栽培可可樹開始,人類與巧克力的親密接觸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早期,巧克力一直繼承着可可在原産地的高貴血統:價格昂貴,隻面向貴族和王室,甚至一度還被當作錢币使用。19世紀,固體巧克力的出現讓巧克力從飲品界跨入食品界,徹底改寫了曆史。
如今,巧克力早已脫掉奢侈的外衣,走近普通大衆。2013中國巧克力與可可發展國際論壇資料顯示,2012 年全國巧克力年産量約為28萬噸,約合每人215g,這還不算進口的數量。
此次,優恪網(okoer.com)送檢的15款含有堅果的巧克力,表現參差不齊。2款a(優),6款b(良),2款c(中),5款獲d(差)或d-(警示)。并列榜首的兩款分别為瑞士蓮和士力架;而飛瑞爾、德芙、m&m's 巧克力豆以及明治4款産品均因礦物油等多種問題墊底。
扣分大戶礦物油或來源于包裝及助劑
在優恪網(okoer.com)的本次檢測中,15款産品全部檢出礦物油成分,其中兩款為痕量。
礦物油是石油分餾所得一系列産品的總稱,包含了石油氣、汽油、煤油、潤滑油、石蠟等物質,在食物中發現的礦物油主要包括飽和烴礦物油(mosh)和芳香烴礦物油(moah)兩類。
“礦物油可能來自于食品包裝材料的印刷油墨,此類物質與食品接觸後會遷入食品中,特别是油脂含量高的食品,遷移的可能性更大。”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包裝工程系張欽發教授分析稱,采用完全無油墨的包裝紙或原木漿紙,會降低這種風險。
另外,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教授汪學德介紹,食品中礦物油污染還可能來源于加工助劑以及生産過程中的污染。
此外,礦物油可作為潤滑劑、消泡劑、脫模劑等用于油脂、糖果的生産中,可能被帶入食品中。礦物油的滲透能力較強,生産過程中裝置也可能發生滲漏現象,進而污染産品。
建議兒童盡量不要食用含礦物油成分食品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中指出,礦物油可用于發酵工藝、糖果等的加工工藝中,但沒有規定具體的限量要求。但國際食品添加劑通用法典cxs 192-2014中規定,高粘度的礦物油作為消泡劑、抛光劑用于可可和巧克力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為2000mg/kg。
汪學德介紹,食品加工助劑一般應在制成成品前除去,正常情況下礦物油不應該浸入到食品中,但由于工藝裝置、操作、管理等多種原因,可能會導緻食品被礦物油污染的情況發生。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油脂》曾刊文稱,礦物油會對人體内的消化系統造成破壞,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引發突發性食物中毒,甚至導緻昏迷等,且可能會在人體的肝髒、腎髒、脂肪等組織中蓄積。
汪學德表示,礦物油不能被人體吸收、消化,但其攜帶的多環芳烴類等有害物質可能會進入到血液系統,誘發細胞突變。是以建議兒童盡量不要食用含礦物油成分的食品。
本次檢測的這些産品,雖然均符合國家标準,但優恪網從對消費者負責的角度出發,認為生産商應更加嚴格規範生産流程,避免礦物油在食物中的出現。
瑪氏1款産品含多種人工合成着色劑
m&m's 花生牛奶巧克力豆标注的配料表中,含有檸檬黃、日落黃、誘惑紅和亮藍等多種人工合成着色劑,該産品是以被降兩級。
學術期刊《分析化學》2014年刊文稱,檸檬黃與小白鼠多動症、焦慮、沮喪等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而《中國食品安全報》也有文章顯示,目前并沒有确切證據證明人工合成着色劑會影響兒童健康或是導緻多動症。隻要是符合标準的使用,無論天然色素還是人工合成色素都是安全的。
此款産品标注的幾種着色劑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中均有嚴格的限量要求。考慮到該類産品兒童食用相對較多,優恪網基于産品更優化的考慮,對該類成分進行了降級。
優恪網送檢了15款巧克力,其中僅兩款可放心享用,分别是獲得了a(優)的瑞士蓮瑞士經典排裝-提子果仁牛奶巧克力和士力架花生夾心巧克力。
6款産品獲b(良),2款c(中),1款d(差)。其餘4款産品因含有過多争議和問題成分,僅獲d-(警示)。
6款巧克力可可含量與産品标注無異
在檢測巧克力中的可可含量時,實驗室需要對産品進行加熱,而高溫會使産品所含堅果中的油脂溢出并轉移到巧克力中。這時,如果産品中的堅果含量較高,溢出的堅果油脂就會影響可可脂的檢測結果。
是以我們僅對6款排裝巧克力根據歐盟指令directive 2000/36/ec的要求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6款産品的可可含量均與标簽标注一緻,并且未在産品中檢出代可可脂或其他脂肪。
其它9款産品由于其所含巧克力成分相對于堅果成分較低,是以未進行此項檢測。
礦物油是13款産品的扣分重點
礦物油是此次檢測導緻降級的重災區。送檢的15款産品全部檢出礦物油成分,其中13款産品含量偏高。
在食物中發現的礦物油主要包括礦物油飽和烴(mosh)和礦物油芳香烴(moah)。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認為,礦物油飽和烴(mosh)會在多種人體器官中累積,并在動物實驗中證明會對肝髒和淋巴造成損害。而礦物油芳香烴(moah)對身體的危害還不能完全确定,不過,其中可能含有可緻癌的多環芳烴。是以,即使産品僅檢出少量moah也會導緻降2級。
飛瑞爾經典香醇榛子牛奶巧克力,德芙原粒榛仁、巴旦木及葡萄幹巧克力,明治澳洲堅果夾心巧克力,whittaker's扁桃仁牛奶味巧克力4款産品中,都檢出了moah。
針對礦物油飽和烴,降級情況視其含量而定,共分3個等級,即含量越高,降級數越多:偏高——降1級;大幅偏高——降2級;超大幅偏高——降4級。m&m's 花生牛奶巧克力豆是以被降4級。
礦物油成分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尚不清楚。它可能來自于産品包裝、制造過程,也可能産生于堅果的貯藏過程中。
15款産品均因食用香精降級
所有送檢産品中都添加了食用香精。在食物中添加生物技術生産的天然或是人工香精,可以平衡産品差别并使之标準化,如香草味香精通常用于完善産品口味。
我們根據産品标簽的标注,對産品中添加的香精進行了評估。廠商大多都直接标注“香精”,通常情況下,被标注為“香精”或“香料”的添加物由化學合成生産。
“香蘭素”和“人工合成香蘭素”出現4次——這裡出現的無疑是人工合成香精。
4款産品标簽上标注含有“天然香精”。“天然香精”可從源自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産品中提取出來,如借助細菌或真菌可以将天然香精從樹皮中提取出來。這種提取物可以具備食品的味道,如草莓味。
whittaker's扁桃仁牛奶味巧克力、白麗人貝殼形巧克力兩款産品的包裝上分别标注的是“食用香精”和“香草味食用香料”。我們向這兩家廠商詢問,添加的是人工合成香蘭素還是真正的香草提取物,但并未得到任何回報。我們估計,這兩家廠商添加的也是人工合成或是生物技術提取的天然香精。我們對含有這些添加物的産品全部降1級。
沒有一個廠商标注添加了天然香草提取物或真正的波旁香草精,使用此類真正的天然香精将不會被降級。
m&m's 巧克力豆含多種人工合成着色劑
m&m's 花生牛奶巧克力豆包裹着一層彩色的糖衣,這一漂亮外表下隐藏的卻是健康風險,特别是黃色染色劑檸檬黃。
檸檬黃是一種食用色素(e102)和化妝品着色劑(ci 19140)。美國斯克利普斯醫學院(scripps clinic)及德國波昂大學的學者們發現,這種色素在吞咽後可引起類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水腫、哮喘、流鼻涕。此外,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學者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稱,檸檬黃可能影響兒童的注意力。
雖然檸檬黃在歐盟的應用範圍很廣,在糖果、布丁粉、甜點、調料或是冰激淩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但根據regulation (ec) no 1333/2008,自2010年起,歐盟範圍内含有以下6種色素的食物必須明确标注“可能會給兒童的活動力和注意力帶來負面影響”,這6種色素包括,喹啉黃(e104),檸檬黃(e102)、日落黃(e110)、偶氮玉紅(e122)、胭脂紅(e124=ci 16255)和誘惑紅(e129)。
英國食品标準局則建議,有多動症傾向的兒童家長應避免讓孩子食用含有以上色素的食品,并鼓勵廠商自願放棄使用此類色素。
在m&m's 花生牛奶巧克力豆中,不僅添加了檸檬黃,還添加了誘惑紅和日落黃。是以我們對此産品降了2級。
乳化劑、包裝材料“神補刀”
在好時之吻扁桃仁牛奶巧克力、銳滋花生牛奶巧克力棒和明治澳洲堅果夾心巧克力這3款巧克力中檢出聚甘油蓖麻醇酸酯(e476)。英國聯合利華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e476會造成肝腎腫大。我們對使用了聚甘油蓖麻醇酸酯(e476)的産品各降了1級。
除産品成分外,優恪還會對其包裝進行評級。如在實驗室檢測中發現産品包裝中含有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或氯化物,将會在其他缺陷具體評分中被降一級,因為氯化物在其生産及進行垃圾處理時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在此次檢測中,我們隻在一款産品包裝中檢出了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或氯化物。
有害毒素、黴菌等均未檢出
因為所有送檢産品都含有經常會産生黴菌毒素的堅果,可可豆也可能未按規定貯存而容易産生赭曲黴毒素,是以,我們對此類黴菌毒素進行了檢測。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産品均未檢出黃曲黴毒素。部分檢出赭曲黴毒素的産品也因含量極少而沒有降級。
赭曲黴毒素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對肝和腎造成損害,在動物試驗中被證明具有緻癌性。黃曲黴毒素是黴菌毒素的代謝産物,溫熱潮濕的環境适宜其生長,被視為劇毒物質并對各種生物都具有緻癌性。
我們委托的實驗室在送檢産品中既沒發現沙門氏菌,也沒檢測出有問題的高氯酸鹽。檢出的有害物質氯酸鹽也僅僅是痕量,并未影響産品評級。
原創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侵權必究!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優恪網,優質生活恪守者。
中國采購,德國檢測,放心消費,品質生活。
長按複制關注優恪官方微信公号:okoerchina
請大家踴躍評論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