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1840年,林則徐完成“虎門銷煙”的壯舉,而後義律率英軍攻占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來主戰的道光皇帝這才感到害怕,并且略帶驚訝地問了周圍人一句話:“英國在哪?有多大?和俄羅斯是否接壤?中國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

堂堂一國之主,地理知識的匮乏竟然到達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對世界地理的認知水準。話不多說,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讨分析下,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讓我們以一個清朝人的眼光,分别從清朝疆域的東、南、西、北方開始探索,也許就能勾勒出那個年代人們眼中的世界。

首先是北方。滿族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對外興安嶺以南,包含黑龍江和烏蘇裡江領域的廣大區域是熟門熟路。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康熙大帝更是命人深入北方繪制了詳細地圖,是以整個東北地區,清朝人還是比較熟悉的。沿着外興安嶺向西,色格楞河以南的蒙古草原,也是清朝的内院。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再往西走,便是廣袤的新疆地區,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準噶爾部的戰役後,清朝人對新疆地區的熟悉度直線上升。直至遇到天然屏障天山山脈,清朝人的地理認知才戛然而止。對清朝人來說,除去上述地區外,再往北的地方就是不值一提的寒冷荒漠,而這些地方,全在沙俄手中,既沒必要也沒理由再去一探究竟。

再來是西方。自順治九年達賴五世入朝觐見後,清朝人對西藏地區的了解便日益增多,茶馬古道和土司制度的施行更是讓兩個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到清末的時候,清朝人對西邊的了解便是喜馬拉雅山以東的西藏,除此之外,再無世界。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往南,是遍布蠻夷的雲南。清朝用流官與土司制度經營了百年,才日益豐富了對雲貴高原的了解。清朝人的認知随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一路向南,直至遭遇越南、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小國,而這些國家或是清朝的友邦、或是清朝的屬國,年年上貢、歲歲來朝,清朝也安于保持天朝上國的形象,不再關心這些小國的南邊還有什麼。

雲南往東便進入廣西,擺在清朝人面前的是無垠的大海。雖然清朝人或多或少知道大海那邊還有大陸,但他們更願意把那些看作蠻荒之地,畢竟海上地方,怎可能有值得在意的疆域?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最後是東方。東邊北韓是清朝的屬國,北韓再往東的日本一直在找麻煩,是以對清朝來說,東邊無非就是一個老實的鄰居,以及一個讨厭的鄰居,除此之外,依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以上,幾乎就是清朝人所認識的全部世界。康熙年間勘制的《皇輿全覽圖》代表着清朝人看見的極限——即本國的大緻疆域;乾隆年間的繪制的《乾隆内府輿圖》則代表的是清朝人聽說的極限——包含着北至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達紅海、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地區,其範圍大緻是亞洲大陸。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而這一切,便是清朝人地理認知的極限了。再往西的歐洲諸強已顯得陌生,更不用說聞所未聞的非洲大陸與美洲大陸,至于北極、南極,則是清朝人如何想象也無法了解的地方。

清朝人不是沒有機會認識世界,以康熙老師南懷仁為首的傳教士帶來了許多關于世界的知識,卻遭到了清朝知識分子的極力反對。欽天監楊光反對地心說,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那人一定掉下去;權臣徐桐不相信世界上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麼奇怪的國家;文史大家平步青認為“亞細亞”這個字就是侮辱清朝所在的亞洲。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認知的局限極大限制了清朝人的想象力與好奇心,他們不相信除了清帝國以外還有同樣強大的國家,天朝上國的迷夢更是讓他們不屑去了解那些被他們視作蠻夷的陌生人。

哪怕,葡萄牙人早早便來到了台灣,法國人經略越南後已經把觸角伸向了雲南,而吞下整個印度的大英帝國已虎視眈眈的看向了自己,清朝人仍然目不斜視,死死低着頭,看着腳下的地面。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僅僅隻是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目力之外的地方,皆是一片黑暗。縱觀曆史,視界的拓展會帶來掌權者思維的進步,隻有知道朋友、對手、敵人他們在哪裡、過着怎樣的生活、面臨着什麼樣的處境,才能在對外交往中占據有利位置。清朝最終的失敗恰巧就敗在他們對世界的無知,以此為鑒,我們今人當對整個世界,多一份好奇與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