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的外公一生隻洗過2次澡。
一次是在他出生時,接受洗禮;另外一次是在他死去後,鄰居準備安葬他。
說這話的,是赫魯曉夫本人。資以證明自己的出身,是最貧困的底層人民。
他本人的家世,也是農奴之子,不過比外公家稍微富裕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底層草根,一步步青雲直上,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後,成為掌控這個橫跨亞歐兩大洲的世界大國的主人。

甫一登場,就給世界帶來耳目一新的變化。
至少,他打破了蘇聯上司人從不出訪的曆史,第一個跨出國門,讓西方世界見識了這個騎在北極熊身上的偉大人物,有何不同。
其身材相比斯大林,顯得矮小、強壯,眼睛小而犀利,雙耳突出,精力旺盛,肥頭大耳,哈哈一笑時,有農民工包工頭般的熱情和強悍感。
1960年,美國中情局安排心理學家對他性格進行判研,20多個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專家分析後認為,赫魯曉夫具有輕度的狂躁症。
他總是得意洋洋,精力充沛,自以為是,卻又機敏诙諧,沾沾自喜。
他舍命工作,卻又舉止輕浮,口無遮攔,行動詭秘。
他特别喜歡交際,常常在公共場合情緒高漲,舉止誇張,喜歡成為别人心目中的強悍英雄。
他對冒犯别人有種難以忘卻的負罪感,不能獨自面對自己,思想左右搖擺,缺乏對問題的系統認知。
連他的夫人妮娜都說,“他要麼一路向上,要麼就是一路墜落”。
向上過程中,一個鮮亮的裡程碑,是1960年10月12日在聯合國的發言。
那是他在紐約參加聯合國會議的最後一天,在聽衆席上的他,發覺遭受了發言者不公地诋毀後,先是舉手抗議,被大會主席漠視,繼而用手敲擊桌子,仍然被無視,最後忍無可忍,起身用鞋子連續猛敲桌子。
惹得衆人為之側目。
這段鮮亮的鏡頭,首先被美國報紙次日報道出來,迅即傳遍世界,使他成為名垂史冊、震古爍今的曆史人物。
以至于我們現在提及他,一個比他光秃秃的腦袋更顯著的印象,就是皮鞋敲桌。
然而,由于隻是蘇聯敵對國美國的一面之詞,敲桌子的細節,在後來備受争議,焦點集中在:
1,他到底用皮鞋敲了沒有;
2,他用的誰的皮鞋敲的。
因為根據當時的照片畫面,赫魯曉夫桌子上,确實是放着一隻皮鞋,但有人卻證明他沒有敲。
一名叫詹姆斯·費龍的記者,他當時同樣在場,當天沒有報道此事,卻在蘇聯解體後,1997年10月5日,在《紐約時報》上發文稱,他當時看到赫魯曉夫沒有用鞋子敲擊會議桌子,隻是舉起一隻沒有鞋帶的鞋子,在頭頂晃了晃,以示威吓。
曆史學家對這個細節無從可考,因為沒有錄像,隻有照片。
連赫魯曉夫的兒子謝蓋爾,一生也沒能證明父親當時有沒有敲桌子。
不過,他和他父親,以及赫魯曉夫的女婿、《消息報》的總編阿朱别伊,都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形式确定地表示:他确實敲了。
具體細節各不同:
a,赫魯曉夫本人回憶錄:
敲了,用的是自己的鞋子,自己彎腰脫下後敲的;
原因:西班牙問題,美國的小弟菲律賓當衆污蔑蘇聯殖民主義。
b,赫魯曉夫的在場警衛,紮哈羅夫:
敲了,用的是從自己腳下脫下的一隻棕色的皮鞋,有節奏地慢慢敲的;
原因:主持會議的人不讓他發言,而發言席上的菲律賓代表,不斷在诋毀蘇聯。
c,赫魯曉夫的兒子,謝蓋爾:
敲了,還是用的美制式皮涼鞋,39号的,此鞋在我家放了很長時間;
背景:這是2005年,移民美國的謝蓋爾接受俄羅斯記者采訪時所說。
謝蓋爾1991年成為美國公民,在他寫的一本書名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書中,他說,因為父親敲桌子事件,蘇聯代表團受到了聯合國的罰款,罰款數額也有争議,最可信的,是1萬美元。
d:當時會場的女服務員:
敲了,用的是自己的鞋子;
背景:他的鞋子被追他采訪的記者踩掉了,匆忙之間,她為他撿起來,用桌布包好送給他,他未及穿,拿着入席,放在了桌子上,後來用它敲的。
有記者說此圖是假的
e:無從見證的“解密檔案”:
敲了,用的是鄰座阿拉伯國家代表的鞋子;
背景:阿拉伯代表睡着了,赫魯曉夫彎腰撿自己掉在地上的手表時,順手把鄰座睡覺後脫掉的鞋子撿起來,當做了驚堂木。因為人們看到赫魯曉夫一直是兩隻鞋在腳。
後來赫魯曉夫還向這位阿拉伯代表每年郵寄一雙鞋子,表示感謝。
……
以上種種,八卦且奇葩,核心的争議就在鞋子是誰的。
不同版本的p圖,讓事件撲朔迷離
其實,關注這個已經偏離主題,小夫同學之是以在聯合國大會上引起關注,不管是以什麼方式震驚四座,用的都是粗俗地“強悍”二字。
而且,他不是第一次這樣強勢,他也并不為之而羞愧,反而沾沾自喜。
據《赫魯曉夫全傳》,會議結束後,在蘇聯代表團的駐地,所有人都感到困窘與沮喪。
他的外交官葛羅米柯,氣得嘴唇發青。但赫魯曉夫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仍然大聲說笑,說有必要“給聯合國沉悶的氣氛注入一絲生氣了”。
這就是赫魯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