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女強人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也是徐志摩的前妻。她的前半生,都與徐志摩息息相關。可在徐志摩精彩的感情生活中,有陸小曼,有林徽因,張幼儀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
彼時她隻是一個舊時女子,哪裡能料到最後竟能成為一代女強人,成為中國首位女銀行家。甚至,在千年後依舊能鼓勵到無數人。論人生的精彩與自強,甚至論長相,我認為她絲毫不輸于林徽因和陸小曼。

分别是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1900年,張幼儀出生于江蘇寶山,現已被劃入上海。她的家庭門檻很高,祖父是高官,父親是名醫,二哥張嘉森是哲學家和政治活動家,四哥張嘉璈是中國銀行總裁。比較起來,徐志摩家隻是浙江富商,對張幼儀來說是下嫁。遺憾的是,下嫁并沒有尋到好姻緣,反而遇到了風流渣男。
張幼儀下嫁的原因,是她的四哥張嘉璈,發現了徐志摩的才華,就把小妹許配給他。她曾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就讀,剛到15歲沒畢業就被接回家成親了。屬于真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張幼儀和徐志摩合照
去徐家做了少奶奶後,雖然是下嫁,但張幼儀孝順公婆十分賢惠,家内家外一把抓。
但徐志摩依然不愛他,甚至因為張幼儀是舊時女子,被徐志摩罵沒見識,甚至稱作“鄉下人”。她傷心之下也有要繼續學習的念頭,但徐志摩從不願跟她多說。
1918年,張幼儀生長子阿歡,徐志摩自覺完成任務,留洋去了。張幼儀就在徐家操持家務,養育長子,可謂是宜家宜室。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張家人的信,被迫把張幼儀接到身邊照顧,卻照顧到林徽因身上去了。為了光明正大追求林徽因,徐志摩第一次提出了離婚。
林徽因和徐志摩合照
可在當時,張幼儀已有兩個月身孕,徐志摩依然要離婚。張幼儀痛苦萬分,但徐志摩不為所動,最後張幼儀還是同意了。
産期将近,無人照顧,孤零零在國外,張幼儀不得不求助二哥,從此也心死如晦。
1922年,張幼儀生下次子彼得,在徐志摩的催促下,正式在柏林簽字離婚。當時離婚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他倆成了中國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徐志摩沒有辜負自己的深情,轉身繼續去追求林徽因。這對于一個舊時女子來說,幾乎是毀滅式打擊。
好在,離婚後,張幼儀沒有被擊垮,也幸虧她有很好的家人。張幼儀跟家人求助後,也随着二哥張君劢去了德國,她早就存了要繼續學習的念頭,也找到了機會,人生開始重新開機。
張幼儀在德國
到德國後,張幼儀說自己仿佛換了個人,她的人生開始快進。先是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堅韌的她,跌至谷底反倒觸底反彈。
學德語學文化,曾經如缫絲花依賴丈夫的舊時女子不見了,她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骨,也不再隻考慮别人。眼看一切轉好時,1925年,張幼儀在德國痛失愛子彼得,也就是她的小兒子。
傷心之下,張幼儀在第二年回到了上海,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原先她并不懂金融,哪怕哥哥扶持也無法立足。
其他女生也許退縮了,張幼儀卻心态很好,不斷觀察,辦公永遠準時不倨傲,看檔案與人交流,漸漸學會了,又實在聰慧,對數字敏感,就越發如魚得水。
女銀行家張幼儀
後來,不需要哥哥,張幼儀依舊連續當選為銀行董事,成就了中國首位銀行家。
當時的銀行職員後來這樣回憶道:“那年她約40歲左右,腰背筆挺,略顯高大,神情端莊大方,有大家風範。她就在我們營業廳辦公,準時上下班,除接電話外,很少說話,總是專心看檔案。我經常要将報表和裝訂好的傳票本請她蓋章,有時聽到她打電話時用德語。”
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等四人在靜安寺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又因為張幼儀出色的經營天賦,邀請她出任該公司總經理,憑借張幼儀的手段,時裝公司效益也很好。
從舊時女子到中國首位銀行家,張幼儀的一生實在精彩,堪稱民國女強人。而直到終了,張幼儀也從未報複過徐志摩,隻顧讓自己過得幸福。晚年的她,也找到了自己再婚的對象,後來跟大兒子阿歡一起,抱子弄孫,一生和睦。
張幼儀和孫輩
我很欣賞張幼儀,作為民國女強人,張幼儀哪怕遭遇了離婚,依舊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張幼儀身上,我看到了這兩點:
第一點是自強自立,無論男女都需要有一份事業。
第二點是心存寬恕,放過了自己也是放過了他人。
女人的癡,來自于愛,女人的獨立,有時源于絕望。但一生中找到夫妻太難,沒必要飛蛾撲火。先愛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其實,我覺得張幼儀真的很美。從結局來看,張幼儀的成就,完全不輸給林徽因。
今日話題:張幼儀身上你能看到什麼?
張幼儀再嫁合照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看職場人物,懂人生态度,學幹貨知識。
資料來源張幼儀傳記,圖源網絡侵删。原創作品,頭條号/緩緩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