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土包子張幼儀: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在與徐志摩有關系的三大女性中,與林徽因和陸小曼相比,原配張幼儀或許是最沒有才華的,也是顔值最低的。在那個年代樸實無華的張幼儀注定不被人記住,即使被記住也是因為徐志摩的原因,但是後人還是記住了她,絕不僅僅是徐志摩原配夫人,更因為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處在獨特的環境—民國時代,剛剛結束了封建社會清政府,一些人開始接受西方思想,追求自由和愛,崇尚個性美,林徽因會寫詩,懂建築,顔值高,一身才氣,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吸引很多男子的目光。陸小曼也會寫,還會畫畫,又會演舞台戲,顔值也不低,也是有很多男人喜歡。相比之下,年僅15歲的張幼儀就辍學了,正是追求知識和文化的好年紀,她辍學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為要結婚,奉兄長之命,和徐志摩結婚了。張幼儀的幾個哥哥很優秀,也有經濟頭腦,善于抓住機遇和積累資本,使得張家也可以有條件和徐家結為婚姻關系,正可謂是門當戶對。張幼儀的哥哥确實看中了徐志摩的才華,認為把妹妹托付給他,準是沒有錯的。
徐張結合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兩人都是奉父母兄長之命才走到一起的。徐志摩比較聽父親的話,張幼儀比較聽哥哥的話,兩個都很聽話的年輕人就這樣結合了。徐看到張,第一個反應就是“鄉下土包子”,毫不掩飾,毫無保留,就這樣出自詩人的口,對張的評價,竟然是影響了她一生。
如果不愛她,就請離開她。徐不愛張,從一開始就不愛,徐當時熱戀林,為了掃清障礙,他确實想離開張,張答應了,促成了中國第一樁離婚案。或許張是愛徐的,即使愛他,也是毫無辦法,因為徐去意已決。那就成全他吧,隻可惜,徐還是沒得到林。
離婚後的張,一度灰心冷意,很是低落,所幸還是有幾位哥哥的幫助,或許哥哥出于内疚,以為給妹妹找到了幸福,卻是帶來了不幸。哥哥也沒想到會看走了眼,把妹妹帶到了德國,張于是自學德文,跟随哥哥,發憤圖強,把精力一心撲在工作上,雖然感情沒了依托,工作起來卻是發了瘋, 她嚴謹求實的作風,很是受德國人喜歡。
徐張已經有了一個兒子,然後徐林相遇相知時,張正懷孕挺着大肚子,徐一心想離婚,勸張打掉孩子,張不肯,說流産容易死,徐就取笑她,說坐火車也容易死呢,那人人是不是都不坐火車了。張一時無語。不過張還是堅持生下來了,令人可惜的是,孩子很小就體弱多病,早早夭折了。
徐對林徽因的喜歡和愛,無可否認,寫給林的詩,也無人能及,徐詩的高度,至今也是無人敢攀。徐後來對陸小曼的喜歡和愛,也是令人羨慕,陸也是幸福的。隻是,隻是,隻是徐唯獨辜負了張。徐對張,談不上喜歡,更談不上愛,不過是反感,厭惡,甚至是鄙夷不屑。雖然徐張都生了孩子,而且兩個,也不過是奉父母之命罷了。
上天是公平的。愛徐的三個女人中,張是在世最長久的,而且唯獨她擁有了徐的骨肉,兒子也孝順,一直服侍她到老。還有什麼可抱怨的?看到張幼儀的一生遭遇,不禁想到了魯迅原配朱安和國父原配盧慕貞(另文會專門寫她們的),這三個不幸的女人,遭遇都是如此的相似,首先都是遭到了丈夫的抛棄,并且離婚,然後是都沒有離開婆家,替丈夫行孝盡善,繼續服侍贍養公婆!多麼令人敬佩的三個女人!最後是都有丈夫的骨肉(朱安沒後代),并把孩子撫養成人,她們完美诠釋了那一句話:你不愛我,我卻愛你;你雖然不愛我,我依然愛你的家人,養着你的家人;因為我(曾)是你的妻子,是你孩子的母親。
張幼儀晚年時,很多人問她到底愛不愛徐, 張說:“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他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他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1988年,88歲的張幼儀與世長辭。人們記住了她,不僅僅在于她是徐的原配,還在于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你最愛的人,傷你最深;能傷你最深的,才是你最愛的人。二者何為正解?
也許愛與傷害,從來都是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