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左宗棠:大清第一炒作高手

作者:上司文萃

網絡時代炒作無處不在,然其實,古人也很重視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個炒作高手,他一生給李白寫詩數十首,顯示自己與名人不一般的關系,李白回給他一首打油詩。到晚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談,好論時事、兵事、外事,以顯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風盛極一時。但這些手法在一個人眼裡卻隻是小兒科,他就是左宗棠,如果要評大清第一炒作高手的話,非左宗棠莫屬。

左宗棠這個人,無疑是大名人,然而,細細梳理,卻隻能得出一個令人驚詫的結論:左公之暴得大名,得益于他善于炒作。

品讀|左宗棠:大清第一炒作高手

任何時候,一個人要想早出名,最好的辦法是有故事。左公是個有故事的人。

早在學生時期,左公就“好大言,每成一藝,辄先自詫”。左先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己驚詫一番:怎麼寫得這麼好啊!難道真的是我寫的嗎?其場景頗令人啞然。

聯系到後來左宗棠到軍機處上班,讀到李鴻章的奏折時,“每展閱一頁,每因海防之事而遞及西陲之事,自譽措施妙不容口,幾忘其為議此折者,甚至拍案大笑,聲震旁室。明日複閱一葉,則複如此……凡議半月,而全疏尚未閱畢”。讀一頁即故意拍案大笑,半個月都沒讀完。此情形和學生時代如出一轍。

成年後,左宗棠更是深谙這個道理:編故事。

第一個故事,道光十年(1830年),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丁憂回湘,年僅18歲的名不見經傳的農村知識青年左宗棠拜訪他,即為其才氣所驚,“以國士相待”,與他盤旋多日,談詩論文,還親自在書架前爬上爬下,挑選自己的藏書借給他看。

此事載于《左文襄公年譜》,問題是二人見面的事,其他人是怎麼知道的呢?無他,左公自己創作或傳播出來的。

賀長齡是晚清大學者,對于同鄉才俊興之所至譽為“國士”乃極平常,再加上賀長齡之弟賀熙齡是左宗棠在城南書院的老師,他非常喜愛左宗棠,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确然有所得”,僅此而已。

第二個故事,道光十七年(1837年),回家省親的兩江總督陶澍見到二十多歲的舉人左宗棠,“一見目為奇才”,“竟夕傾談,相與訂交而别”。不久又和他訂下了兒女親家。

這個故事較之前一個更是“别有用心”。陶澍愛才,左宗棠得知陶大人回鄉必然經過醴陵,故而事先寫下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上聯“印心石”隐含了陶澍一個引以為榮的故事,看到此聯,陶澍自然心花怒放,引為知音;下聯更赤裸裸地拍了陶大人一記舒服的馬屁。總之,一副對聯輕輕擊中了一個傳統士大夫官僚内心柔柔的軟肋,竟然不顧年齡和輩分懸殊,與之結為親家,這本身也有留故事的意圖在。

第三個故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雲貴總督林則徐回家途中,也因為聞聽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邊一叙。林則徐“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宴談達曙乃别”。

這個故事不明内情者更是津津樂道,林則徐啊,這個名字讀過國小的無不知道,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謂聞人。其實,林則徐見左宗棠,并非“聞聽”其大名,而是緣于陶澍。陶林二人關系不淺,左又是陶的親家,陶在信中早已向林大人介紹過許多故事。左公拜見林大人,也是因為陶親家的授意。林大人樂得給陶公一個面子,自然不惜美言。

那麼,三個故事都聚焦在左宗棠的“奇才”上,此時的左公到底露出過什麼奇才來,我們誰都不知道。憑常識判斷,無非是左宗棠的口才。至于詩文之才,左公不如李鴻章,至今不見左公留下有名詩文。至于其他才能憑初識一面是難以判斷的。

品讀|左宗棠:大清第一炒作高手

為了擡高故事中的人物,左宗棠也毫不吝惜對他見過的名人的擡舉,如林則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視為“天人”。

更關鍵的是,這些故事一般限于二人交往之間,外人之是以得知,無非是當事人的對外傳播。于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反正都變成了故事。

是以,《清史稿》說得非常直白:“(左公)喜為壯語驚衆,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稱之,謂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狂人曆史上很多,左公無疑算是一個佼佼者。他自稱“今亮”,本身就深谙炒作學的一個原理,要想讓人記住,就得給自己一個标簽。就好像今天有人自我标榜為“大師”一樣。簡單,好記,驚世!

至于胡林翼稱贊左宗棠,更是平常不過。因為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再加上胡公很會做人。

還有一個經典段子,說的是長沙發生劣幕事件,左宗棠被人告發,受到追查,有個叫潘祖蔭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更是将左公擡到天上。

潘祖蔭隻是一個詹事,他的一道奏折果真如此管用嗎?非也非也,左宗棠之是以被赦,完全得益于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焘等人的保救。而潘祖蔭的這句話或許是真的,也是為了保左宗棠而誇大,且未載于《清史稿》,倒是在民間廣為流傳,湖南人難道不尴尬嗎?這将那麼多湖南人置于何地?其是以流布者,無非是左公有意炒作。這與左公“喜為壯語驚人”的秉性極為相得。是以,左宗棠後來完全抹殺曾國藩的救命之恩,即令時人感覺不公,為之抱不平。

品讀|左宗棠:大清第一炒作高手

左公擅長炒作,其手法其實很容易被一眼看穿。什麼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三顧茅廬;什麼“制軍于軍謀一切,專委之我;又各州縣公事票啟,皆我一手批答”等話語,都出乎左公書信。好在幾任湖南巡撫都還大度,否則這些話将一介地方大員置于何地?這不明擺着是舉報巡撫屍位素餐嗎?

左宗棠有才有謀不假,但他為人識人其實大有問題。他攀附賀長齡、陶澍、林則徐等人,固然能依托他們之大名成就自己的名氣,但這些人對他事業并無什麼幫助。相反,他瞧不起的“才具稍欠開展”的曾侍郎,才是他真正的伯樂、恩主。

曾國藩對此看得很清楚,晚年的他曾對幕僚趙烈文說:“左季高喜出格恭維。凡人能屈體已甚者,多蒙不次之賞。此中素叵測而又善受人欺如此。”一語道破天機!

稿件來源 | 《曆史隻露半邊臉》

本文作者 | 劉緒義

微信編輯 | 箋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