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作者:史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外交開啟了新紀元 。

毛澤東無疑是新中國外交的創始者。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 , 毛澤東對國際形勢高屋建瓴,深謀遠慮,令人歎為觀止,尤其是他的 “詩歌外交 ”,更是拉開了中國外交史上嶄新的篇章。

1972年2月21日, 美國 總統尼克松訪華。在當晚的歡迎宴會上,尼克松在祝酒辭中引用了一段毛澤東詩詞:

“毛主席寫過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現在就是隻争朝夕的時候了,是我們兩國人民攀登那種可以締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偉大境界的高峰的時候了。”

尼克松之是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他知道,中美建立外交關系,經曆了太多的波折。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新中國成立後的近20年裡,中美兩國總體處于隔絕、敵對的狀态。

上世紀60 年代末,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動。中蘇在意識形态上的分歧不斷擴大,中國成為獨立于美、蘇之外的新力量。而此時的美國,則陷入越南戰争的泥潭。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這個時候,中國外交已開始向務實、穩定轉化,毛澤東看到了蘇聯正聯絡蒙古、印度,想形成對中國的包圍,而美國則想從東南威脅中國的安全。

雖然中國不懼怕美、蘇,但毛澤東清楚:美蘇有勾結,但争奪也很激烈,是以毛澤東提出要利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沖突, "争取一霸"。毛澤東認為:蘇聯 “對我國安全的威脅比美大。在這種情況下,中美接觸是需要的。美國并不想同中國打仗。”

美國也意識到改善對華政策的戰略意義。無論是想從越南戰争中脫身,還是在對蘇競争中重獲優勢,美國都要處理好對華關系。尼克松在對外政策報告中指出:“我們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實際關系的方面采取我們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驟,那肯定是符合我們的利益。”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1970年10 月,尼克松利用各國首腦齊聚華盛頓,慶祝聯合國成立25周年之機,向巴基斯坦表示了美國願意派一位進階使節秘密通路北京的意願。

1971年5月29日,周恩來代表中央答複:

“毛澤東主席表示歡迎尼克松總統來訪,并且期待着屆時同總統閣下進行直接談話,其中各方可自由提出自己關心的主要問題。歡迎基辛格博士作為美國代表先同中國進階官員進行初步秘密會談,為尼克松總統通路北京進行準備并作必要的安排。”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訪華,雙方讨論了國際形勢及中美關系問題,并就尼克松訪華一事達成協定。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1972年2月21日上午,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号"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走下舷梯,與迎接的周恩來的手握在一起,中美關系的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當天下午,毛澤東在豐澤園菊香書屋接見了尼克松,兩人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中美關系也在這次握手中,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落座之後,毛澤東開玩笑地說:“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可不高興了。”

尼克松正要接話,毛澤東揮手說道:“我年事已高,正式的問題,由恩來和你們在談判桌上談。現在,我們是朋友,這裡我們隻談哲學。”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接着,79歲的毛澤東和尼克松談起了高深的哲學問題,尼克松聽得似懂非懂,不由得心中感歎:這個老人,真的具有高深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辨啊!

當晚,我國為尼克松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宴會。當晚的宴會上,每個人面前都有三隻玻璃杯,一杯裝水,一杯盛柳橙汁,還有一杯盛着美國人稱之為“白色閃電”的“茅台”酒。

周恩來向尼克松介紹說,茅台的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五十,可以點着,并親自在酒杯上點火示範給尼克松看:“總統先生,請看,酒真的可以點着火。”(傳回白宮後,尼克松也如法炮制,把茅台酒倒在碗裡點火,結果差點兒把白宮燒掉。)

尼克松對茅台很感興趣,舉起酒杯說:“我就用這酒敬大家一杯!”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這可把一旁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黑格急壞了。

因為黑格曾随基辛格來北京打過前站,領教過茅台酒的威力,擔心酒量不行的尼克松喝了會出醜,但卻也來不及制止了。事後黑格反思了自己的失職:“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該讓總統在晚宴敬酒時,真的把酒杯裡的酒一飲而盡。”

這次尼克松來華,可謂準備周詳。出于外交禮節,他帶來了三件禮物:日本“阿波丸”沉沒的詳細經緯度圖和船上的珍寶清單、一對麝香牛、兩棵來自加州的美國杉樹。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阿波丸号”是一艘日本遠洋油輪,1945年4月1日,該船行至中國福建省平潭牛山島以東海域,被美軍潛水艦"皇後魚号"擊沉,裝載的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全部沉入海底。

據說中國的國寶——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就在這艘船上,随船沉入了海底。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正是有了這份“阿波丸”沉沒的詳細經緯度圖和船上的珍寶清單,中國于五年後組成了海軍和交通部組成的聯合打撈隊,于1977年5月對阿波丸号沉船進行了打撈。

共有600多名潛水員參加作業,撈起錫錠、橡膠、水銀、铌钽、雲母、光化玻璃等物資共5418噸,總價值5000多萬元人民币。遺憾的是,并沒有找到京人頭蓋骨化石。

尼克松帶來的兩頭麝香牛,在送進北京動物園後因水土不服而病死,兩棵美國紅杉也死了一棵,活下來的一棵現在位于杭州,成了中美關系轉變的曆史見證。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尼克松還給毛澤東私人帶到了一件禮物:一隻瓷器天鵝。隻是由于美國人的大大咧咧,在飛機上這隻天鵝的羽毛斷了一根,美國人隻好用膠水将斷的羽毛沾上去。

尼克松在把這隻天鵝交給毛澤東時還特意進行了解釋,希望毛澤東能夠諒解。毛澤東給了尼克松一句一語雙關地回答:“沒事,中美關系不是也讓你接上了嗎?”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尼克松并不太喝茶,也不了解“大紅袍”的珍貴,一時有些不快:認為毛澤東的禮物太輕了,是不重視自己這個美國總統。

周恩來看出了尼克松的不滿,微笑着寬慰道:“主席已經将半壁江山送給你了了!這種茶極為珍貴,每年産量不過八兩,主席已将他的一半家當送您了!”

聽了周恩來的解釋,尼克松終于釋懷了。收好茶葉之後,他又向毛澤東索字,毛澤東當場揮毫潑墨,寫了12個字送尼克松。這12個字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尼克松不是中國通,當然弄不明白這12個字的含義。他想着手下能人衆多,還有不少“中國通”,回去之後慢慢研究,總歸會弄懂的,是以也沒有向毛澤東請教這12個字的含義,便含笑收下了。

此後的幾天裡,他在周恩來的陪同下,高興地浏覽了長城、釣魚台和北京動物園,也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大熊貓。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遊覽長城時,天正下着大雪。尼克松偕夫人登上烽火台,又吟誦起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來。吟誦完畢後,尼克松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得到一本英文版《毛澤東詩詞》。

新中國成立後,随着毛澤東詩詞結集出版,他的詩歌也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

正如名翻譯家葉君健所說 :“毛澤東詩詞在世界流傳之廣 , 恐怕要超過《毛澤東選集 》本身。因為作為文學名著,它的價值高 , 群衆性強, 遠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臘都有毛澤東詩詞的譯本。”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尼克松回到美國後,召集了一批中國通,對毛澤東送的這12個字進行解讀,但這些中國通解讀出來的含義分歧極大,意見根本無法統一,尼克松始終沒有明白毛澤東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尼克松的這個願望,在兩年後得到了滿足。1974 年秋, 毛澤東詩詞英譯文定稿小組經反複 推敲,選取了毛澤東的39 首詩詞譯成英文 ,設計成外加織錦函套的8 開精裝豪華本,由喬冠華轉送給了尼克松。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毛澤東對此也早有預料。他在武漢視察部隊時,曾對部隊幹部們說:尼克松肯定沒弄懂我寫的意思。

遺憾的是,毛澤東并沒有親自解釋這十二個字的含義,是以後人隻能進行種種推測了。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羅斯·特裡爾對這十二個字的解釋是:“老叟坐凳”中的“老叟”指的是美國,坐在凳子上隐含“坐井觀天”的意思,指的是美國不知道世界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還想着封鎖中國,隻會帶來失敗。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指的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表明中國科技實力正在一步步走向強大;

“走馬觀花”說的是尼克松雖然通路了中國,但這種“如同走馬觀花一樣”的通路,肯定無法了解中國的真正實力,毛澤東正是用這四個字警告美國,要好好的重視中國,不要把中國想像成軟弱可欺的國家。

這個解釋看上去合情合理,也得到了美國方面的認可。

但是在國内,很多學者的解讀和美國人不一樣。

這些學者認為:“老叟坐凳”中的“老叟”,是毛主席的謙稱,說老叟坐在凳子上,要表達的是一種政治姿态,就是新中國的領袖面對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總統,可以不用卑躬屈膝的起立迎接,而是穩坐釣魚台,等待着對方的主動拜訪。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這四個字展現的,是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以及毛澤東那種睥睨天下的霸氣。

“嫦娥奔月”指的不僅僅是“東方紅一号”,也包含了對尼克松任内,美國人乘坐阿波羅11号登月的贊許。不管怎麼說,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代表的是整個人類科技的進步。另外這四個字還有一層意思,是把尼克松的這次訪華比喻成嫦娥奔月。

美國是嫦娥,中國則是明亮的月亮,是光明的象征,隐含着毛澤東希望美國抛棄霸權主義,與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和平共處的心願。

“嫦娥奔月”還暗含毛澤東不服輸的性格。美國人能登月,毛澤東認為中國人也可以在不久的将來做到,我們很早之前就有了奔月的嫦娥,今天的中國,也必然會出現新的“嫦娥”,一定會也有能力登上月球。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對于“走馬觀花”的解讀,中、美兩國專家的意見比較一緻,都認為毛澤東是說尼克松這次訪華時間短,僅靠這次通路不足以了解中國,隻有長期交往,才能至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是以這四個字,也暗含中美關系應進一步發展之意。

毛澤東在對外交往中,不止一次地贈送給外國友人一些詩詞墨寶。1961年10月7日, 毛澤東會見日本客人時,便手書了一首魯迅的詩作,贈給日本客人:“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怕日本人看不懂,毛澤東還特意解釋:“這首詩是魯迅在中國黎明前最黑暗年代寫的。 ”

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贈12字墨寶,美國人研究多年,至今仍一頭霧水一、二、三、四、

毛主席書法作品

還讓郭沫若将其翻譯成日文,送給日本朋友。得到毛澤東書錄的此詩後,日本人研究了許久,終于恍然大悟:“40年前,魯迅寫那首詩給日本友人,今天毛主席贈魯迅的詩給日本朋友,這些在今天都有偉大的現實意義,也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

有一點可以肯定,毛澤東手書的那十二個字,其核心都是希望中、美兩國抛棄過往,重視未來,共同譜寫兩國關系的嶄新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