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作者:劉克蘇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慎重料理父母喪事,誠心追祭曆代祖宗,人心就複歸忠厚了。”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試注:終:(父母)命終,喪禮。追:回想、追念、追懷、追祭。遠:遠祖。歸是複歸、回歸。人心本厚,是以說“歸”。民德即人心——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直心為德,德也寫做“惪”;直心行之為德,德是左“彳”右“惪”。

體會:慎終追遠,寬說一些可以超出自家禮喪祭祖的孝道,而擴大到企業、社群、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大孝大愛。像《禮記·禮運》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4.15 子曰:“參(shēn)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孔子說:“參啊,我的道是用‘一’貫通的。”曾子應聲說:“噢。”孔子走了,其他門人問曾子:“什麼意思?”曾子說:“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沒别的。”

試注:參(shēn)。唯,一個口,一個隹,表示急聲肯定地回答,相當于“是”、“噢”、yes。忠恕: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中心則不偏,不偏則公正,公正則心正,心正則心中,心中則心行中道,是為中心。對别人也如此,人心即如我心,就是恕。門人也即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如果是後者,那這裡所謂門人就是曾子的弟子。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心如 ▼ 如心

體會:從文氣看,這是孔子給曾子剛一擡起指頭,曾子馬上捋起袖子,讓老師按了一下。按的時候,曾子還很舒服地“嗯”了一聲。心領神會,心照不宣,心有靈犀一點通。好像打啞謎,外人猜不出來。猜不出來又好奇,等孔子走了,就去問曾子。曾子也沒什麼好說的,但也不好不說,就把孔子平日講的忠恕之道,重複一遍,說:“就是忠恕,沒别的。”

孔子的涵義究竟是什麼?隻有曾子知道。說句笑話,孔子講課,是看人說話的,消費者是上帝,消費者喜歡什麼就講什麼,學生送多少臘肉,就講多少課,摳門得很。這個笑話,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太深了,聽不懂,就不要說早了。給幼稚園講博士研究所學生課程,不行。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傳心法甚至可以不說話,也沒法說:“道可道,非常道。”

藕益大師說:這是孔子指點曾子做下手功夫,還不是印證。

夫子之道,也許就是大家平日聽講的忠恕,但是曾子心領神會的,卻又不是“忠恕”字面上那點意思了。不然孔子不明說,曾子為何當下領教,并且道得出來呢?聯系到《禮記·中庸》裡孔子說的“忠恕,違道不遠”,大概夫子之道,未必就是“忠恕而已矣”。

明代的胡居仁寫了《易像鈔》,說:“吾道一以貫之”那個一,指的是乾。為什麼呢?因為乾坤是《易》的門,六十二卦都是乾坤變的;而坤卦又是乾卦變的。

不過孔子作《周易·系辭》,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陰陽,陰是坤卦,陽是乾卦。陰陽出,乾坤立,開天辟地,同時并立。好比老子說有和無是同時出來的:“有,名天地之始;無,名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是以明代來知德《周易集注》引《周易》的話說:“‘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貞者,正也。聖人一部《易經》,皆利于正……道者,天地日月之正理,即太極也;一者,無欲也。無欲則正矣。孔子‘祖述堯舜’者,祖述,其精一也。故曰:‘吾道一以貫之。’又曰:‘是以行之者,一也。’又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三‘一’字皆同。孔子沒後,儒皆不知‘一’字之義,獨周濓溪一人知之。”

一就是無欲,就是正,就是貞,就是太極。這和老子“抱樸歸一”類似。孔子《周易·系辭》說:“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佛家所謂“不二法門”,《禮記·中庸》所謂“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都是一以貫之。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8.3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曾子得病後,把門人召集過來,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上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今往後,我這身子是不會受傷了!年輕人!”

試注:▲門弟子,指曾子的門人、弟子。▲啟,開,打開看,讓弟子們掀開被子,看看自己身體完好無損。▲免,免除災禍,指身體不會受損、受傷。

體會:曾子引用的詩句,在《詩經·小雅·小旻》中,結尾是這樣的:“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意思是說,不敢赤手空拳打猛虎,不敢撲騰兩腳過大河。人通常隻看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是以要戰戰兢兢,像臨近深淵一樣,像踩在薄冰上一樣。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曾子寫了《孝經》,開頭引用孔子的話: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無念就是念,中國話很怪的。“無念爾祖……”是說:要好好記念你的祖先啊,好好修德啊。

曾子病到臨終,可能是躺在床上,讓弟子們掀開被子,看看自己的手足完好,身體處處完好,孝道不虧,今後也不會再虧了。“吾知免夫”,因為就要告别人世了,現在可以做總結了:這個身體,它的毛發體膚,都是父母所生,我是好好保護了,沒讓它受傷,這是孝道的第一步。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善始者善終。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不善始者不善終。

談到諸侯應該如何孝,《孝經》也引用了《詩經》: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是以長守貴;滿而不溢,是以長守富。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滿而不溢 可以嗎

孔門弟子之孝(二):《論語》中的孝子曾參論語·學而第一論語·裡仁第四論語·泰伯第八

滿而不溢 可能嗎

曾子一生謹慎,每天都檢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确如臨深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