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试注:终:(父母)命终,丧礼。追:回想、追念、追怀、追祭。远:远祖。归是复归、回归。人心本厚,因此说“归”。民德即人心——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直心为德,德也写做“惪”;直心行之为德,德是左“彳”右“惪”。
体会:慎终追远,宽说一些可以超出自家礼丧祭祖的孝道,而扩大到企业、社区、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大孝大爱。像《礼记·礼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5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曾子应声说:“噢。”孔子走了,其他门人问曾子:“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没别的。”
试注:参(shēn)。唯,一个口,一个隹,表示急声肯定地回答,相当于“是”、“噢”、yes。忠恕: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中心则不偏,不偏则公正,公正则心正,心正则心中,心中则心行中道,是为中心。对别人也如此,人心即如我心,就是恕。门人也即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如果是后者,那这里所谓门人就是曾子的弟子。
心如 ▼ 如心
体会:从文气看,这是孔子给曾子刚一抬起指头,曾子马上捋起袖子,让老师按了一下。按的时候,曾子还很舒服地“嗯”了一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心有灵犀一点通。好像打哑谜,外人猜不出来。猜不出来又好奇,等孔子走了,就去问曾子。曾子也没什么好说的,但也不好不说,就把孔子平日讲的忠恕之道,重复一遍,说:“就是忠恕,没别的。”
孔子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只有曾子知道。说句笑话,孔子讲课,是看人说话的,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送多少腊肉,就讲多少课,抠门得很。这个笑话,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太深了,听不懂,就不要说早了。给幼儿园讲博士研究生课程,不行。
传心法甚至可以不说话,也没法说:“道可道,非常道。”
藕益大师说:这是孔子指点曾子做下手功夫,还不是印证。
夫子之道,也许就是大家平日听讲的忠恕,但是曾子心领神会的,却又不是“忠恕”字面上那点意思了。不然孔子不明说,曾子为何当下领教,并且道得出来呢?联系到《礼记·中庸》里孔子说的“忠恕,违道不远”,大概夫子之道,未必就是“忠恕而已矣”。
明代的胡居仁写了《易像钞》,说:“吾道一以贯之”那个一,指的是乾。为什么呢?因为乾坤是《易》的门,六十二卦都是乾坤变的;而坤卦又是乾卦变的。
不过孔子作《周易·系辞》,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阴是坤卦,阳是乾卦。阴阳出,乾坤立,开天辟地,同时并立。好比老子说有和无是同时出来的:“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因此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引《周易》的话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者,正也。圣人一部《易经》,皆利于正……道者,天地日月之正理,即太极也;一者,无欲也。无欲则正矣。孔子‘祖述尧舜’者,祖述,其精一也。故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三‘一’字皆同。孔子没后,儒皆不知‘一’字之义,独周濓溪一人知之。”
一就是无欲,就是正,就是贞,就是太极。这和老子“抱朴归一”类似。孔子《周易·系辞》说:“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佛家所谓“不二法门”,《礼记·中庸》所谓“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都是一以贯之。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得病后,把门人召集过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往后,我这身子是不会受伤了!年轻人!”
试注:▲门弟子,指曾子的门人、弟子。▲启,开,打开看,让弟子们掀开被子,看看自己身体完好无损。▲免,免除灾祸,指身体不会受损、受伤。
体会:曾子引用的诗句,在《诗经·小雅·小旻》中,结尾是这样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说,不敢赤手空拳打猛虎,不敢扑腾两脚过大河。人通常只看一面,看不到另一面。因此要战战兢兢,像临近深渊一样,像踩在薄冰上一样。
曾子写了《孝经》,开头引用孔子的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无念就是念,中国话很怪的。“无念尔祖……”是说:要好好记念你的祖先啊,好好修德啊。
曾子病到临终,可能是躺在床上,让弟子们掀开被子,看看自己的手足完好,身体处处完好,孝道不亏,今后也不会再亏了。“吾知免夫”,因为就要告别人世了,现在可以做总结了:这个身体,它的毛发体肤,都是父母所生,我是好好保护了,没让它受伤,这是孝道的第一步。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善始者善终。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不善始者不善终。
谈到诸侯应该如何孝,《孝经》也引用了《诗经》: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满而不溢 可以吗
满而不溢 可能吗
曾子一生谨慎,每天都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确如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