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風流人物丨王爾琢:革命不成功 立誓不回家

00:00

視訊加載中...

數風流人物丨王爾琢:革命不成功 立誓不回家

王爾琢烈士故居。

數風流人物丨王爾琢:革命不成功 立誓不回家

王爾琢故居。

數風流人物丨王爾琢:革命不成功 立誓不回家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王爾琢。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白玲川 常德報道

磚木結構,穿鬥式架構,小青瓦硬山頂,主房前檐較高,中為堂屋,側屋還留有陳舊的擂缽、水壺、鹽罐、木犁、草鞋馬。這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王爾琢的故居。

王爾琢故居位于石門縣磨市鎮王官橋村,這裡群峰連綿,松竹蒼翠,側面有一條小路長滿荒草,1924年,王爾琢從這條泥巴小路走出去後,便再也沒有回來。

5月7日,記者來到了王官橋村,近百年過去了,寬敞的水泥路代替了泥濘小路,硬化道路通到家家戶戶,村級主導産業茶葉、柑橘,稻谷、玉米、蕃薯、生豬、牛羊銷往全國各地。

王官橋村村民王新華告訴記者:“我們活着的人享死人的福,王爾琢爺爺為百姓打天下,年紀輕輕就犧牲了,沒有他的流血犧牲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王新華今年60歲了,他說王爾琢的事迹在當地家喻戶曉,老百姓不管哪個字輩的,都尊稱王爾琢“爺爺”。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金仙陽,銀渡水,有錢難買商溪水。

1903年1月23日,王爾琢出生在石門商溪河畔,曾入讀官橋國民國小、縣立初級中學校、長沙湖南高等工業學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底,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讨伐陳炯明及鎮壓滇桂軍閥楊希闵、劉震寰的戰鬥,與蔣先雲、陳赓一道,對蔣介石展開三次舌戰。蔣介石曾恩威兼施,想拉他過去,王爾琢卻不吃那一套。後參加北伐戰争,率部挺進江西、進軍浙江、攻入上海,蔣介石委派兩位親信以擢升軍長之高官相許,企圖拉攏他加入國民黨,被他堅決拒絕。

北伐期間,王爾琢想見見出世以後還沒見過的3歲女兒小桂芳,便托同鄉好友宋人傑在武漢黃土坡21号租了一間房,寫信約妻女來見面。

妻子鄭鳳翠帶着女兒歡天喜地地從家裡動身。兵荒馬亂,交通阻隔,母女倆在長沙滞留了三個月,曆經艱辛終于來到武漢。此時風雲突變,“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爾琢從北伐将領成為被通緝的“中共要犯”,正在上海四處躲藏。鄭鳳翠并不知丈夫的險境,身上盤纏已快用盡,丈夫音訊全無,在武漢待了半個多月後,隻好帶女兒傳回家鄉,并留下一封幽怨的信。

數日後,王爾琢秘密來到黃土坡21号,此時已人去樓空。讀罷妻子的信,王爾琢很難過,情緒不甯,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仇恨,取代了兒女之情。他當即給父親寫了一封信。

“兒何嘗不思念着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着家庭的親密?但烈士殷紅的血迹,燃燒起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紅色家書的背後,有着王爾琢驚心動魄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家國情懷。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

1927年8月,王爾琢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部隊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參謀長。後随部隊南下廣東,在三河壩激戰三晝夜;參加湘南起義,全殲敵許克祥部兩個團;他誘敵入甕,設伏敖山廟,全殲一個團,掩護朱德、陳毅主力上井岡山。

通過多次戰鬥考驗,朱德慧眼識賢,發現王爾琢真不失為一位将才,便破格委任他為軍參謀長,為當時最年輕的指揮官之一。王爾琢以出色的軍事才幹,為朱德出謀劃策,在郴州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一舉取得了“湘南暴動”特大勝利。

緊接着,王爾琢又與時在井岡山的毛澤東聯系,及時促成甯岡縣砻市“朱毛”會師,使中國革命進入大轉折。

會師後,王爾琢任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紅四軍取得五鬥江、草市坳、龍源口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發動的第二、三、四次大規模圍剿,成為縱橫井岡山的一名骁将。特别是他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制高點,埋伏白口武功潭的紅三十二團突襲敵人指揮部,紅二十七團直抄龍源口,四面夾擊敵人,殲滅一個團,創造龍源口大捷的故事名震湘贛,“飛兵團長”名号不胫而走。

1928年,在黨内的錯誤路線釀成“八月失敗”悲劇的危急關頭,王爾琢冒着殺頭的危險抗拒指令,将部隊成建制撤至桂東縣,避免了更大的損失。8月23日,趕來接應的毛澤東一見到王爾琢,就緊緊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你王爾琢儲存了二十八團,功不可沒啊!”王爾琢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兩天,意外發生了。王爾琢在江西崇義縣思順圩追擊叛徒時,英勇犧牲,年僅25歲。那封家書,竟成為一封與家人訣别的“托孤遺書”。

毛澤東痛心地說:“王爾琢的犧牲,換回了兩個連,穩定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朱德揮淚長歎:“我軍失去一位能将啊!”

在王爾琢的追悼會上,毛澤東起草、陳毅書寫的挽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王官橋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告訴記者,“石門縣計劃把王官橋村納入紅色村,并且已申報。2018年,重新修建了王爾琢烈士故居,下一步,王官橋村将加大對紅色旅遊配套設施的修建。”

王爾琢已犧牲九十多年,當年落後閉塞的家鄉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王官橋村經濟穩步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态勢很好,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接待上千人遊客,貧困村已成功“摘帽”,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底的2262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8724元。王爾琢的精神正引領着村民大步向前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