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二年, 蘇東坡貶谪黃州,昔日的廟廊之器淪為戴罪之身。
他的政治生涯處在低谷,卻迎來了詩文上的巅峰。
《定慧院海棠》《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等一大批名作都在此時脫穎而出。

道光十九年,龔自珍辭官出京,對官場心灰意冷的他大開詩戒,“百年心事歸平淡”,“不奈卮言夜湧泉”。
詩情激蕩,他于歸鄉路上一連寫了315首七絕,成就了中國曆史上體量最龐大的著名詩組《己亥雜詩》。
蘇東坡,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
龔自珍,古典詩史最後的高歌。
他們是詩詞一道亘古第一梯隊的人物,我們每一個人,心頭都曾萦繞過他們的詩文詞句。
失意時——
我們讀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也讀蘇東坡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快意時——
我們讀蘇東坡的“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也讀龔自珍的“屠狗功名,雕文龍卷,豈是平生意。”
錢穆曾說:
“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
龔自珍也是如此。
詩人把自己的經曆感受、襟懷思想、喜怒哀樂,都盡情地在詩詞中傾現出來,沒有一絲遮掩與損曲。
是以若想要了解詩人及其時代,以詩詞為線索去合成曆史是最合适的入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