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至18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指辦主任冀祥德,中指辦原黨組書記田嘉,中指辦一級巡視員邱新立等一行,到山東出席第五屆全國名鎮暨第四屆全國名村論壇,并調研德州市、縣地方志工作。 山東省副省長孫繼業出席第五屆全國名鎮暨第四屆全國名村論壇并講話。山東省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長趙國卿出席會議緻辭并主持閉幕式,德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景文新,德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趙藝丁等陪同調研。
調研期間,冀祥德對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史志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山東的史志工作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創造了唯一的以省地域名稱命名的“山東經驗”。山東史志院上司班子團結一緻、奮發有為,帶領全省史志工作者在志、鑒、館、網、庫等多項工作中在全國都發揮了“領頭羊”和“排頭兵”的作用。這次論壇在山東召開就是要學習山東史志工作者敢為人先、主動擔當作為的方志人精神,進一步謀劃好下一步的史志工作,為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史志力量。
冀祥德強調,按照曆屆黨和國家上司人特别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示要求,“十三五”期間在全國推出了第一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到2020年年底實作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世界文化創舉——曆史上第一次實作志書和綜合年鑒的省市縣三級“全覆寫”,推動地方志實作了“有沒有”和數量、規模化的第一次轉型更新。“十四五”期間,全國地方志要實作第二次轉型更新,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數量轉向品質,從規模化轉向法治化,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利益、經濟社會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三大主題”開拓創新,把地方志用起來、立起來、熱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孫繼業代表山東省政府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山東工作的關心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他簡要介紹了山東的情況。山東是東部沿海大省,是全國唯一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的省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之美譽。今年以來,面對百年不遇的疫情沖擊,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實施八大發展戰略,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培育壯大十強産業叢集,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前三季度實作生産總值5.2萬億元,同比增長1.9%,好于全國平均水準,經濟運作呈現全面回升、逐漸向好的特點。
孫繼業指出,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記錄曆史、傳承文明、服務當代、啟示後人的重要文化事業,具有存史、資政、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山東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史志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近年來,我們全面落實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全方位推進各項史志工作任務,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全省各級史志機構正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推進全省史志事業進一步轉型更新、創新發展、再上新水準。本次論壇以“傳承創新鄉村文化 發展連通時代文明”為主題,部署中國名鎮志、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下一步工作,必将充分發揮方志文化在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山東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将以本次論壇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做好史志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史志事業再上新台階,為史志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趙國卿在緻辭中對論壇在山東舉辦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表示,鄉鎮村志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高度重視鄉鎮村志編修,在全國第一個出台了鄉鎮村志編修工作的意見,今年又出台了齊魯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将其納入山東曆史文化展示工程,納入推進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程,列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按照中指辦的要求,結合實際啟動了齊魯名鎮名村志文化工程,大力推進鄉鎮村志編修,截至目前全省已編纂鄉鎮村志1500餘部,齊魯名鎮名村志24部,申報中國名鎮志11部、名村志9部。此次論壇為山東史志系統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将認真學習先進經驗,進一步提高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名鎮名村志編纂,為實作鄉村文化振興、堅定文化自信,全面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冀祥德一行還到臨邑縣德平鎮調研,參觀了臨邑縣林子鎮稅務分所稅務史展館和稅務人員家風家訓展;出席前楊村村史館揭牌儀式、《前楊村志》發行儀式,并為村民贈送家風家訓牌匾;在前楊村振興學院召開史志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