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至1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指办主任冀祥德,中指办原党组书记田嘉,中指办一级巡视员邱新立等一行,到山东出席第五届全国名镇暨第四届全国名村论坛,并调研德州市、县地方志工作。 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出席第五届全国名镇暨第四届全国名村论坛并讲话。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赵国卿出席会议致辞并主持闭幕式,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景文新,德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艺丁等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冀祥德对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史志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山东的史志工作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了唯一的以省地域名称命名的“山东经验”。山东史志院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带领全省史志工作者在志、鉴、馆、网、库等多项工作中在全国都发挥了“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作用。这次论坛在山东召开就是要学习山东史志工作者敢为人先、主动担当作为的方志人精神,进一步谋划好下一步的史志工作,为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史志力量。
冀祥德强调,按照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十三五”期间在全国推出了第一个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年底实现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世界文化创举——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志书和综合年鉴的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推动地方志实现了“有没有”和数量、规模化的第一次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全国地方志要实现第二次转型升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数量转向质量,从规模化转向法治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利益、经济社会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三大主题”开拓创新,把地方志用起来、立起来、热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孙继业代表山东省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山东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山东的情况。山东是东部沿海大省,是全国唯一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美誉。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培育壮大十强产业集群,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呈现全面回升、逐渐向好的特点。
孙继业指出,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当代、启示后人的重要文化事业,具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史志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全方位推进各项史志工作任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重要进展。当前,全省各级史志机构正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全省史志事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再上新水平。本次论坛以“传承创新乡村文化 发展连通时代文明”为主题,部署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下一步工作,必将充分发挥方志文化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山东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做好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史志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赵国卿在致辞中对论坛在山东举办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乡镇村志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高度重视乡镇村志编修,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的意见,今年又出台了齐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其纳入山东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纳入推进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程,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按照中指办的要求,结合实际启动了齐鲁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大力推进乡镇村志编修,截至目前全省已编纂乡镇村志1500余部,齐鲁名镇名村志24部,申报中国名镇志11部、名村志9部。此次论坛为山东史志系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将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名镇名村志编纂,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冀祥德一行还到临邑县德平镇调研,参观了临邑县林子镇税务分所税务史展馆和税务人员家风家训展;出席前杨村村史馆揭牌仪式、《前杨村志》发行仪式,并为村民赠送家风家训牌匾;在前杨村振兴学院召开史志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