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半導體總經理陳剛:車規級晶片發展需要網狀協同模式

作者:半導體産業縱橫
比亞迪半導體總經理陳剛:車規級晶片發展需要網狀協同模式

在今天舉辦的全球ceo峰會上,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以芯生态新發展——車規級半導體整體解決方案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陳剛提到,汽車是工業領域的第一大行業,半導體市場正在向萬億美金的規模發展直追汽車行業。是以,兩個産業如何共同發展,成為兩個行業都在關注的重點問題。

首先,陳剛介紹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概況。今年4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是10%,到了今年的9月份就迅速的上升到了19.5%,保守估計到12月會超過20%。國家部委早先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是在2025年滲透率達到20%,這一目标将會提前四年完成。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超出了各界的預期,而這也導緻今年另一個熱門話題“缺芯”。根據陳剛介紹,新能源汽車車身上的半導體價值是傳統燃油車的n倍,而随着新能源汽車功能的豐富更新,這個n會越來越大;隻是單獨加上功率器件的新能源汽車在半導體成本上就比傳統汽車多一倍。随着新能源汽車從l1、l2階段發展到未來l4、l5發展,汽車上用到的影像傳感器和控制計算的用量會大幅增長。

在這種迅猛發展的勢頭之下,汽車行業正借助電動化向智能化快速發展,為車規級半導體創造巨額市場增量,是以比亞迪也呼籲中國半導體更多的參與到汽車行業之中。因為目前晶圓廠的産能僅有4%分給了汽車行業,但汽車行業占半導體應用市場的20%,産能和應用之間的差距亟需解決。

之後,陳剛介紹了新能源汽車晶片的生态概況。新能源汽車是動力系統的變革也是全新的駕乘理念更新。新能源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主要基于感覺層、決策層、執行層三個層面。

感覺層主要需要的半導體是各種傳感器,如圖像傳感器,現在傳感器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還沒有廣泛應用。在未來,一台汽車上可能需要三四百個傳感器。

決策層在未來的汽車中将會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傳感器的廣泛應用決策層要計算的資料量可能達到幾千tb。當自動駕駛發展到l4、l5的時候,vcu要實作複雜的3d模組化功能,這對圖像演算的算力會越來越高。

而執行層則是要将傳感層面的資訊傳遞給決策層,并把決策層的資訊傳遞給功率晶片和mcu等。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功率晶片在電流密度、內建度、可靠性、損耗和成本上都帶來了挑戰。過去一片6寸晶圓隻能為一輛車提供半導體,通過工藝提升、設計疊代等手段,未來一片6寸晶圓将可能滿足兩到三輛車的需求。這需要科技創新能力、基礎科學研究和工藝創新的共同努力。

陳剛介紹到,比亞迪的igbt已經從2.5代邁向4.0的,今年比亞迪将會推出6.0代。在同樣的電流密度情況下,比亞迪的新一代晶片面積更小、損耗的更低。功率半導體的提升需要在封裝工藝、散熱性能、複合材料等方面的技術突破。

最後陳剛介紹了産業上下遊如何協作發展車規級半導體的生态系統。

陳剛認為車規級晶片的合作要摒棄傳統的垂直協同模式采用網狀的協同模式。垂直協同模式下隻能進行單線聯系,車廠無法直接和晶片設計環節溝通;而網狀協同模式下,汽車廠商可以直接與不同環節的企業溝通,同步資訊,共同發展。今年汽車的缺芯正是因為上遊廠商沒有實時同步汽車市場的資訊,緻使對産能計劃不足。

陳剛預計明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會達到600萬,這對于中國的汽車廠商和半導體廠商都是巨大的機遇。比亞迪汽車希望與電子行業、新工業領域和是以半導體同仁,攜手并進,讓國産車規級半導體早日開花結果。

有潛力的市場,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中國半導體未來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