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媒:從貧困村變旅遊觀光村 龍池頭村打造宜居新型社群

作者:台海網

來源:海外網

台媒:從貧困村變旅遊觀光村 龍池頭村打造宜居新型社群

龍池頭村打造的新型觀光農村社群

台灣“經濟日報”9月30日刊文介紹河南周口的文化遺址龍池頭村,這裡曾是一個貧困村,而今,拜鄉村旅遊之賜,龍池頭村被打造為旅遊觀光農村社群。

相傳古時候,一條黃龍盤踞在颍水之陽的大澤中,行雲布雨,惠澤于民,謂之龍池;是蒼龍頭枕之處的風水寶地,故取名龍池頭,共孕育出了“一龍二灣三景四莊”十個自然村。

地處周口市西華縣紅花集鎮的龍池頭村,曾是一個貧困村。而今,拜鄉村旅遊之賜,龍池頭村按照“生态、旅遊、宜居”的設計理念,建設了高标準的新型社群,村貌明顯改觀,打造為旅遊觀光農村社群。村子目前保留有亮馬台文化遺址、金祠堂文化遺址、宋橋口文化遺址等曆史文化遺址。

魚鷹又稱鸬鹚,很多地方也稱之為“捉魚鳥”,體态形似鴨子,多見于江西的淡水湖泊、河流一帶。而在周口沙穎河,也有着這樣的一個魚鷹部落。

西華縣址坊鎮,淮河支流沙河與颍河從這裡穿過;這兩條河不隻澆灌了萬畝良田,也成就了這裡獨有的“魚鷹部落”。當地老人說,這裡魚鷹捕魚的曆史不算長,是幾十年前從漯河郾城的師傅那裡學來的;現在“魚鷹部落”大都以老年人居多,每到農閑時候,帶上五、六隻魚鷹“組團”向預定水域出發。

到了水域,将魚鷹趕下水後,先是撒網設定一道道“封鎖線”,邊高聲呦喝,邊用劃船的長竹竿拍打水面,打水驚魚。待水下一有騷動,不等主人發令,魚鷹們便一頭劄進水裡,僅一會功夫,魚鷹們便鑽出了水面,嘴裡銜着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捕魚時,主人會在魚鷹脖子上拴上一根短繩,以防它們“私吞”。如今,随着養殖技術發達,魚鷹捕魚維生一族少見了,更多的是一種農閑時的休閑娛樂活動。

周口的建業綠色基地,也是鄉村旅遊好去處。基地依托曆史濃厚的老運河,打造河兩岸商業古鎮,複原老運河明清時期作為漕運要道的商埠繁榮景象,以周口“運河文化”為内涵,還原充滿曆史文化與地域特征的運河古街。【來源:海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