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彭明治:為何能連升三級,從旅長直升兵團副司令?

作者:青檸曆史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成立第一、第二兵團,時任東北野戰軍第3師第7旅旅長的彭明治被任命為副司令員,成為全軍唯一由旅長升任兵團副司令的人。在此之前,彭明治擔任了8年的旅長,是同期的旅長中升遷最慢的。這時為何能連升三級,超過一大批縱隊司令,擔任兵團副司令員?

開國中将彭明治:為何能連升三級,從旅長直升兵團副司令?

彭明治是湖南衡陽人,1924年3月,19歲的彭明治考入黃埔軍校一期,成為蔣先雲、徐向前、陳赓的同學,周恩來的弟子,并在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周恩來就将他推薦到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北伐期間,葉挺獨立團所向披靡,聲名大噪,彭明治也因作戰勇敢開始展露頭角,成為葉挺獨立團中有名的“不惜命排長”。1927年南昌起義時,彭明治在25師73團(由葉挺獨立團改編而來)任代理連長,帶領全連參加了南昌起義。

從彭明治早年的經曆中可以看出,他的資曆非常老。正常來說,這樣的資曆在紅軍期間應該就是軍師級幹部,八路軍時期應該是旅一級幹部,解放戰争期間最起碼也應該是縱隊司令,但他在紅軍時期隻是副團長,直到1948年,還隻是擔任旅長職務。這是因為他曾重新入黨。

南昌起義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彭明治參加了朱德指揮的三河壩戰役。當時,彭明治所在的25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南下,與2萬多敵軍血戰3個晝夜。在戰鬥中,彭明治負傷昏迷,醒來後部隊已經撤離,他被迫隐藏在當地老鄉家中養傷,與部隊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他一邊養傷,一邊打聽部隊的下落。後來由于當地敵情嚴重,彭明治又回到常甯家中療傷,經過多次打聽,他得知朱德率領三河壩留守部隊到了粵北一帶,便趕去韶關一帶尋找。但實際上,當時朱德指揮三河壩留守部隊早已撤離粵北,北上井岡山。

彭明治找不到部隊,為了謀生隻好化名去了駐紮在桂陽的國民黨軍52師當兵,敵人也不知道彭明治的真實身份,隻以為是一個普通青年,便把他分到了3團4連當戰士。估計當時敵人就算知道了彭明治的真實身份也不敢相信,畢竟當時的彭明治的同學中,能力一般的黃維都做到了團長,胡宗南都已經是師長了。敵人很難相信,團長、師長的同學會來做個大頭兵?

彭明治并不在乎在52師裡做個小兵,因為他的主要目的是尋找黨組織。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攻打長沙,當時52師正駐守在長沙郊外,擔任前哨警戒的彭明治見部隊來了,果斷鼓動本班的9人起義,帶着槍跑到了紅三軍。這年冬天,在經過中央蘇區”首次反“圍剿”的考驗後,彭明治重新入黨。

南昌起義時,彭明治就已經擔任連一級職務,但重新回到部隊後,并沒有向組織提任何要求,而是重新從戰士幹起。當時,他的黃埔一期同學徐向前已經擔任了近一年的紅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他的黃埔四期學弟林彪已經是紅一軍團第四軍的軍長。彭明治沒有任何抱怨,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先後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無論擔任什麼職務都是沖鋒在前,英勇作戰。很快,他被任命為紅3軍7師19團副團長。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敵粵軍依仗優勢兵力猛撲19團的陣地,危急關頭,彭明治從背後抽出大刀,率先沖進敵陣,“渾身如同血染”,直到将敵人擊退。此役過後,彭明治大名遠揚,成了全軍聞名的“大刀團長”、“人人稱悍将”。

西安事變後,彭明治任紅1師參謀長,師長是楊成武。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當時由于編制不夠,幹部大都降兩級使用,彭明治被任命為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一年後,團長楊得志調走,彭明治升任團長。不久後,根據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決策,685團奉命擴編為蘇魯豫支隊,彭明治任支隊長,與政委吳法憲一同指揮部隊挺進魯南蘇北,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彭明治就率部作戰76次,擊斃日僞軍一萬多人,開辟、鞏固了蘇魯豫抗日根據地,蘇魯豫支隊也發展成為了5000多人的勁旅。

1940年8月,蘇魯豫支隊改稱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支隊,随後又改為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一旅,南下支援新四軍作戰。1941年“皖南事變”後,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同時南下支援的八路軍第五縱隊也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教導第一旅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作為新四軍軍部的機動部隊,彭明治任旅長。之後,彭明治指揮7旅轉戰蘇北、淮南、淮北,作戰一千多場,被3師師長黃克誠譽為:“3師的拳頭”,新四軍代軍長陳毅也誇獎7旅:“華中主力的主力”、“鋼鐵部隊”。

說到7旅,就必須得說一下“劉老莊連”。

開國中将彭明治:為何能連升三級,從旅長直升兵團副司令?
2009年10月1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戰旗方隊的100面榮譽旗幟中就有出自新四軍7旅的“劉老莊連”。 1943年春,日軍第65師團3000多人對我蘇北根據地開展殘酷的“掃蕩”,7旅19團4連奉命負責掩護黨政機關轉移。全連82人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的指揮下,英勇頑強,不懼犧牲,浴血奮戰,先後打退敵軍的5次沖鋒,擊斃敵人一百多名,但終因寡不敵衆,全部壯烈犧牲。 戰後,7旅旅長彭明治代表旅司令部政治部宣布重建4連,并授予4連“劉老莊連”的稱号。當地群衆也組織了公葬儀式,修建“新四軍抗戰八十二烈士之墓”,并選送82名當地優秀的子弟補充進重建的4連。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撰文表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範而勵來茲。”八路軍總指揮朱德稱贊他們是“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抗戰勝利後,彭明治所在的第3師7旅在師長黃克誠的指揮下挺進東北,是較早進入東北的部隊。進入東北後,彭明治指揮7旅先後參加了秀水河子戰鬥和四平保衛戰。秀水河子戰鬥中,彭明治以旅長的職務,全權指揮7旅和梁興初所部的1師,在不利的局面下果斷違抗林彪的撤退指令,依然下令部隊向敵人猛攻,終于反敗為勝。秀水河子戰鬥是我軍在東北第一次消滅敵人一個整團,也是我軍在東北打赢的第一個勝仗。四平保衛戰中,彭明治指揮7旅血戰5晝夜,全旅犧牲4000多人,占我軍總傷亡的一半,被《東北日報》譽為“21團在,四平街在!”

全國解放後,有人借秀水河子之戰歌頌林彪如何如何,彭明治剛正不阿的說,這仗根本不是林彪指揮的。林彪死後,又有人攻擊秀水河子之戰是得不償失的敗仗,彭明治還是剛正不阿的說,這仗根本不是林彪指揮的。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的出來,彭明治将軍是個不媚上不欺下,一身正氣,光明磊落的人。

可惜的是,四平保衛戰中,彭明治患上了肺結核,經常需要戰士們擡着他指揮戰鬥。戰鬥結束後,上級便派人将他送到了條件較好的佳木斯醫院,由經驗豐富的日本軍醫治療。彭明治的病非常嚴重,以至于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和修養才恢複健康。

也正是因為這一年多的治病和修養,讓彭明治在職務相對落後。比如梁興初原是新四軍獨立旅的旅長,此時已經是縱隊司令員,而彭明治仍是旅長。不過,組織并未忘記他曾經的貢獻。

開國中将彭明治:為何能連升三級,從旅長直升兵團副司令?

梁興初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成立,程子華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彭明治被任命為副司令員,第二年3月,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改稱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彭明治為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之後,他跟随四野大軍南下的腳步,陸續參與指揮了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彭明治出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當時的廣西軍區并不是省軍區,而是二級軍區,由13兵團兼,隸屬于中南軍區,為兵團級,下轄十個軍分區和四個警備司令部,總兵力十萬多人,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張雲逸。

開國中将彭明治:為何能連升三級,從旅長直升兵團副司令?

彭明治連跨三級從旅長升任兵團副司令員,全軍上下卻沒有任何人針對此事非議或者反對、不服氣。原因也很簡單,彭明治是黃埔一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争和南昌起義,從軍初于葉挺獨立團,資曆非常老,如果不是因為當初與黨組織失去聯系,造成重新入黨,恐怕早已擔任兵團司令員一級的職務。

就算撇開資曆不談,僅論戰功來說,彭明治也是完全夠格的:北伐時期, 沖鋒在前, 綽号“不惜命排長”;紅軍時期, 大敵目前揮刀上, “人人稱悍将”;抗日戰場, 從華北打到華中, “姓字猶叫敵膽寒”;解放戰場, 旅長指揮師長, 敢違林彪将令獲大捷;。

1950年3月,彭明治出任駐波蘭大使,是當時著名的“将軍大使”中的一員,這是周總理親自點名任命的。不會外語的彭明治擔心做不好工作,毛主席得知後,鼓勵他要效仿漢代的班固、張骞,為中波兩國人民的友誼建立功勳。

在波蘭的兩年任期裡,彭明治不遺餘力的發展兩國之間的關系,波蘭政府對他非常贊賞,但因為戰傷和疾病的原因,彭明治不太适合繁瑣的外交事務。1952年,彭明治調回國内,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重新回到軍隊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是省軍區司令員中為數不多被授予中将軍銜的。

1957年8月,彭明治被任命為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協助部長葉劍英,但由于身體原因,在積極參與部裡的工作的同時,彭明治主要以修養為主。

1993年5月10日,彭明治将軍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8歲,老戰友洪學智上将稱其:“英勇善戰,功善史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