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社群中秋“家宴”,這些特殊的年輕人用舞蹈和笑容演繹《愛》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運草,串一個同心圓……”中秋前夕,在順德碧桂園社群的中秋家宴上,由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以下簡稱“慧靈”)90工作室藝術老師羅萍萍帶隊,一群特殊的年輕人跟随着她在舞台上做出整齊的舞蹈動作。

這些年輕人,都是來自廣州慧靈的心智障礙者,他們中有的患了唐氏綜合征,有的患有自閉症,有着不同人生經曆的他們在這裡一起學習、成長,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舞台劇演出等活動。

走進社群中秋“家宴”,這些特殊的年輕人用舞蹈和笑容演繹《愛》

在台上,比舞蹈更加吸引人的是他們臉上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台下的小朋友們也跟着他們,随着動感的音樂扭扭腰、擺擺手。表演結束,社群的居民們紛紛為這些年輕人送上了掌聲。

羅萍萍對自己的學生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這支舞他們練了快兩個月了,舞蹈中大部分動作都是他們自己編的。”羅萍萍說,對于學員來說,不能讓他們完全按照一般人所認為的正确、優美的動作去教,而應該根據他們自身的能力、身體的協調性,編排出适合學員的舞蹈,同時排練中加入一點困難的動作,讓他們自己做出适應和改變,進而獲得進步。

其中一位比較喜歡表達的慧靈學員王思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在慧靈提供庇護性就業的庇護工場做手工,通過自己的勞動力掙得每月勞務費,平時喜歡參加活動,從國小習彈鋼琴,鋼琴是他非常自豪的特長,他介紹自己時,會說自己是慧靈鋼琴大師。藝術是他與外界聯系的橋梁之一,他用音樂與别人溝通互動,也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

走進社群中秋“家宴”,這些特殊的年輕人用舞蹈和笑容演繹《愛》

中國慧靈創辦人孟維娜告訴記者,随着這些心智障礙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漸漸老去,孩子們也需要走出家庭,融入社會,不再同父母一起居住。他們用付費的形式合住在廣州的各個社群中,過一種家庭模式的生活,這被叫做“寄養家庭”。

“一開始,當心智障礙者進入寄養家庭、出入普通社群時,周圍的人也會産生害怕、抵觸等情緒。随着社會的包容性以及對于心智類疾病的更多認知,大家漸漸接受了他們。”孟維娜說。

從1990年起創辦了慧靈,孟維娜見證了近三十年來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她認為,心智障礙人士或是其他類型的殘障人士,都是人類社會中的一份子,融入成為一種趨勢。

【記者】王越瑩

【視訊拍攝|剪輯】王越瑩

【實習生】劉文傑 李恺莉

【作者】 王越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南方号~自營号~日報機動自營号~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