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中秋前夕,在顺德碧桂园社区的中秋家宴上,由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90工作室艺术老师罗萍萍带队,一群特殊的年轻人跟随着她在舞台上做出整齐的舞蹈动作。
这些年轻人,都是来自广州慧灵的心智障碍者,他们中有的患了唐氏综合征,有的患有自闭症,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他们在这里一起学习、成长,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舞台剧演出等活动。
在台上,比舞蹈更加吸引人的是他们脸上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台下的小朋友们也跟着他们,随着动感的音乐扭扭腰、摆摆手。表演结束,社区的居民们纷纷为这些年轻人送上了掌声。
罗萍萍对自己的学生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这支舞他们练了快两个月了,舞蹈中大部分动作都是他们自己编的。”罗萍萍说,对于学员来说,不能让他们完全按照一般人所认为的正确、优美的动作去教,而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身体的协调性,编排出适合学员的舞蹈,同时排练中加入一点困难的动作,让他们自己做出适应和改变,从而获得进步。
其中一位比较喜欢表达的慧灵学员王思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慧灵提供庇护性就业的庇护工场做手工,通过自己的劳动力挣得每月劳务费,平时喜欢参加活动,从小学习弹钢琴,钢琴是他非常自豪的特长,他介绍自己时,会说自己是慧灵钢琴大师。艺术是他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之一,他用音乐与别人沟通互动,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
中国慧灵创办人孟维娜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心智障碍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渐渐老去,孩子们也需要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不再同父母一起居住。他们用付费的形式合住在广州的各个社区中,过一种家庭模式的生活,这被叫做“寄养家庭”。
“一开始,当心智障碍者进入寄养家庭、出入普通社区时,周围的人也会产生害怕、抵触等情绪。随着社会的包容性以及对于心智类疾病的更多认知,大家渐渐接受了他们。”孟维娜说。
从1990年起创办了慧灵,孟维娜见证了近三十年来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她认为,心智障碍人士或是其他类型的残障人士,都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份子,融入成为一种趋势。
【记者】王越莹
【视频拍摄|剪辑】王越莹
【实习生】刘文杰 李恺莉
【作者】 王越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机动自营号~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