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芨芨草01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文/芨芨草

人人都有一顆心。這顆心的跳動随着人的情緒而起伏不定。是以,情緒是左右心律的關鍵因素。很多時候,人的情緒越不好,心跳就會越加速。而當人的情緒平靜下來,心跳也就緩慢下來。

心靜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人如果能夠保持心的平靜,做任何事情可能會事半功倍。不過,保持心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人有比較高的“修行”。

普通人可能都達不到總是“心靜”的地步,但人可以借助一些外部因素,來讓自己的心靈獲得平靜,比如讀書,比如寫字,比如聽聽音樂等等。我則有一個習慣,每當靜不下來的時候,喜歡去讀一些關于“靜”的名言或者古詩。挑出四句我經常讀的,分享給你,你如果靜不下來的時候,不妨也讀一下,看看有沒有好的效果。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患。

這是出自元代羅天益的《衛生寶鑒》裡的兩句詩。它的意思是說:人的心情煩亂的時候,就容易滋生百病;如果心能夠平靜,則萬病都可以消失。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長期心情不好,是很容易生病的,比如抑郁症,大多是這樣來的。是以,羅天益說,心靜萬病就能夠消失。病消失了,身體就能健康。由此看來,心情和健康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這樣的認知,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去想一些好的事情來轉化自己的壞情緒,因為不想自己的身體有問題嘛。是以每當心不靜,我首先會讀的就是這兩句詩,以此提醒自己:身體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一直很喜歡陶淵明的“世外桃源”,總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構想出這片桃源的景緻:桃林成片,茅屋數間,一群雞鴨休閑散步,偶爾有袅袅炊煙升起。世界一片甯靜。

心不靜的時候,想想那片桃源,想想那與世無争的生活,心就會慢慢平靜下來。那“世外桃源”的生活,不僅是因為景色優美,還在于生活的慢節奏。很多時候,現代人之是以煩躁不安,心緒不甯,就是在于高強度生活節奏的壓力。

而偏遠的桃源生活,沒有什麼可以“争”的,是以什麼都可以不計較,什麼都可以慢下來。這種慢,就能帶來心靈的平靜。很多時候,我隻要一想起那籬笆圍着的裡面,有桃花盛開,有花草相伴,有地可以種,有動物可以養,那種生活,就很神往。

“心遠地自偏”。心放開了,就能平靜了。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很多時候,人的“争”,都是為了前進,為了向上。布袋和尚告訴我們,“道”的根源,就是要“心地清淨”。

人在這世上,不必要步步為營,處處緊逼。人的際遇,都是天注定的,是以,不要以為隻管前進,就是好事。有時候,退一步也能海闊天空。

這是人的境界和格局。當我們能夠放下“心魔”,潔淨自己内心的時候,有時的退讓,反倒能夠成為前進的機緣。

懂得退步,也是一種智慧。人有時缺少的,就是智慧。不要把退步當成失敗,反過來,它恰恰有可能正是赢的契機。

想通了這一點,心也就能夠釋然了。能夠釋然,自然也就能夠平靜下來。是以有時,名言或者古詩,就有這麼大的力量存在。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何思何慮隻寂然,由來心靜類修禅。

我并不是很了解蔡格這個人物,但我很喜歡他的這兩句詩。總是覺得,這兩句詩,是人境界的一個極緻。

當人心歸于寂然,萬物可能就皆空了。這樣的境界,跟佛教的修禅有相通的地方。是以,不要去對現世的物質生活産生憂慮,因為那一切,都是虛空的。心之所歸,最終都是虛空。

既然這樣,我們煩什麼呢?我們的心為什麼不平靜呢?都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太多,是以思慮太深。如果沒有這些物質的困擾,人的心就不會産生不靜。是以你看,短短的兩句詩,道出了人世修身的最高境界。

是以每當我讀這兩句詩時,就會覺得,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煩,什麼都不用争,因為這一切,到頭來都是虛幻的。想想人生不也如此麼?百年之後,我們還會留下什麼?又還能帶走什麼?什麼都沒有!既然這樣,就沒有什麼可以計較的了。

如果你總是靜不下心來,請試讀這四首詩,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好的名言,好的詩句,總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可我更想說,書中更在智慧的源泉,能夠洗滌人的心靈,潔淨人的靈魂。

是以,心不靜的時候讀下書吧,特别是這些能夠讓人平靜的詩句,它能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