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隔壁老李終究還是走了。

做了快二十年的鄰居,離别時多少有些怅然若失。

但閩南人天性豁達,這種失落感稍縱即逝,一轉身便抱着小孫子嬉笑打鬧。

回想和老李的初次見面,還是在遙遠的2001年。

那一年他在南方做生意失敗,拖家帶口不遠千裡來到這座北方城市,與其說是從頭再來,不如說是為了躲債。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租一間小小的門面,放兩箱茶葉,擺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就這樣開業了。

隻知道他老家在福建安溪,賣的是一種叫做鐵觀音的茶葉。

那時北方地區的茶葉市場還是茉莉花茶的天下,綠茶也隻能在夾縫中生存,何況是一種從未聽說過的小衆茶。

是以生意一直十分慘淡,每天一開門便滿市場找牌局子和象棋攤子。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過完年後,客戶漸漸多了起來,去牌局子的次數也慢慢少了。

接下來,便是鐵觀音一路狂飙的十年。

在這十年裡,老李一直守着他的那間小店面,守着那幾把破桌椅,但是房子卻是一套接一套地買,車子一年接一年地換。

2011年,市場搬遷,換了新地方之後,老李突然閑了下來。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冷清下來的生意讓他極不适應,一度笃定是新市場風水不好,每天嚷着要換地方,但是苦于沒有再合适的地方才作罷。

從那以後,老李又開始出現在各個牌局,一直到孫子出生。

福建人的鄉土思想特别嚴重,不管多遠一定要落葉歸根。

他這一去,多半是不會再見面了。

老李這二十年,大抵也就是鐵觀音從發轫于安溪,風靡于全國,再到沒落的二十年。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那麼鐵觀音是如何制作的?

鐵觀音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又是怎麼沒落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幾個話題。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第一,鐵觀音的制作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正宗鐵觀音大緻分為三個大類:濃香型,清香型,陳香型。

陳香型鐵觀音因為數量極少,是以不做介紹。

濃香型鐵觀音的制作方法是最為傳統的制作方法,可以稱之為所有茶類中最複雜的一種,沒有之一。

這裡隻做簡單介紹。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其制作過程可以概括為:曬青,晾青,揺青,炒青,包揉,烘焙六個步驟。

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每一步的制作時間要精确到具體時刻,其手法的輕重緩急,烘焙的溫度高低都是一鍋茶葉成與敗的關鍵。

清香型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則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福建對岸的小島傳過來的,制作流程和傳統手法看似大差不差,也是分為上述六個步驟。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但是細節上有較大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揺青和烘焙這兩個環節上。

濃香型鐵觀音講究重揺青重發酵,揺青次數根據茶青具體情況的差異,少則五六次,多則十次。

而揺青是導緻茶葉發酵至關重要的一步,揺青次數的多少決定着茶葉的發酵程度。經過多次揺青的青葉蘭香味撲鼻,呈現出“綠葉鑲紅邊”的特征後,才能通過炒青終止發酵。

清香型鐵觀音的揺青次數則減少很多,多則三四次,少則一兩次,是以茶葉的發酵程度沒有傳統制法重。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在烘焙上,濃香型鐵觀音使用高溫烘焙,溫度多在120℃—140℃;清香型多為低溫烘焙,溫度多在70℃以下。

這些細節的差異直接導緻成品茶迥然不同。

濃香型鐵觀音幹茶顔色黃褐發暗,湯色黃亮,口感厚重,香氣濃郁。

清香型鐵觀音幹茶呈砂綠或墨綠色,湯色清亮,口感甘爽,香氣高揚。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福建本地人比較偏愛濃香型,認為濃香型鐵觀音雖然成色不足,但口感濃郁,至純至正,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是以,當地人一直認為濃香型鐵觀音才是鐵觀音的正統。

而外地尤其是北方地區,由于喝慣了茉莉花茶,是以偏愛香味明顯的口感,再加上清香型鐵觀音色澤墨綠發亮,成色好,是以更喜好清香型。

這種關于清香型好還是濃香型好的争論一直持續至今。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第二,鐵觀音是如何火遍全國的。

當年鐵觀音的火爆程度,當真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怕是也後無來者了。

中國的茶葉種類衆多,口感各有特點,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飲茶習慣,衆口難調。

但是像當年能讓如此多的人群喜好同一種茶葉,鐵觀音怕是自古以來獨一份。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鐵觀音能火起來的主要原因,并不像普洱那樣主要靠炒作,而是人家真的有硬實力。

對于喝慣了茉莉花茶和綠茶的北方茶友來說,清香型鐵觀音既具有綠茶的鮮爽,又具有茉莉花茶的高香,甚至更甚一籌。

應該有不少北方茶友能記起十幾年前,第一次喝鐵觀音驚為天人的情景。

它是靠口感徹底征服了茶友們的味蕾。

隻要内功做到了,想火起來就是水到渠成。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再加上當地政府和企業狗尾續貂的一些炒作和推廣,鐵觀音更是迅速火遍全國。

同時茶葉價格也開始一路狂飙,巅峰時期,一斤價格高至上千甚至幾千,那可是十幾年前的幾千啊!

到此為止,鐵觀音已經着手為自己挖倔埋自己的深坑。

第三,鐵觀音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牽扯到利益,更是如此。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鐵觀音無限風光地走過了十年後,開始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蝴蝶翅膀的第一次扇動是,關于農藥化肥茶和香精茶的質疑。

其實規模化農業生産,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

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依然如此。

但是在鐵觀音的種植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确實過量超标。

鐵觀音的香氣是由其發酵工藝産生的,也有極少數不良商家也會用香精添加到品質低劣茶葉中的現象。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那時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養生,喝鐵觀音一是被其口感所折服,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鐵觀音炒作者大肆宣揚的養生保健功能。

這樣的質疑一出,加上這種質疑确實屬實,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初捧得有多高,現在摔得就有多重。

第二次扇動是,炒作者的罪惡。

自古以來,凡是炒作者都隻會一種修辭手法:誇張;

都隻具備一種交際能力:張嘴就來;

都隻保留一種人格特征:不知廉恥。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好好的茶葉,其實并不需要炒作者作惡,但是有些人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開始瘋狂運作。

講故事,講工藝,講天價茶,講養生效果……恨不得把鐵觀音說成此茶隻應天上有,說成喝一口便能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自從農藥茶香精茶的質疑之後,關于這些從炒作者嘴裡噴出來的東西的質疑也接踵而來。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導緻鐵觀音沒落最後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市場混亂,假貨橫行,劣币驅逐良币。

鐵觀音的火爆和價格瘋長之後,原産地安溪周邊地區也開始利用鐵觀音工藝制作茶葉,甚至遠至四川貴州也有加工鐵觀音的現象。

影響茶青品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産地,隔了一座山的茶青制作出來的茶葉可能口感就完全不同,何況是跨區跨省!

2010年以後,市面上開始大規模出現本山,毛蟹,黃金桂……這些茶葉嚴格來說和鐵觀音根本就不是同一種類,但由于外形色澤毫無差別,外行人完全區分不開,茶商們為了賺取高額利潤,也樂意售賣。

鐵觀音: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很多茶友反應,鐵觀音再也喝不出來十幾年前的味道了,原因大抵于此。因為此鐵觀音非彼鐵觀音。

至此為止,鐵觀音自己已經把坑挖好,靜靜躺進去,隻等普洱和白茶們翻土掩埋了。

二十年間,眼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鐵觀音的二十年沉浮史,對每一種茶類都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茶就是茶,是非成敗的唯二要素隻有健康和口感。

說别的,都是扯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