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不知不覺,“雙減”政策落地已經滿百天啦,老師和同學們肯定發現了校園裡發生了不少奇妙的變化!“雙減”政策的出台,在“解放”孩子們的學業負擔的同時,也意味着把屬于孩子的時間還給孩子,給他們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實作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标。

落實“雙減”工作的重點不在減,而在于增!因為“雙減”對學校和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有限的在校時間内,學校和老師要更科學地設計、更精心挑選教學内容,培養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今天,和播報君一起走進海澱區雙榆樹一小,認識一位号稱“懂王”(最懂孩子,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的國術老師——高菲。按高老師的說法:“習千年國粹,樹時代新人!”,就讓我們從她那堂孩子們都要搶着上的國術課裡尋找“雙減”實踐的答案。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懂王”高菲老師和國術隊的孩子們

千年國粹大國術 内外兼修有價值

在“雙減”的大環境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國術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教育價值和優勢更加得到凸顯。

國術講究形神兼備、内外兼修。人們常說:“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國術源于先民對生存鬥争和搏鬥經驗的提煉和總結,是一門以強身健體和防禦敵人進攻為目的、高度自保的技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術在中華大地已經綿延傳承了數千年,并在長期的曆史演進中逐漸超越了身體體能與動作技巧的局限,上升為以身體動作诠釋中國文化的生動載體,展現的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生機勃發、最具陽剛氣質的一面。國術作為國粹,不僅是寶貴的文化資源,更是豐富的教育資源。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近些年來,雙榆樹第一國小在通過國術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其國術隊的小将們更是憑着自己紮實的功底和驕人的成績,在北京國術界聲名在外、家喻戶曉。雙榆樹一小作為海澱區國術傳統學校,其國術教學特色和成果也在海澱區教育界得到廣泛認可。

習武過程雖然艱辛 孩子們卻說很快樂

每天清晨的課前,午休時間,還有下午三點半到五點半,雙榆樹一小的操場上、國術教室裡,都能看到一個個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的訓練身影。孩子們一招一式、有闆有眼,進退開合、閃轉騰挪,有的打拳,有的舞弄器械,刀、槍、棍、棒、九節鞭、雙溝、樸刀……練什麼的都有。

國術隊的老師高菲介紹說,他們國術隊的孩子幾乎每人都會練三、四個項目。國術中的刀、槍、棍、劍、拳,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不同,為了讓每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她會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素質條件,安排他們學習不同的項目。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習武的過程是艱辛、漫長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拳不離手,訣不離口” 道出了習武的真谛貴在持之以恒,需要習武者具備“恒”的品質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時,國術又是一項相對單調、枯燥的體育運動,長期堅持下來需要更大的決心和超過常人的意志品質。但是在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堂上,卻看不到武打小說和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學武苦情場景,相反,孩子們這邊廂揮汗如雨,轉過臉都是笑語晏晏。

在雙榆樹一小,國術是快樂的運動,經常伴随着一陣陣歡聲笑語。高菲老師懂孩子,她利用孩子們争強好勝的心理,總是在訓練中讓大家或分組pk,或單項pk,或玩遊戲pk。這種訓練,既鍛煉了大家的基本功,又提升了團隊協作意識,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在開心的氛圍中快速有效的提升國術技能。那些曾經在父母長輩面前膽怯嬌氣任性的孩子,在國術隊待過一段時間就像換了個人,變得堅強、開朗、知書達理,善于協作。

因為中華國術本身就強調武德教育,老師教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有做人的道理和規矩。是以如果有機會,當你經過操場,或者走進國術教室時,你會被孩子們熱情的“叔叔好”“阿姨好”的問候聲感動,你會看到每次老師為學生講授完動作要領或者進行動作點評,學生都會深深地向老師鞠躬行禮。高菲老師介紹說,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聽講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培養孩子尊師重道,常懷感恩心。

“懂王”高菲老師訓練秘訣有點多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團結合作意識,高菲老師總結出很多訓練方法。首先,“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一名老師”。在國術隊,每個孩子都基本有一項自己的拿手絕活,而這一絕活最大的榮譽,除了比賽拿獎之外,就是有機會帶自己的徒弟。高菲老師經常非常放心的把一些孩子交給技能強的同學帶,讓他們當老師教授其他孩子們,既實作了傳幫帶,又能讓他們在教授同學的過程中增加對動作技巧的認知體會。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第二,個性化訓練與比賽/表演相結合,多元度拓展能力。高菲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身體條件和性格特點,為每個人定制一到兩項專項項目,找準個體發展區,同時創造機會,多讓學生參加比賽和表演。參加國術比賽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參與意識和競争意識,整個國術隊的集體精神得到弘揚。同時比賽也是挫折教育的好機會;參加表演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因為一個人表現的好,并不代表整體表演就成功,這樣能讓學生從日常訓練中就形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好習慣。

雙榆樹一小國術隊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孩子們喜歡練習國術,就算受傷、生病也不願意請假,和家長鬧着要來國術隊訓練。對于高菲老師,他們是又怕又愛。他們怕高菲老師,因為在訓練場上她鐵面無私,要求孩子們必須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偷懶;他們又愛高老師,因為訓練結束後她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最懂孩子的“懂王”,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懂得用孩子們的語言與他們溝通、交流,處處為他們着想。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對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高菲老師有清晰的認識。她介紹說,“雙減”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孩子們個性化的興趣,多元化發展孩子們的能力。人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說法忽視了老師的作用,因為老師是孩子興趣持續下去的方向标,老師除了要有個人魅力,其教學方式、方法,也是加強孩子興趣的基石。

國術教室小空間 家校合力大舞台

雙榆樹一小的國術教室大概就幾十平米,國術隊從二年級到六年級,大概有40多人,如何充分運用這小小的空間,讓它發揮最大的功用,高菲老師費了一番心思。她根據年齡和訓練水準,把将孩子們分成低、中、高三組,國術教室的空地分成兩塊訓練場地,天暖和的時候,操場也可以作為一個場地。訓練基本功,或者套路組合的學生室内練;長器械或者打套路的在操場上。國術教室輪流循環使用,訓練井然有序,從來不會因為人多而亂成一團。孩子們也養成了自覺、自主、自律的好習慣。

“懂王”的課搶着上?“雙減”後,一起走進雙榆樹一小的國術課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留給學生的作業盡量減少,并應該在學校完成。高菲老師對國術隊的孩子有一個要求:作業一定要在學校完成。通過同年級孩子組成幫扶小組的形式,讓自律性強的孩子監督其他習慣松散的學生。

如果趕上緊張的表演任務,孩子們都會自覺地帶上作業或課本,在演練場地見縫插針的寫作業。如果因為表演或比賽耽誤了上課,高菲老師也會找任課老師及時幫孩子們把落下的功課補上。國術隊的孩子在高菲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合理安排下,基本都是文武兼備,不會因為訓練耽誤學習。

高菲老師介紹說,“雙減”政策之前,國術隊的訓練時間安排緊張有序,每天3:30放學後,在校訓練到5:30,充分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的難題。但是由于還有其他課外教育訓練班,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存在着一種高度競争性的關系,孩子和家長仍然陷入到家長和市場所制造的内卷化的教育場域中。

“雙減”政策後,國術隊的家長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孩子們也不用疲倦地奔走于各個教育訓練機構。他們每天高效學習、刻苦訓練,過得充實而快樂,家長鼓勵和支援孩子國術訓練,家校形成了合力,家長的焦慮少了,親子關系改善了,孩子和家長都成為了“雙減”政策的受益者。

素材丨學校提供

責編丨唐莉莉 主編丨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