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不知不觉,“双减”政策落地已经满百天啦,老师和同学们肯定发现了校园里发生了不少奇妙的变化!“双减”政策的出台,在“解放”孩子们的学业负担的同时,也意味着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落实“双减”工作的重点不在减,而在于增!因为“双减”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校和老师要更科学地设计、更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今天,和播报君一起走进海淀区双榆树一小,认识一位号称“懂王”(最懂孩子,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的武术老师——高菲。按高老师的说法:“习千年国粹,树时代新人!”,就让我们从她那堂孩子们都要抢着上的武术课里寻找“双减”实践的答案。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懂王”高菲老师和武术队的孩子们

千年国粹大武术 内外兼修有价值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教育价值和优势更加得到凸显。

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人们常说:“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武术源于先民对生存斗争和搏斗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一门以强身健体和防御敌人进攻为目的、高度自保的技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在中华大地已经绵延传承了数千年,并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超越了身体体能与动作技巧的局限,上升为以身体动作诠释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展现的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生机勃发、最具阳刚气质的一面。武术作为国粹,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丰富的教育资源。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近些年来,双榆树第一小学在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武术队的小将们更是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骄人的成绩,在北京武术界声名在外、家喻户晓。双榆树一小作为海淀区武术传统学校,其武术教学特色和成果也在海淀区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

习武过程虽然艰辛 孩子们却说很快乐

每天清晨的课前,午休时间,还有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双榆树一小的操场上、武术教室里,都能看到一个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训练身影。孩子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进退开合、闪转腾挪,有的打拳,有的舞弄器械,刀、枪、棍、棒、九节鞭、双沟、朴刀……练什么的都有。

武术队的老师高菲介绍说,他们武术队的孩子几乎每人都会练三、四个项目。武术中的刀、枪、棍、剑、拳,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同,为了让每个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她会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素质条件,安排他们学习不同的项目。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习武的过程是艰辛、漫长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诀不离口” 道出了习武的真谛贵在持之以恒,需要习武者具备“恒”的品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武术又是一项相对单调、枯燥的体育运动,长期坚持下来需要更大的决心和超过常人的意志品质。但是在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堂上,却看不到武打小说和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学武苦情场景,相反,孩子们这边厢挥汗如雨,转过脸都是笑语晏晏。

在双榆树一小,武术是快乐的运动,经常伴随着一阵阵欢声笑语。高菲老师懂孩子,她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是在训练中让大家或分组pk,或单项pk,或玩游戏pk。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大家的基本功,又提升了团队协作意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中快速有效的提升武术技能。那些曾经在父母长辈面前胆怯娇气任性的孩子,在武术队待过一段时间就像换了个人,变得坚强、开朗、知书达理,善于协作。

因为中华武术本身就强调武德教育,老师教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做人的道理和规矩。所以如果有机会,当你经过操场,或者走进武术教室时,你会被孩子们热情的“叔叔好”“阿姨好”的问候声感动,你会看到每次老师为学生讲授完动作要领或者进行动作点评,学生都会深深地向老师鞠躬行礼。高菲老师介绍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听讲时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培养孩子尊师重道,常怀感恩心。

“懂王”高菲老师训练秘诀有点多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意识,高菲老师总结出很多训练方法。首先,“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名老师”。在武术队,每个孩子都基本有一项自己的拿手绝活,而这一绝活最大的荣誉,除了比赛拿奖之外,就是有机会带自己的徒弟。高菲老师经常非常放心的把一些孩子交给技能强的同学带,让他们当老师教授其他孩子们,既实现了传帮带,又能让他们在教授同学的过程中增加对动作技巧的认知体会。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第二,个性化训练与比赛/表演相结合,多维度拓展能力。高菲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条件和性格特点,为每个人定制一到两项专项项目,找准个体发展区,同时创造机会,多让学生参加比赛和表演。参加武术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整个武术队的集体精神得到弘扬。同时比赛也是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参加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个人表现的好,并不代表整体表演就成功,这样能让学生从日常训练中就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好习惯。

双榆树一小武术队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孩子们喜欢练习武术,就算受伤、生病也不愿意请假,和家长闹着要来武术队训练。对于高菲老师,他们是又怕又爱。他们怕高菲老师,因为在训练场上她铁面无私,要求孩子们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偷懒;他们又爱高老师,因为训练结束后她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最懂孩子的“懂王”,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懂得用孩子们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交流,处处为他们着想。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高菲老师有清晰的认识。她介绍说,“双减”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孩子们个性化的兴趣,多元化发展孩子们的能力。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说法忽视了老师的作用,因为老师是孩子兴趣持续下去的方向标,老师除了要有个人魅力,其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加固孩子兴趣的基石。

武术教室小空间 家校合力大舞台

双榆树一小的武术教室大概就几十平米,武术队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大概有40多人,如何充分运用这小小的空间,让它发挥最大的功用,高菲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她根据年龄和训练水平,把将孩子们分成低、中、高三组,武术教室的空地分成两块训练场地,天暖和的时候,操场也可以作为一个场地。训练基本功,或者套路组合的学生室内练;长器械或者打套路的在操场上。武术教室轮流循环使用,训练井然有序,从来不会因为人多而乱成一团。孩子们也养成了自觉、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懂王”的课抢着上?“双减”后,一起走进双榆树一小的武术课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留给学生的作业尽量减少,并应该在学校完成。高菲老师对武术队的孩子有一个要求:作业一定要在学校完成。通过同年级孩子组成帮扶小组的形式,让自律性强的孩子监督其他习惯松散的学生。

如果赶上紧张的表演任务,孩子们都会自觉地带上作业或课本,在演练场地见缝插针的写作业。如果因为表演或比赛耽误了上课,高菲老师也会找任课老师及时帮孩子们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武术队的孩子在高菲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合理安排下,基本都是文武兼备,不会因为训练耽误学习。

高菲老师介绍说,“双减”政策之前,武术队的训练时间安排紧张有序,每天3:30放学后,在校训练到5:30,充分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但是由于还有其他课外培训班,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一种高度竞争性的关系,孩子和家长仍然陷入到家长和市场所制造的内卷化的教育场域中。

“双减”政策后,武术队的家长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孩子们也不用疲倦地奔走于各个培训机构。他们每天高效学习、刻苦训练,过得充实而快乐,家长鼓励和支持孩子武术训练,家校形成了合力,家长的焦虑少了,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和家长都成为了“双减”政策的受益者。

素材丨学校提供

责编丨唐莉莉 主编丨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