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曾言:“奇祥也,生子必建大業。”清初年間,順治雖壽命較短,然其政治貢獻不容小觑。其子玄烨更是建功立業,助清朝統治走向巅峰。
提到清朝時的皇帝,想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康熙、乾隆等人。作為兩位長壽皇帝,康熙、乾隆在位期間,創造康乾盛世,幫助清朝統治成功走上巅峰,這也使得後人對他們兩人普遍具有較高的評價。
在很多人看來,愛新覺羅家族中有着長壽的基因,可實際上,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卻僅有二十四年的壽命。對于現代人而言,很多人在二十四歲時,或許剛剛畢業,可當時的順治皇帝,卻有着十四個子嗣。為何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能擁有如此多的子嗣呢?這些子嗣又是何人所生的呢?

通過對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進行了解便會發現,與現代人不同,古代社會中,人們的婚嫁年齡相對較早,這也使得很多人在十歲出頭時,便已經被家中安排嫁娶親事。基于這一結婚年齡,很多古人在尚未滿二十歲時,便很可能已經有了多個子女,而對于坐擁後宮三千佳麗的皇帝來說,他們所能擁有的子女數量,更是會遠超尋常百姓。
古代社會中,凡是富貴人家的公子,身邊都會有着一些通房丫頭,而對于小小年紀便已經登上皇位的順治來說,他的身邊更是不乏性啟蒙者。這便注定順治能夠在男女之事上占據先機,進而為自己留下更多的子嗣。
據史料記載可知,順治皇帝在年僅六歲時便已經登上皇位。雖在上位之初,他尚無生育能力,但作為九五至尊的他,一大重要任務便是為皇室開枝散葉,這也使得順治的母後早早便為其標明後妃人選。
當順治皇帝到了能夠生育的年紀時,這些皇後、妃子便會盡可能地多為順治皇帝生兒育女,以此保證皇室血脈得以延續。在順治皇帝後宮内,有着許多育齡妃子存在,順治皇子則能通過寵幸不同妃子的方式,為自己留下更多的子嗣。
在對順治在位期間的子嗣出生年份表進行了解可知,順治皇帝正式與後妃行房後,其皇子皇女便接連出生。
早在順治皇帝在正式結婚前,便已經有過男女之事的經曆,這也使得順治皇帝在傳續血脈方面,有着較為豐富的經驗。
從順治皇帝冊立皇後,到因病駕崩的十年間,他的後妃一共誕下十四個孩子,可見,順治皇帝的生育能力亦有着一定的優勢。雖在順治皇帝長大成人後,曾對董鄂妃情有獨鐘,甚至為了董鄂妃廢黜皇後,并與孝莊太後産生隔閡。
可在傳續血脈的過程中,順治皇帝并未因對董鄂妃傾心,而做出不與其他妃子同房之舉。畢竟在當時的後宮中,若是順治皇帝隻與董鄂妃一人行房,也會導緻其子嗣數量受到影響。
從順治皇帝的這一做法上便能看出,他并非為情亂智之人,雖在他的心中,對董鄂妃頗有偏愛,可他依舊能夠認清自己身為皇帝的責任所在。正是基于順治皇帝如此清醒的态度,才能夠幫助他在短短二十四年的人生中,留下十四個子嗣。
盡管和清朝時期的其他皇帝相比,順治皇帝留下的子嗣數量并不占據優勢,可在他的十四個孩子中,康熙卻有着過人的才能。當康熙皇帝上位後,更是憑借自身努力,将清朝社會發展推向巅峰。可以看出,子嗣數量的多少并非王朝取勝的關鍵所在,唯有出現真正優秀的統治者,國家發展之路方能走上正軌。
通過對順治在位期間的故事進行了解便會發現,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生兒育女之事非常看重,這也使得很多皇帝及後妃在年紀輕輕時,便已經開始為傳續血脈做着努力。
從順治皇帝的經曆中便能感受到,古代皇帝的生活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般自由,雖很多人都羨慕皇帝能夠擁有三宮六院,三千佳麗,可在皇帝寵幸後宮的過程中,亦需顧及皇室血脈的傳續,斷斷不能做出專寵一人,而不顧及傳承皇室子嗣的重任。
現如今,我國社會早已擺脫從前的封建落後制度,傳宗接代一事亦不再是已婚男女的必要責任。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中,人們的生活亦會更加自由。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