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在清朝的皇帝之中,雍正算是最為辛苦的一個了,雖然他的在位時間并不是很久,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來說,在清朝的這十幾位皇帝之中,雍正算是勞動模範一樣的人物了,尤其是雍正在位之時的一項治理清朝的方法,如果在後世得以延續的話,清朝将很有可能再次的走向另外的一個輝煌。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我們知道,清朝落後的一個非常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長年進行的海禁之策,在大清的順治時代,為了防止明朝的勢力死灰複燃,清朝下達了禁海之令,不許沿海有“片帆入海”,而且還非常的嚴格,到了順治十八年的時候,清朝還是不太放心沿海,幹脆就弄了一個人口内遷,可以說是徹底的把内陸與大海分割開來了。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康熙帝将對岸給收了回來之後,才有了一絲松動的迹象,因為明朝的反叛苗頭已經徹底沒有了,清朝大可以放心了,是以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海禁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而随之而來的就是繁榮的海上貿易,因為清朝本身就是自給自足的生産模式,是以在對待外海貿易的時候,也總是出口大于進口,這樣一來,清朝的财政收入,馬上水漲船高,康熙盛世開始了。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卻被中斷了,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沿海貿易給清朝帶來了很多的财富,但是與大把的錢财一起進來的還有很多先進的思想,而這種思想是清朝所警惕和讨厭的存在,是以,在看到這種情況之下,清朝又再次的将海禁實施了起來,于是沿海貿易幾乎是馬上就煙消雲散的,雖然失去了很多的财富,但是在清朝的眼裡,這樣做,值!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清朝又進入了雍正王朝,雍正是個明君,他很快就發現了禁海帶來的問題,經濟的一度富足,導緻人口的上升,内地土地的不足,使得沿海閑置人口大量增加,這本身對于清朝社會的穩定是有着很大的隐患的。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清朝的财政已經是捉襟見肘了,朝廷沒有錢了,這可急壞了雍正。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而正在雍正苦于沒有辦法之時,福州巡撫毛文铨的奏折給了他啟示,在奏折之中,毛文铨建議朝廷重新打開沿海貿易,使得無田閑置之人可出海貿易或打漁為生,這樣一方面能讓他們生活穩定,不給朝廷添亂,另外一方面重新開機的沿海貿易能解決大清的财政危機。

至此,雍正下了決心:解除海禁!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而雍正的解除海禁與康熙相比,可以說是既嚴格又大膽,嚴格的方面是,清朝給出海的人下了規定,出海隻能帶吃喝的食物和規定的物品,否則按通洋罪論,而出海做生意之人在規定之時間内,要歸來,不然連放其出海的官員也要一并論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開展貿易的同時,又不會給清朝帶來麻煩。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而大膽的地方是,這次清朝對于沿海的貿易幾乎是全面的開放了,繁榮發展的經濟貿易不光是一下子救了清朝的财政危機,還給内地帶來了大量的财富,到了乾隆接盤的時候,大清的國庫已經從雍正上位時的700萬到了6000餘萬了!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不過,這一切卻讓乾隆又陷入了擔心之中,他還是擔心他爺爺擔心的那個問題,如果沿海之地人過多的接觸洋人的話,會被帶壞的問題,是以,乾隆又下了一個決心:還得禁海!

而這次乾隆禁海比康熙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防自己人,連來清的洋人也防了,可能隻有這樣才能讓乾隆高枕無憂吧,而清朝的沿海貿易就這樣在禁來禁去的政策之中,消失了十之八九了,隻是可能乾隆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禁海,基本上就完全的隔絕了清朝與外界的聯系,對于世界的發展充耳不聞,最終一步落後而步步落後了,這才導緻了清朝末期被西方列強打着玩的局面。

如果按雍正的思路治理國家,清朝末年完全可以避開西方的火炮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初的清朝如果繼續按雍正的思路走的話,清朝斷不至于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