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于夫妻,我們馬上想到的是“舉案齊眉”,是“相見時難别亦難”,是“執手相看淚眼”,是“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總之關于愛情,關于婚姻想到的都是美好,對啊,正常的邏輯,不相愛又如何會成為一家人呢,可是現實總是殘酷到猝不及防。
小區裡邊有個規模不算大的超市,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時間去外邊的大型超市購物,買個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用品都在小區内的超市購買,一來二去跟超市的老闆娘熟悉了,了解了她的故事,真正體會到什麼是人心叵測。

老闆娘叫陳曉曉,給人感覺是那種溫雅恬淡的女人,單看面相,不會認為她是一個開超市的生意人,倒像一個學藝術的文藝女王,骨子裡透着高貴。
以前曉曉是一名公派老師,老公是機關機關的公務員,他們有個漂亮的女兒,老公因為在機關有點權利,有一定的人脈,認識一些生意場上的朋友,偶爾也會通過關系搞點小投資。
有次老公的一個朋友要搞個穩賺不賠項目,想讓他一起投資,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項目确實穩賺不賠,之是以邀請他一起投資不過看好他的權利和人脈關系,這樣以後在項目進展過程中可以少很多麻煩事,以前他也參與過這樣的項目,一般就是象征性投點錢,可是這次,老公卻鄭重其事的要貸一筆款,他作為公職人員,當然不可能以自己的名義貸款,就跟曉曉商量,讓她來貸款,而且還得先辦理離婚,這樣這筆貸款跟他就沒有任何關系了,曉曉起初說什麼都不同意,經不住老公再三懇求,最重要的是,在曉曉心中,老公和女兒就是她的全部,她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願意做任何犧牲,卻不想讓老公和女兒受委屈。最終同意了。
辦了“假離婚”,車子和房子包括親愛的女兒都給了丈夫,然後開始辦理貸款,老公通過各種關系和管道給她貸款50萬,當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了,老公給她出了個選擇題:是要50萬貸款還是要女兒……
如果還要那50萬,女兒以後就跟他了,“離婚”的時候,孩子确實是跟爸爸的,如果想要女兒,這50萬就别要了,作為他的補償,原來這一切都是老公至少算計好的,蓄謀已久的計策,針對的卻是最愛他的妻子,曉曉,沒有絲毫考慮,選擇了女兒,如果說這個世界上誰是最愛她的人,一定是父母,她也愛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從女兒出生,女兒就成了她的全部,如果沒有女兒,她一天都活不下去。
離婚以後,她選擇了離職,如果隻靠老師那點工資,50萬,不吃不喝也要差不多十年,離職以後,輾轉開了三家超市,皇天不負苦心人,不到三年的時間還清了所有欠款,沒有了壓力,把兩家生意好的超市都盤出去了,留下了小區裡的這個超市,對于金錢,曉曉覺得夠用就行,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有時間了還不如讀讀書寫寫字,陪陪父母女兒,投資自己,投資親情。
經曆了背叛和創業艱辛,依然保持着一份豁達和赤子之心,真心佩服曉曉,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曉曉以後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