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鵲醫CEO 劉娜:在未來,每一個基層醫生都是“雲”上的扁鵲

《健康中國大“家”談》系列訪談節目是由人民網·人民健康出品,面向全國重點邀請在大健康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做客人民日報社演播廳,共話健康中國,共促人民健康。雲鵲醫執行董事兼CEO劉娜接受了節目組邀請做了主題訪談,訪談内容已于11月3日在人民網健康頻道播出。

視訊加載中...

主持人:我們本期話題将圍繞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準進行探讨。劉總,我們都知道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健康中國戰略主題和基本路徑,那麼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如何了解自己作為健康事業參與者的角色?又如何為健康事業貢獻自身的智慧呢?

劉娜:健康事業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一個行業,也需要更高的責任感,甚至帶有一些公益屬性。作為一個健康事業的從業者,雲鵲醫定位非常清楚,我們要把全民健康事業當中的補充角色做好。産業當中有政府,有越來越強大的公立醫療體系,還有蓬勃發展的民營醫療體系,也有像雲鵲醫這樣的平台,各方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實作所謂的“共建”。

中國有14億老百姓,在基層有8億居民,全民健康一定離不開這8億基層百姓的健康。雲鵲醫其實是在基層做醫療健康的服務網絡,是一家平台型企業。我們從2016年成立的第一天就想到,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這就是所謂的補充角色。當我們開始做基層醫療的時候,還沒有太多的企業來到基層。我們看到的基層是指縣醫院,以及下面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還有城市的社群服務中心,這樣的基層醫療機構其實覆寫了有200-300萬的基層醫生,能否實作這8億居民的健康目标,還得看這群基層醫生。現在雲鵲醫平台已經覆寫了240萬的基層醫生,他們通過雲鵲醫為老百姓服務。這是我們選擇進入基層市場,成為補充角色的原因。

我們看到了基層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雲鵲醫建立了對應的“3I”模型來賦能基層醫生。首先是 Information 知識賦能,基層醫生學曆水準不高,需要學習、教育訓練,同時也需要知識的傳遞,讓基層醫生和老百姓都有健康方面的認識,這樣的一個轉化,才能做好基層醫療。其次是Infrastructure能力賦能,基層缺醫少藥缺器械,我們就把相關的産業都連接配接下去。隻學習是不夠的,也要有這樣的産業才可以讓基層醫生專心的把學到的東西用到老百姓身上,才可以把基層做好。最後是Incentive 激勵賦能,讓每一個參與基層醫療健康事業的角色都可以通過提供自己的服務,獲得應有的合法合規的回報。隻有把這三個“I”連在一起,才能實作可持續發展。

這三件事同步實作其實是蠻大的挑戰,基層在這方面的認知、經濟實力上都還有缺口,怎麼做才能同步實作呢?我們看到了全民健康,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去,都要經曆五個環節的健康管理服務,即預防-問診-器械檢測-用藥-随訪。而雲鵲醫就是要教會基層醫生從這五個環節去服務好每一個居民。通過下沉早篩、檢測、藥械、随訪康複相關産業,讓基層醫生有能力提供這些服務。通過“醫-醫-患”的向上問診模式,讓基層醫生在和上級醫生共同問診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進而提高自身能力。這五個環節涉及很多人,其實就是大家一起來共建,最後才能夠實作全民的健康共享,這就是我們一步步在做的。

主持人:剛聽您分享的這些,感到雲鵲醫不僅僅在健康事業中貢獻了自身的智慧,同時也展現了一個企業的擔當。劉總,我們都知道十四五時期是醫療衛生健康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那麼您認為,健康産業如何把握好這一輪的機遇,面對這些挑戰又應該如何去着力呢?

劉娜:提到機遇我們還蠻感恩的,今天就分享兩個機遇和一個挑戰吧。第一個機遇是經濟發展層面的機遇。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産業會達到16萬億的市場,現在大概是8-9萬億,是以能夠看到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們切身體會到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會映射到基層老百姓的身上,他們消費能力增強了,這個對從業者是一個蠻大的鼓舞。

第二個機遇是創新和技術方面的機遇。早期我們很難找到可以下沉到基層的、簡易的、便捷的、有人工智能輔助的器械檢測,但從去年開始,數字化醫療或AI賦能的一些企業,主動找到我們,說他們可以提供遠端的X光讀片、眼底篩查讀片。這些已經在城市的三甲醫院、各個診所廣泛使用了,但他們很難把這些技術鋪到基層,因為中國太大了。在這個時候,大家互相協作,與行業合作夥伴一起把好的技術帶到基層老百姓和基層醫生面前,這樣整個從預防到診中到健康管理的路徑才能夠打通。

有機遇就有挑戰,醫療健康行業是一個特别長期的事業,意味着每一天在做的決策當中,都要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舉一個小例子,當我們詢問基層醫生還需要哪方面的幫助時,一位基層中醫問,幫老百姓熬藥需要的一味中藥飲片在哪裡可以快速買到?聽說城裡已經有一些半自動、全自動的熬藥機器,哪裡能買到?在考察過程中我意識到,基層醫生如果要把健康服務傳遞給基層百姓,大到專業醫療器械的使用,小到熬藥鍋的選擇,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賦能教育。這件事讓我們感覺到這條路很漫長,也不容易,但是隻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做,最終能夠實作我們的目标。

主持人:切實保障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利,對維護全體勞動者身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那麼在建設健康企業的過程中,您認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持有怎樣的健康理念呢?

劉娜:我認為做一行就一定要愛一行。我最早是做财務工作,後來在網際網路領域做了很多年後,發現醫療領域一直沒有特别成功地把網際網路和科技利用好,是以當時就想進入網際網路醫療大健康的領域來做。我自己很相信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對别人有好的影響。我曾經因為過敏患過嚴重的哮喘,但在醫生建議下,每日堅持打針打了5年,成功脫敏,哮喘就再也沒發作過了,甚至一些極限運動都可以去做。我們經常告訴基層醫生,不管是做預防還是随訪,隻要你相信的東西,就斬釘截鐵地告訴村民。我們把健康管理的資訊一個個放大去傳遞給基層醫生,他們獲得這些健康理念後就會影響身邊的居民。

在員工層面,每一個招進來的人,我都會親自去面試,詢問他們除了工作還想做什麼,有的人就會說還想健身。從潛移默化的回答當中能看出員工相不相信健康的理念。我們的辦公室不大,但我們把1/3的一塊地方設定成了健身區,有啞鈴、跑步機、自行車機、乒乓球裝置,大家累了就去運動會兒。這些貫穿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是以大家再去影響基層醫生的時候,說服力會特别大。

主持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于由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預防為主,加強疾病預防和健康推進。您認為在基層醫療領域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轉變?

劉娜:這個核心理念的轉變與雲鵲醫的理念非常一緻,因為雲鵲醫核心服務市場一直是在基層,為基層醫生服務。我們一路走來,一直都是秉承這樣一個理念——要更加重視預防,從治已病轉向治未病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這樣的理念,從基層的變化也能夠映射出一些宏觀的發展。一個村子裡大約有3000-5000名居民,由1位基層醫生為其服務。能看到一個宏觀現象,一邊是老齡化,一邊是三胎政策出台,一老一小是特别容易生病的群體。中間的壯年相對不容易生病,但他們是主要勞動力,一旦生病對家庭影響很大。是以基層醫生會說,一定要努力讓這些容易生病的變得少生病,讓不容易生病的最好不生病。要把預防的理念貫穿下去,大家才可能實作這個目标。

舉一個小例子,過去兩個月,平台上已經有10多萬基層醫生幫助50萬基層居民做了腸道疾病早篩服務,如果是陽性,基層醫生會建議患者去最近的醫院做一下腸鏡,看是否有結腸癌的風險。最後就确實有人診斷出結腸癌,雖然這聽起來是個令人難過的消息,但患者會握着基層醫生的手很開心的表示感謝,因為發現時還是早期。真正讓我覺得這件事特别有成就感的,是這名基層醫生又建議他熟悉的13位村民都做了腸癌早篩,這些村民都是平時有些腸道小毛病或有腸癌家族史的。基層醫生和村民一起生活了30多年,大家的情況他都清楚,他苦口婆心地讓他們去做,村民們也就很聽話地去做了早篩。

目前基層醫生隊伍還有50萬的缺口,實作全民健康,需要讓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真正把健康意識或者預防意識做到位,這需要有人一步步去做。我們想到的特别好的路徑,就是通過基層醫生去影響身邊的3000-5000個居民,可以很高效很有品質地實作這個目标。

在這條路上,我其實還有一個小夢想,就像雲鵲醫的使命:點亮基層百姓生命之光。我們沒有說治病或者健康,因為我們看到基層的百姓,如果自己身體不夠健康,都沒有能力、沒有任何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夢想。如果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希望去生活,又怎麼可能大家一起實作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呢?是以第一步一定要把健康做好,基層強了,整個國家才會強。

也想借這個機會告訴大家,政府、公立醫療體系、企業等,都在一起為了實作健康中國目标而努力,我們會把所有這些賦能全力做好。希望五年後,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更加關注自身的預防,關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而不是更關注生病之後,能不能找到一家三甲醫院去治病。其實醫生沒有大小之分,沒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不論三甲醫院的醫生還是基層醫生,都可以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一起把基層居民服務好。如果有那一天的話,基層每一個醫生都是雲上的扁鵲。我們想這個隊伍越來越壯大,這是我們特别希望實作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謝劉總今天的分享與解讀,與我們共同探讨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準。

劉娜: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