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鹊医CEO 刘娜:在未来,每一个基层医生都是“云”上的扁鹊

《健康中国大“家”谈》系列访谈节目是由人民网·人民健康出品,面向全国重点邀请在大健康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做客人民日报社演播厅,共话健康中国,共促人民健康。云鹊医执行董事兼CEO刘娜接受了节目组邀请做了主题访谈,访谈内容已于11月3日在人民网健康频道播出。

视频加载中...

主持人:我们本期话题将围绕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进行探讨。刘总,我们都知道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和基本路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如何理解自己作为健康事业参与者的角色?又如何为健康事业贡献自身的智慧呢?

刘娜:健康事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也需要更高的责任感,甚至带有一些公益属性。作为一个健康事业的从业者,云鹊医定位非常清楚,我们要把全民健康事业当中的补充角色做好。产业当中有政府,有越来越强大的公立医疗体系,还有蓬勃发展的民营医疗体系,也有像云鹊医这样的平台,各方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实现所谓的“共建”。

中国有14亿老百姓,在基层有8亿居民,全民健康一定离不开这8亿基层百姓的健康。云鹊医其实是在基层做医疗健康的服务网络,是一家平台型企业。我们从2016年成立的第一天就想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就是所谓的补充角色。当我们开始做基层医疗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企业来到基层。我们看到的基层是指县医院,以及下面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还有城市的社区服务中心,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其实覆盖了有200-300万的基层医生,能否实现这8亿居民的健康目标,还得看这群基层医生。现在云鹊医平台已经覆盖了240万的基层医生,他们通过云鹊医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我们选择进入基层市场,成为补充角色的原因。

我们看到了基层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云鹊医建立了对应的“3I”模型来赋能基层医生。首先是 Information 知识赋能,基层医生学历水平不高,需要学习、培训,同时也需要知识的传递,让基层医生和老百姓都有健康方面的认识,这样的一个转化,才能做好基层医疗。其次是Infrastructure能力赋能,基层缺医少药缺器械,我们就把相关的产业都连接下去。只学习是不够的,也要有这样的产业才可以让基层医生专心的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老百姓身上,才可以把基层做好。最后是Incentive 激励赋能,让每一个参与基层医疗健康事业的角色都可以通过提供自己的服务,获得应有的合法合规的回报。只有把这三个“I”连在一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三件事同步实现其实是蛮大的挑战,基层在这方面的认知、经济实力上都还有缺口,怎么做才能同步实现呢?我们看到了全民健康,每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要经历五个环节的健康管理服务,即预防-问诊-器械检测-用药-随访。而云鹊医就是要教会基层医生从这五个环节去服务好每一个居民。通过下沉早筛、检测、药械、随访康复相关产业,让基层医生有能力提供这些服务。通过“医-医-患”的向上问诊模式,让基层医生在和上级医生共同问诊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自身能力。这五个环节涉及很多人,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来共建,最后才能够实现全民的健康共享,这就是我们一步步在做的。

主持人:刚听您分享的这些,感到云鹊医不仅仅在健康事业中贡献了自身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企业的担当。刘总,我们都知道十四五时期是医疗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您认为,健康产业如何把握好这一轮的机遇,面对这些挑战又应该如何去着力呢?

刘娜:提到机遇我们还蛮感恩的,今天就分享两个机遇和一个挑战吧。第一个机遇是经济发展层面的机遇。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产业会达到16万亿的市场,现在大概是8-9万亿,所以能够看到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切身体会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映射到基层老百姓的身上,他们消费能力增强了,这个对从业者是一个蛮大的鼓舞。

第二个机遇是创新和技术方面的机遇。早期我们很难找到可以下沉到基层的、简易的、便捷的、有人工智能辅助的器械检测,但从去年开始,数字化医疗或AI赋能的一些企业,主动找到我们,说他们可以提供远程的X光读片、眼底筛查读片。这些已经在城市的三甲医院、各个诊所广泛使用了,但他们很难把这些技术铺到基层,因为中国太大了。在这个时候,大家相互协作,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把好的技术带到基层老百姓和基层医生面前,这样整个从预防到诊中到健康管理的路径才能够打通。

有机遇就有挑战,医疗健康行业是一个特别长期的事业,意味着每一天在做的决策当中,都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举一个小例子,当我们询问基层医生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时,一位基层中医问,帮老百姓熬药需要的一味中药饮片在哪里可以快速买到?听说城里已经有一些半自动、全自动的熬药机器,哪里能买到?在考察过程中我意识到,基层医生如果要把健康服务传递给基层百姓,大到专业医疗器械的使用,小到熬药锅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赋能教育。这件事让我们感知到这条路很漫长,也不容易,但是只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最终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对维护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在建设健康企业的过程中,您认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持有怎样的健康理念呢?

刘娜:我认为做一行就一定要爱一行。我最早是做财务工作,后来在互联网领域做了很多年后,发现医疗领域一直没有特别成功地把互联网和科技利用好,所以当时就想进入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的领域来做。我自己很相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对别人有好的影响。我曾经因为过敏患过严重的哮喘,但在医生建议下,每日坚持打针打了5年,成功脱敏,哮喘就再也没发作过了,甚至一些极限运动都可以去做。我们经常告诉基层医生,不管是做预防还是随访,只要你相信的东西,就斩钉截铁地告诉村民。我们把健康管理的信息一个个放大去传递给基层医生,他们获得这些健康理念后就会影响身边的居民。

在员工层面,每一个招进来的人,我都会亲自去面试,询问他们除了工作还想做什么,有的人就会说还想健身。从潜移默化的回答当中能看出员工相不相信健康的理念。我们的办公室不大,但我们把1/3的一块地方设置成了健身区,有哑铃、跑步机、自行车机、乒乓球设备,大家累了就去运动会儿。这些贯穿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所以大家再去影响基层医生的时候,说服力会特别大。

主持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于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推进。您认为在基层医疗领域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转变?

刘娜:这个核心理念的转变与云鹊医的理念非常一致,因为云鹊医核心服务市场一直是在基层,为基层医生服务。我们一路走来,一直都是秉承这样一个理念——要更加重视预防,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样的理念,从基层的变化也能够映射出一些宏观的发展。一个村子里大约有3000-5000名居民,由1位基层医生为其服务。能看到一个宏观现象,一边是老龄化,一边是三胎政策出台,一老一小是特别容易生病的群体。中间的壮年相对不容易生病,但他们是主要劳动力,一旦生病对家庭影响很大。因此基层医生会说,一定要努力让这些容易生病的变得少生病,让不容易生病的最好不生病。要把预防的理念贯穿下去,大家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举一个小例子,过去两个月,平台上已经有10多万基层医生帮助50万基层居民做了肠道疾病早筛服务,如果是阳性,基层医生会建议患者去最近的医院做一下肠镜,看是否有结肠癌的风险。最后就确实有人诊断出结肠癌,虽然这听起来是个令人难过的消息,但患者会握着基层医生的手很开心的表示感谢,因为发现时还是早期。真正让我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成就感的,是这名基层医生又建议他熟悉的13位村民都做了肠癌早筛,这些村民都是平时有些肠道小毛病或有肠癌家族史的。基层医生和村民一起生活了30多年,大家的情况他都清楚,他苦口婆心地让他们去做,村民们也就很听话地去做了早筛。

目前基层医生队伍还有50万的缺口,实现全民健康,需要让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真正把健康意识或者预防意识做到位,这需要有人一步步去做。我们想到的特别好的路径,就是通过基层医生去影响身边的3000-5000个居民,可以很高效很有质量地实现这个目标。

在这条路上,我其实还有一个小梦想,就像云鹊医的使命:点亮基层百姓生命之光。我们没有说治病或者健康,因为我们看到基层的百姓,如果自己身体不够健康,都没有能力、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梦想。如果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希望去生活,又怎么可能大家一起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呢?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把健康做好,基层强了,整个国家才会强。

也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政府、公立医疗体系、企业等,都在一起为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而努力,我们会把所有这些赋能全力做好。希望五年后,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更加关注自身的预防,关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而不是更关注生病之后,能不能找到一家三甲医院去治病。其实医生没有大小之分,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不论三甲医院的医生还是基层医生,都可以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一起把基层居民服务好。如果有那一天的话,基层每一个医生都是云上的扁鹊。我们想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这是我们特别希望实现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总今天的分享与解读,与我们共同探讨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刘娜: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