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基層醫生的一天。早上五點鐘就起床,種地,打掃衛生,忙完農活,才能給鄉親鄰裡看病。對于他們來說,雖然國家基藥目錄的品種很快就要擴充到900種,但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村衛生室能見到的藥可能不超過50種。相比那些醫術高超的大城市三甲醫院大夫,困擾這些醫生的也更多是最基礎的醫學常識:測高壓前到底能不能喝酒?胰島素是放冰箱門裡還是冰箱體裡?氣短和氣緊有什麼差別?
這就是基層。它是醫療保健體系中最基本的層次,是病人進入醫療保健系統的門戶,但同時,它也是中國優質醫療資源最為短缺,且分布最不均衡的地方。2021年,中央1号檔案《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指出,要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衛生水準。并明确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作健康中國目标中的戰略地位。
“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優質醫療資源離基層不再遙遠。”雲鵲醫執行董事兼CEO劉娜表示,這句話并不是随便說說,雲鵲醫對“優質”和“基層”有着非常強的使命感和更深刻的了解。所謂優質,不一定是多高大上的更新服務,它首先意味着平等的健康權,即與城市同樣的藥品可及,檢測可及,健康意識提升的機會可及。

雲鵲醫執行董事兼CEO 劉娜
雲鵲醫是中國最大的基層醫療數字化賦能平台,公司以基層醫生為核心,醫患教育為抓手,從預防、助診、檢測、用藥到随訪,為基層居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本地化的醫療健康服務。因為雲鵲醫服務的是基層鄉醫、村醫和社群醫生,都在縣域及以下,是以劉娜每個月至少有一周要去全國不同省份的基層做駐守調研。也是因為貼近基層,讓雲鵲醫了解到基層醫生的真實需求,進而做出更能滿足他們需要的産品。
“醫生們經常留言給我們,有詢問能不能向講課老師問診的,于是我們誕生了‘醫醫助診’服務;有希望跟上級醫生請教學習用藥問題的,有咨詢慢病管理問題的,讓我們為保險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時,堅定地要按照分級診療的思路落地……總之,基層醫生們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其實都不是什麼新鮮概念,關鍵是有沒有用創新的、落地的、堅定的方式去做。人人都渴望健康,它是生命閃光最基本的保障。”劉娜說。
2015年,劉娜進入了網際網路藥品銷售領域。當時的醫藥電商,還處于ABC證時代,大家做藥、問診、接醫保,并逐漸向服務延伸。雖然同行們那時提及的最多的詞是“大三甲”、“名醫”,但根據劉娜的觀察,想要做服務,“名醫”們其實是沒有時間的。為了尋找更多的健康服務提供者,劉娜下到鄉村住了一個月。也是從那時起,她接觸到了鄉村醫生這個群體,并關注到基層市場強烈的醫療健康管理需求。“慢慢我們開始想明白,要做醫療健康服務,就得有醫生。可醫生在哪裡?在基層。”
巧合的是,同一時間,CRO的頭部企業藥明康德正有心打造一個連結基層醫生的整體賦能平台。當時,藥明康德的研發管線已排到2年以後,但如何精準地找到患者,成為他們思考的問題。該在大三甲醫院臨時尋找,還是到基層醫生的日常健康管理中去找?為了探索問題的答案,2016年藥明康德投資成立了聚焦基層醫療的雲鵲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這也吸引了劉娜後來的加入。
“很多人選擇大三甲,可雲鵲醫這群人,就是喜歡基層的鄉土人情。”劉娜說。
想做網際網路醫療,似乎離不開藥。可從加入雲鵲醫那天起,劉娜就已堅定,雲鵲醫不會走藥品供應這條路。“網際網路藥品銷售既不是、也不該是一個高毛利率的行業,可即便是在基層,這項業務也已經是一片紅海了。相比之下,基層的醫療健康服務則是真正的藍海市場,是以雲鵲醫的選擇不是藥品供應鍊,而是服務供應鍊的搭建。”劉娜表示。
基于這個認識,雲鵲醫的定位堅持兩點原則——一是平台是為醫生服務,核心使用者是基層醫生;二是他們要做還沒有人做的事情。2017年,雲鵲醫app正式上線,成為中國首個聚焦基層醫生教育、教育訓練和日常工作管理的綜合基層服務平台。此後的四年裡公司成長迅速,截至目前,已有注冊醫生超過240萬,覆寫醫療機構超過39萬、C端患者超過1600萬,二線及以下城市覆寫率超過91%。
談起如何在四年内就實作這樣廣闊的覆寫時,劉娜介紹,這得益于公司的“3I醫生賦能”戰略。所謂3I,是指Information 知識賦能、Infrastructure 能力賦能和Incentive 激勵賦能。通過幫助基層醫生補足他們最缺的3個“I”,全方位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水準和服務能力。
頭三年,雲鵲醫的主業就是拉新和賦能基層醫生教育。“雲鵲鐵軍”的身影幾乎遍布了中國31個省,他們嗓子講啞了,藏語都學會了,也正是每天跟基層醫生待在一起,讓他們發現了基層醫生那些粘性很高的需求。
“我們會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産品,用技術去支撐我們的産品創新,重視他們的體驗和真正的訴求。其中有一個産品,是醫生發給關注了他的居民的患教義診體檢通知,其實這并不是我們的核心産品,但已有超過1500名居民被這個小小的工具影響過,是以很多基層醫生至今每天還在使用。也正是因為滿足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小需求,雲鵲醫平台的基層醫生注冊和活躍人數持續增加,從2017年的3萬,增長到2018年的100萬, 2019年更翻倍至200萬,幾乎已覆寫了整個基層醫生的群體。”劉娜說。
在基層走訪多年,劉娜認為,基層醫療存在三大痛點:一是優質的醫療人才很少,基層醫生缺乏成長的路徑,沒有機會學習和掌握新的醫學知識和技能;二是藥品供應不足,這一方面緣于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布局比較分散,導緻藥品下沉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與我國過去存在控銷機制有關;三是基層的資訊化水準落後,如果要做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沒有一套完善的數字化系統是很難實作的。
為了切實解決這些痛點,今年8月,雲鵲醫與醫療健康的領跑者京東健康攜手展開“京鵲計劃”,緻力于通過一系列深度合作,協助基層醫療機構在基層患者、上遊藥企與診所之間建立起一個數字化橋梁,實作精準的藥械産品下沉,将價格更低、品質更優的醫藥健康産品彙集給基層患者。
據悉,“京鵲計劃”的合作内容包括幾個方面:一是雙方将以供應鍊能力和技術服務資源整合為基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更廣大的基層使用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醫藥健康本地化服務;二是除藥品下沉外,未來醫療器械、優質的健康類保健滋補類産品也将彙集給基層患者,這也是基層醫療所需要的;三是賦能診所,診所是具有處方權、醫療服務能力的終端,未來京東健康與雲鵲醫将攜手對這一終端做進行精準和深入的賦能;四是裝置和教育訓練的下沉,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京東健康直言,哪怕是一個縣一個縣地去推,哪怕推得慢一點,也一定要實作其價值。
嚴格說來,“京鵲計劃”其實是之前京東健康提出的“赤腳醫生計劃”的延續。在此次“京鵲計劃”合作簽約儀式上,前京東健康CEO,現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就坦言:“之前京東健康在基層的各種嘗試都是散點,這次希望通過與雲鵲醫的合作,把這些散點都連接配接起來,形成基層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這的确是一個雙赢的合作。在大健康領域中,藥品是粘性最高的一環,每一天的診療行為中必然會出現用藥的場景。而對于“不賣藥”的雲鵲醫來說,京東健康和藥京采強大的供應鍊優勢,可以與自身的服務供應鍊形成優勢互補,讓超過10萬種以上的藥品種類以最快速、最高效、最便宜的方法觸達到基層醫療機構和老百姓。這一方面滿足了雲鵲醫平台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雲鵲醫更專注地做服務,為使用者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樣的,與雲鵲醫的合作對京東健康在基層的布局也很有助益。借助雲鵲醫對基層的廣覆寫和賦能基層醫生教育的能力,京東健康可以實作精準的藥械産品、裝置和教育訓練下沉。而京東健康在基層醫生教育方面的布局,也可以充分發揮雲鵲醫在教育内容選擇和制作、基層教育實施和落地以及成熟的基層教育工具和報告的優勢。除此之外,通過對終端的基層診所做更精準和深入的賦能,京東健康可以進一步完善藥京采的全管道、全鍊路、全品類的數字化服務平台解決方案。
不過 “京鵲計劃”的最終目标,還是讓廣大的基層醫療機構與百姓受益。“雙方戰略合作的目标是搭建起核心市場與基層市場全覆寫的基礎服務體系,最快速地将基層缺失的藥械産品和醫療服務下沉到中國每一個角落的基層醫療機構和居民身邊。雙方會以開放的心态,共同讓利給上遊供應鍊和下遊基層機構,用信任和合作搭建起藥品和醫療服務流通的鵲橋。京鵲攜手,點亮基層百姓生命之光。”劉娜說。
需要承認的是,目前為止,深耕基層醫療的公司并不止雲鵲醫一家,在MNCs中就有AZ、賽諾菲、拜耳等公司,而内資企業也有很多正戰略性地下沉基層,包括網際網路醫藥領域的京東健康,檢測領域的金域和雲呼,早篩領域的諾輝、鹍遠等。對于這種競争,劉娜是如何看待的?
“非常巧,這些别人眼中所謂的‘對手’其實正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基層的醫療健康服務才剛剛起步,越多這樣的産業下到基層,就越有利于整個醫療大健康在基層的發展。這些大廠都是基層醫療健康平台的最合适的供應商。做醫療健康服務需要醫生,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獨自擁有全部的醫生,雲鵲醫期待大家一起進入,共同進步。”劉娜稱。
2020年6月,雲鵲醫與阿斯利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結合并利用各自在醫療健康教育及醫療藥械領域的優勢,開展數字化醫療實踐。2021年7月23日,雲鵲醫又與諾輝健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攜手推動腸癌早篩在基層的推廣與普及。若再加上這次與京東健康的合作,雲鵲醫在基層醫療生态圈的建設上已經屢獲成果。
事實上,雲鵲醫歡迎競争,也并不懼怕競争。因為對于雲鵲醫自身獨特的優勢,劉娜一直充滿信心。雲鵲醫與基層醫生具有很強的協同屬性。五年來,雲鵲醫向基層醫生提供了3000多門基層系列課程,醫生們共學習了5000萬次,11億分鐘。平台每個月的活躍醫生數超過100萬,其中月業務互動次數達到1.8億次,對基層醫生的粘性很大,有上萬名醫生,幾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來雲鵲醫平台。
與此同時,雲鵲醫還與國家級、省級、地市級衛生主管機構、行業學會/協會合作開展了諸多教育訓練項目,包括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幹預、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幹預、高血壓防治指南教育訓練、基層衛生人員能力提升教育訓練等項目。
不過最讓劉娜自豪的,還是雲鵲醫對于基層醫療幾乎“無死角”的覆寫。目前,該平台已覆寫全國31個省級、332個地級、2793個縣級行政區、37670個鄉級行政區,輻射全國8億居民。這無疑是雲鵲醫敢于與巨頭們交鋒的最大底氣。
“服務是個慢事業,醫療健康是個更慢的事業,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更是難上加難的慢事業。我們把醫療健康生态圈中的同行者都引入平台,連結給基層醫生。用可持續的,自由現金流健康的方式,以慢為快的方式在做企業。希望切實通過教育能力、服務能力和資料能力,在整個醫療服務鍊路的預防、診療、檢測、用藥跟随訪五大環節上賦能基層醫生。”劉娜稱。
在她看來,公司在發展中,需要每一天每一點地去創新才能創造價值。“讓每一個人都享有健康,擁有追尋生命希望的能力和機會,我們的生命也才更有意思。”(E藥經理人 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