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睢甯“小菊花”蝶變大産業 綻放鄉村振興“黃金花”

江蘇睢甯“小菊花”蝶變大産業 綻放鄉村振興“黃金花”

11月1日,群衆采摘菊花現場。 顧士剛 攝

中新網徐州11月2日電 題:江蘇睢甯“小菊花”蝶變大産業 綻放鄉村振興“黃金花”

作者 朱志庚 顧士剛

11月1日,走進江蘇省睢甯縣桃園鎮桃園社群500畝菊花種植基地。秋陽之下,耀眼的金黃色菊花鋪滿大地,朵朵簇擁在一起,盡情綻放,微風拂過,花香四溢。三三兩兩分散在金黃的田地裡的村民正忙着采摘,豐收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一派欣欣向榮的生産景象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田園豐收畫卷。

“群衆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去年3月,江蘇省委駐睢甯幫扶工作隊進駐桃園社群後,駐社群第一書記與社群兩委班子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桃園社群黨總支書記袁保磊說。近年來,桃園社群黨總支牢固樹立“圍繞振興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振興,檢驗黨建看振興”的發展理念,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社群141名黨員發展成為菊花種植緻富帶頭人。

江蘇睢甯“小菊花”蝶變大産業 綻放鄉村振興“黃金花”

2020年,在省委駐睢甯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社群深入調研,因地制宜,決定發展菊花特色産業,流轉160畝土地,種植金絲黃菊、胎菊等菊花品種。但是,沒有經驗的積累、沒有技術的指導,再加上遇到旱澇急轉的惡劣天氣,接連發生了種苗短缺、幼苗病蟲害等問題。在駐社群第一書記侯成雷的聯系協調下,南京農業大學派出了他們的菊花種植專家管志勇教授給予幫助。

為了配套做好菊花深加工,桃園社群得到幫扶工作隊的70萬元資金支援,村集體又籌資130多萬元,建設了2000平方米廠房,購置了目前國内最先進的裝置,用于菊花的烘幹代加工。鮮花采摘後,直接送到烘幹工廠中的房間烘幹,加工後對外銷售。這項産業帶動了社群100多人就業。

“以前,像我這個年紀,在家沒事幹。現在天天有錢賺,忙得很。”今年57歲的孫遠梅笑着說,每天在菊花種植基地工作,遍野的菊花散發出清香,養眼又好聞。環境變美了,村民口袋鼓起來了。59歲的任恩華和老伴也在菊花種植基地上班,每人每天80元,除草、放水、采摘……天天都有事做,幹勁十足。

2020年,桃園社群菊花産值120多萬元,村集體僅此一項就增加收入30多萬元。2021年,桃園社群推廣發展壯大菊花種植規模,兩種菊花的種植面積超過500畝。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支撐。我們社群以黨建為引領,黨員先行先試,做給農民看,領着農民幹,帶着農民賺,從去年3月份開始到現在,社群全體黨員基本上都是義務到菊花種植基地參與管理和管護。”袁保磊說。今年67歲的老黨員張榮福說:“我是一名黨員,我不圖名不為利,每天都來菊花種植基地義務勞動,就是高興,這是桃園社群的事業,這也是為人民服務。”

江蘇睢甯“小菊花”蝶變大産業 綻放鄉村振興“黃金花”

11月1日,排列有序的菊花準備上烘房。 顧士剛 攝

菊園中,村民忙碌采摘;廠房裡,花香沁人心脾。“按今年的菊花行情和基地裡菊花的長勢,我們今年預計産值能達到500多萬元。”袁保磊信心滿滿地說,接下來将積極引導農戶自己種植,社群來幫助加工、銷售。“做咱們自己的品牌,不隻是單獨地走量走批發,要進行定量包裝,做好包裝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提高菊花的附加值,帶動更多鄉親在‘家門口’就業。”

作為省級蠶桑特色小鎮,桃園鎮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發展思路,做強農業産業特色,打造農業“大花園”。桃園社群牢牢抓緊産業發展“牛鼻子”,大力發展菊花産業,既融入全鎮農業高品質發展的藍圖中,又具有自己産業發展特色,真正将“小菊花”做成大産業,提高了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産業興村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