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佛爺說
與優秀的同齡人相比,你是否感到壓力重重?随着社交媒體的興起,你如果與他人保持聯系,就難免會看到一些同齡人取得的成就。事實上,這些動态也有好處,它們可以成為工作與生活的動力來源。那麼,你要如何利用它積極的一面,而不用承受它可能導緻的不安感呢?
找到觸發壓力的因素
感覺自己落後于同齡人的這種壓力,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它可能是短暫的,比如聽到老闆誇獎另一位同僚;也可能是持續的,比如看着同僚們告别朝九晚五的工作,去開創他們自己的事業。
回想一下,到底是什麼因素觸發了你的自我比較。老闆對同僚的支援,是否會讓你感到自卑?某個朋友的成就,是否會對你造成打擊?你是否經常浏覽LinkedIn、Facebook 或者Instagram,同時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強烈的不安感和孤獨感?如果是,那麼你并不孤單。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的使用加劇了我們内在的消極偏見,我們會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消極經曆而不是積極經曆上。
注意那些促使你覺得不如他人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一旦你意識到這些事情是觸發因素,你就可以将它們轉化為機會,以擷取更有成效的結果。
從被動的檢討轉變為有意識的改變
一旦感覺到落後于人,你也許會放棄所有引起不安感的活動。但一般情況下這個辦法既不合理,也不實用。
比如,你可能無法避免聽到老闆對你或同僚的看法。還有,就算你可以離開朋友,或者不再使用社交媒體,你也會因為孤獨而感覺自己越來越不如他人。更好的辦法是有意識地讓那些感受對你有利。
比如,當你下次浏覽社交媒體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做這件事。是因為覺得無聊嗎?如果是,那就有意地進行娛樂,而不是評判自己。或者,下次當你聽到同僚事業成功的消息,感覺自己不如他人時,退後一步,不加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感受。然後主動承諾去客觀地看待同輩的進步,就好像你是一個調查他們故事的記者,而不是與他們直接競争的人。
如果這些活動讓你感到不安,一定要暫時遠離。但是記住,你可以帶着學習的意圖去接近他們。不要對自己說,“我希望我能做到(或擁有)”,而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我不能做到(或擁有)?”然後花點時間去聽聽你腦海中浮現的想法。
展示個人長處,重獲認可與動力
在強烈的不安感爆發期間,你可能會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趕上别人。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通過采取小的行動來獲得小的成功,重新找回你的自我效能感。在你的核心優勢上加倍努力,向世界展現它們,并利用他人的認可來培養韌性。
我教育訓練的一位高管很傷心,因為他本來會在今年晉升為進階副總裁,但由于疫情爆發而被推遲了。他很擔心獲得這個夢寐以求的職位的機會将慢慢消失;也很羨慕其他公司的同齡人,他們在這次危機之前就已經成功晉升。
這種消極狀态令人不快,可能會不利于他今年的表現。為了打破這種狀态,他決定利用過去賴以生存的長處:寫作才能。他為公司的部落格撰寫了一篇有深度的文章,主題為如何度過目前危機,這篇文章成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發表的文章中點選率最高的一篇。許多新老同僚對他誠懇樂觀的指導表示感謝。反過來,這種回報讓他對自己的價值充滿信心,也增加了他上司能力的可信度,那麼在時機成熟時,他自然會得到晉升。
重新定義你的同輩圈子
當你把自己和一群固定的同齡人比較時,你就陷入了一場零和遊戲,要麼領先,要麼落後。但是,通過擴大視野,融入新的、多樣化的同齡人群體,你在看待成功時将打破二進制對立的思維方式,并在新的領域發揮優勢。
Jackie是一家世界100強企業的經理,三年來一直沒有機會晉升至副總裁一職。她開始感到越來越絕望,陷入目前的困境。重新設計工作内容、改變與同僚的互動,她希望以此來尋找意義,努力拓寬自己的工作方式,但似乎找不到滿足感,因為她知道副總裁的頭銜總是與她無緣。
她意識到,自己總是将觀點局限于由副總裁組成的這個小的同輩群體之中,于是她開始與公司外的人建立聯系,聽他們分享自己的創業價值觀。漸漸地,她重塑了自己的觀念。盡管落後于那些擁有自己公司的新同輩,但她喜歡向他們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她不僅消除了在公司裡進行自我比較的痛苦,而且帶着充沛的精力和動力去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抱負。
擺脫内化的期望
你在實際競争中會感覺落後于同輩,比如看到他們在工作中升職。但還有一種更具破壞性的心态,會導緻永久的不安感:認為自己不僅應該比同齡人做得更好,還應該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這種心态創造了一種永無止境的競争,在這種競争中,你永遠無法享受已經獲得的東西。你對成功的内在期望會随着别人的渴望而不斷變化。
我的許多CEO級别以下的客戶發現自己正處于這種境地。在内心深處,他們不想要巨大的工作壓力,但又一直認為應該這樣做,因為同齡人都渴望這樣的工作。這種心态造成了一種無法取勝的局面。如果他們不追求或獲得CEO的頭銜,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如果他們真的做到了,可能又會覺得自己被困在了一個他們從未真正想要的位置上。
試着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到目前為止,你選擇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确的,不管你現在認為自己當時應該做什麼。正念提醒是這樣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不要通過回顧過去把你的不安感過度複雜化。然後,根據你的價值觀來評估未來的決定,以及這些決定是否為你的成長提供了機會。根據他人的需求或他人擁有的東西而改變方向,你将會永遠落後于他人,并受制于你的同輩。
你在事業和生活中的任何努力,都會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比較和不安感。但是當你感覺自己落後于别人(不管是不是真的)的時候,你可以使用這些政策來重拾自信,并在那些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競争中脫穎而出。
關鍵詞:自管理
尼哈爾·查亞(Nihar Chhaya)|文
尼哈爾·查亞是美國航空、可口可樂、通用電氣、戴爾等全球化企業的高管教練。查亞曾在一家世界500強公司擔任人才發展主管,現任PartnerExec公司的總裁,協助公司上司們掌握人際交往能力,以創造卓越的商業與戰略成果。
劉靜賢|譯 周強|編校
今日話題
你身邊的優秀同齡人有哪些特質,
創造了怎樣的成績?
感受到他們帶來的壓力時,你又是怎樣調節的?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i哈評小程式每日上新
長按掃碼即刻體驗
投稿及内容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