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吉思汗發明的火鍋嗎

在中國曆史上,有一種傳統美食叫做“火鍋”。由于四川地處于四川盆地地區,濕度非常大,為了能有效地去除體内濕氣,是以火鍋在當地特别受歡迎,也成為了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火鍋以其辛辣的味道而聞名,吃火鍋的人會渾身出汗。吃了之後暖胃除濕,一定程度上對人的健康有益。傳說火鍋這種美食最初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發明的。那麼這是真的嗎?

成吉思汗發明的火鍋嗎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火鍋的容器、制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曆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衆人圍在鼎的周邊,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

成吉思汗發明的火鍋嗎

曆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遊武夷山,訪師道,在雪地裡得一兔子,無廚師烹制。“師雲,山間隻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铫(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後(等湯開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各人)随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歎。

成吉思汗發明的火鍋嗎

但是有一個傳說說是火鍋的起源并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他長年統兵征戰四方,看到士兵們吃傳統的燒烤羊肉很費時,為了使得部隊不延誤戰機,他将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裡,從此這個世上就有了火鍋。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有了火鍋,才使得蒙古騎兵填飽了肚子之後,精神煥發地攻下中原,并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亞。

成吉思汗發明的火鍋嗎

還有另外一個傳說說的是一千多年前,在長江三峽,一群纖夫,邁着沉重的腳步,拖着疲憊的身軀,就在江邊砌土為竈。他們掏出随身攜帶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長江水,熬成湯,佐以烈酒,燙食鮮魚活蝦及各種蔬菜。一番豪邁,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頓消,纖夫們又吼着激昂的号子,背着纖繩上路了。身後留下一個個土竈和一縷縷青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