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氣的退燒是需要時間的。”
13歲的小雷在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恐怕自己心裡還是覺得蠻酷的。回顧他與病魔鬥争的經曆,他的堅強,确實夠酷。
據小雷的媽媽說,小雷這孩子平時很乖,學習也特好,好到什麼地步,從六年級直接跳到初三,這種多年級跨級見得還真不多,小雷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别人家孩子”,曾經一度陷入絕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40度!試遍各種方法不退燒!</h1>
10月12号,焦急的小雷媽媽帶着小雷來到了西安大興醫院兒科,據小雷的媽媽講,自10月4号開始,小雷就開始間斷發燒,最高時體溫達到40度!已經産生寒戰現象。不僅如此,小雷的身子上還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皮疹。
經皮膚科會診,懷疑可能是麻疹合并肺炎。一方面,小雷的血樣送到疾控中心,用以檢驗确診是否為傳染病麻疹,另一方面,通過查體、驗血,發現小雷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肝功損害……種種表現都大大符合了麻疹的臨床症狀。最棘手的是,小雷的高燒總是不見好轉,即使用了退燒藥,藥效一過,體溫又會上去。

高燒不止,屢治不退,再加上其他症狀,臨床經驗豐富的兒科中心主任王玲,認定小雷其實不是麻疹,而是較為罕見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沒過多久,疾控結果出來:排除麻疹可能!結合血項化驗,明确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王玲主任強調,本病是兒科感染性疾病,不是法定傳染病,也不是國家監測傳染病,不必隔離治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7">對症見療效!13歲手寫感謝信!</h1>
明确病因,對症治療。沒多久,小雷的高燒就得到了控制,看着精神狀态逐漸好轉的小雷,媽媽喜極而泣。
小雷的媽媽回想剛來醫院,“因為焦慮,我總對醫生護士發火,但他們從來沒抱怨過,主管醫生程敏還專門找到我,耐心疏導我的情緒。”現在講來,小雷的媽媽既感恩又有些不好意思。
經過一周的治療,小雷的發燒已不再反複,恢複正常體溫,身上的皮疹也下去了不少。臨出院前,這個“小神童”專門手寫了一封感謝信,歪歪扭扭的字,卻有着另一番可愛和真誠。
這個13歲的孩子,在信中對王玲主任說到,“您把醫院當成家,把每一個患者當朋友,您說一份工作要做到極緻,才能投入更多的熱情,謝謝你們,在你們極緻的關懷下,我已獲得幸福,而你們,是當之無愧的白衣天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8">什麼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h1>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少年,EB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具有潛伏及轉化的特征。
該病全年可發,通過血液、呼吸道飛沫、親吻等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是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40歲以上中青年也可見,但比較少。
患者多因受涼、感冒、經常熬夜等引起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後,又感受EB病毒,進而誘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9">主要症狀</h1>
發熱
一般均有發熱,體溫38~40℃,無固定熱型,熱程大多1~2周,少數可達數月。中毒症狀多不嚴重。
咽峽炎
大多數患兒有咽峽炎表現,伴咽痛,臨床可見咽喉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部分患兒扁桃體表面可見白色滲出物或假膜形成,易與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混淆。
淋巴結腫大
EB病毒感染後,全身淋巴結均可出現腫大,但臨床以頸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大為主,腫大淋巴結常在熱退後數周才消退,亦可數月消退。
肝、脾腫大
其也是此病臨床表現之一,少數患兒可出現肝功能異常;脾腫大以輕度腫大為主,亦有脾破裂風險。急性期及恢複期患兒,應必要劇烈運動及碰撞,靜養為主。
皮疹
部分患兒可出現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紅熱樣斑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見于軀幹。皮疹大多在4~6日出現,持續1周左右消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如何預防</h1>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也無可靠的預防疫苗,仍需要靠自身免疫力來抵抗病毒入侵,是以在此建議大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适當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避免熬夜、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行為,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涼、感冒,避免至人群較多的地方,對于兒童應盡量避免被親吻等密切接觸。
王玲 西安大興醫院兒科中心主任
原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被西京醫院、延大附屬醫院、西醫二附院等聘為特聘專家。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陝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全軍“三優”展覽銀獎、全國小兒消化會議金獎。承擔國基金、省基金課題各1項。擅長兒科及新生兒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通訊員:李晨光
責編:劉書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