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的安甯人來說
“康大媽”這個名字是無比親切的
一說起這個名字
在老燈光球場吃泡蘿蔔的回憶
即刻浮現……

關于招牌
“康大媽”原名康秀英,隻不過因為她腌制的泡蘿蔔的美味和為人熱忱,讓那些吃過她泡蘿蔔的客人由衷地叫她一聲“康大媽”。喊着喊着十幾年過去,康秀英從擺攤到開上小店,索性就用了“康大媽泡蘿蔔”這個食客們賜予的名号。直到現在,幾乎所有安甯的老饕都會說:“泡蘿蔔?還是康大媽好吃!”
“康大媽泡蘿蔔”名号在,但“康大媽”康秀英已在3年前離開了我們,傳承,讓康大媽泡蘿蔔一直存在于安甯人甚至昆明人的生活中。
李玉坤
“康大媽”的女兒
我們遵循我母親做法,嚴格挑選原材料,工藝和我母親的做法相同,是以大家吃到的泡菜口味還是和以前一樣,幾十年如一日,我們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日複一日的堅持,卻并不似她說的那樣雲淡風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堅持”這個詞對多數人來說可能隻是1年2年、又或者3、5個月,而對于李玉坤來說,堅持傳承母親的手藝,是她後半生的全部。
關于過去
泡菜最早在安甯遊泳池旁邊售賣,後來遊泳池拆了改成了籃球場攤位還是在那裡,一直做到廣場拆除攤位才搬走。剛開始時泡菜做的少,康大媽每天早上挑着擔子出來在電影院門口賣。
李玉坤輕松地笑着回憶母親做泡菜的樣子,透過她的笑臉,似乎也能看到“康大媽”享受簡單生活、熱愛泡蘿蔔的幸福臉龐,這也許就是屬于她們母女的幸福吧?
二十多年了,一直在吃他們家的蘿蔔,他們的味道一直都是酸甜脆,我最愛吃他們家的泡蘿蔔配上醬非常的好吃。
從蘿蔔削皮到腌漬出品,“康大媽”和她的女兒從來不敢怠慢。做泡菜似乎已經像腌漬用的鹽水一樣,滲透進了她們生活的每一寸。正如李玉坤所說,沉迷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生活并沒有益處,做簡單事、當清白人,時間會給出答案。“康大媽”和她的女兒們用樸素的堅持和認真,诠釋着把手藝磨練到極緻,把手藝代代相傳的初心,收獲每一份來自客人的肯定。
來源:魅力安甯
責編:楊蓉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