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花椒香四方
袁 征
時至晚秋,巴蜀大地氣溫下降,許多植物悄然改變了模樣。我和“紅一師”老戰友陳一農以及機關老同僚武家榮、賈憲生攜家人告别了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又驅車來到漢源。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深深吸入幾口漢源花椒散發出來的奇異香氣!
漢源中國花椒博覽園(袁征 攝)
漢源是雅安市所轄的一個縣,距成都約260公裡,位于盆地西部偏南。全境東西長71.4公裡,南北寬70.1公裡,面積2382平方公裡。
在古代,這裡名為笮都,屬蜀國。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國設蜀郡,笮都歸之。隋仁壽四年(604年),以漢源之名于今九襄鎮置漢源縣。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稱清溪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清溪縣與貴州省青溪縣同音,複改名漢源縣。
漢源四周高山起伏,中部河谷低平。大渡河橫穿東西,流沙河縱貫南北。獨特的山水孕育出了曹永、陳宗彥、呂瑛等著名人物。
跟随祖國繁榮富強的腳步,漢源人民用勤勞雙手将自己的家園裝點得越來越美麗。2020年,漢源縣地區生産總值邁上110億元台階,高于全省1.2個百分點,在雅安市排名第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到36360元和14749元,同比增長6.2%和9.2%。
2019年9月,漢源縣獲得全國綠化模範機關榮譽稱号;2019年12月,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品質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機關;2020年6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20年7月,入選國家衛生縣城;2020年12月,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建立推評名單;2021年8月,入選四川省深化政務公開促進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先行縣名單。
漢源美食主要有九襄黃牛肉、清溪黃牛肉、牛肉涼拌魚、貢椒魚火鍋、姜子牙火鍋、富林榨榨面、荥經撻撻面、今知燒烤、壇壇肉、鐵闆燒、康豆花等。
我們在漢源縣九襄鎮用晚餐時,因自駕人員當天的開車任務已經完成,不必擔心酒駕受罰,便“放縱”了一把。點了當地特色美食上桌,加上美酒相配,感覺“巴适得闆”!
漢源美食(齊筱玲攝)
漢源的風景名勝區主要有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轎頂山、大樹龍塘山、佛靜山、清溪峽、河西溶洞等。
其中,轎頂山為大相嶺群山直冠。它四周懸崖絕壁,山頂平坦而寬闊,主峰海拔3552米。登頂之後,東眺峨眉雲海,白浪翻騰。西觀貢嘎雪峰,峥嵘奪目。環顧林間,時有獐、兔、麋鹿等野生動物出沒,是避暑的絕佳之地。
漢源轎頂山
遠遠站在漢源轎頂山下,我不由聯想到位于祖國塞北邊陲的那座轎頂山。
50年前,我和陳一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65軍193師(前身為紅一師)579團3營7連當戰士。夏日的一天午後,我連野營拉練來到張家口市橋東區與宣化區交界處的海拔約1160米的轎頂山腳下。随着兩發紅色信号彈騰空而起和嘹亮沖鋒号吹響,我和戰友們奮力向山頂沖去。這座轎頂山高度雖不及泰山,但當我登上山巅舉目遠眺時,依然領悟到“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意境!
張家口轎頂山
在漢源轎頂山所倚仗的大相嶺南麓,生長着大片大片的經濟林,它們包括漢源花椒、漢源金花梨、漢源車厘子(大櫻桃)、漢源黃果柑等樹木,以及銀杏、楠木、香樟、雲杉等珍貴樹種。此外,還生長着芸豆、蘋果、桃、李、桔、橙、桂圓、葡萄、蕃茄、洋蔥、蒜苔、大蒜、豌豆等果蔬。
這些作物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漢源花椒。漢源縣的城市文創IP形象叫作“椒陽”“椒妹”,其創意就取自漢源花椒林裡發生的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
漢源花椒
花椒,落葉小喬木。莖幹上有刺,常早落。枝上有短刺,刺基部寬而扁且勁直。有小葉5~13片,葉軸常有狹窄葉翼。小葉對生,無柄,位于葉軸頂部的較大。葉緣有細裂齒,齒縫有油點。蓇葖果球形,多單生,直徑4~5毫米。果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凸起的油點,對光觀察半透明。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種子長3.5~4.5毫米。花期3~5月,果期7~10月。
在漢源花椒樹下(齊筱玲 攝)
在漢源花椒樹下,我們自然想到了川菜。廚藝高超的羅梅女士向大夥兒介紹,川菜與其他菜系的一個重要差別,就在于麻辣。其中,在花椒作用下産生的“麻”,屬于川菜特有。四川盆地雨水充足,屋内潮濕,吃些花椒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可将體内的濕氣通過發汗驅逐出來。
漢源縣清溪鎮(張英 攝)
是啊!四川人喜歡吃的回鍋肉、紅燒肉、粉蒸肉、麻婆豆腐、麻辣兔頭、泡椒鳳爪、水煮肉片、火鍋魚、涼拌雞片、油潑豆芽等,哪一道菜離得了花椒?花椒雖沒有給川菜帶來特别的營養,但人們依然沉浸在它的香麻之中!
漢源中國花椒博覽園展廳(徐波 攝)
對醫學頗有研究的賈憲生老同僚建議大夥兒常吃些花椒。他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花椒,純陽之物,散寒除濕,補右腎命門,止洩瀉。”中醫稱花椒味辛性熱,入歸脾、胃、腎經,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等功效,主治嘔吐、風寒濕痹、齒痛等症。我回應老賈,前幾年我攤上了牙痛,孩子媽給我抓來幾顆漢源花椒。我将花椒含在嘴裡,讓它們貼近牙痛處。麻蘇麻蘇的味道滋生出來後,一時間分散了我的牙疼感!
漢源花椒主産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熱,雨量偏少且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大。得天獨厚的氣候生态環境,孕育了漢源花椒獨特風味和優良品質,使其素有“千年貢品”“川味之道”的美譽。
漢源花椒的栽培品種主要分為正路椒、大紅袍、高腳黃和竹葉椒。以色澤丹紅,粒大油重,芳香濃郁,醇麻爽口為品質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
對古詩詞頗有研究的武家榮向大家描繪,春秋時期,無名俊男在《陳風·東門之枌》中記述:“視爾如荍,贻我握椒。”說的是在城東門外與心上人幽會談情的小夥兒,把姑娘比作荊葵花一樣美貌。而在姑娘心目中,小夥兒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要送他一束花椒以表白愛情。
見多識廣的張英女士補充道,我國古人認為花椒的香氣可辟邪。在先秦時代,花椒來之不易,加上其香氣獨特,就成為人與神溝通的橋梁。在祭祀和敬神的活動中,花椒總會以重要的角色出現在場面上。正如《楚辭》雲:“椒,香物,是以降神。”
漢源中國花椒博覽園展廳(袁征 攝)
對古裝戲情有獨鐘的陳一農告訴大家,作為吉語,“未央”含有平安、長壽、長生、沒有災難、沒有殃禍等意思。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重臣蕭何在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監造了未央宮。随後,工匠們将花椒碾成粉末與泥粉和在一起塗抹在皇後嫔妃所居宮殿牆壁上,使室内溫婉和暖,芳香飄逸,稱為“未央椒房”。“椒房”有兩層含義:一是花椒升溫,祛濕寒,利于嫔妃懷上“龍種”;二是取花椒多籽之意,祈願皇子旺盛。後來,“椒房”逐漸演化為後宮嫔妃的代名詞,也是皇權的象征。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若微和蔓茵兩姐妹,都得到了“椒房之寵”。
漢源中國花椒博覽園展廳裡的椒房(張英 攝)
喜歡旅遊和攝影的齊筱玲女士告訴大家,先秦佚名詩人在《椒聊》中曰:“椒聊之實,蕃衍盈升。”說的是花椒樹結實累累,象征着子孫繁衍。另外,花椒具有防腐驅蟲作用。在河北省滿城縣發掘的漢代中山王劉勝(?—公元前113年)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儲存良好的花椒。在潮濕環境下存放的糧食容易被蟲子侵害,用紗布包上幾十粒花椒放入其中,蟲子就會自己跑掉。
漢源花椒的種植曆史可追溯到漢代。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西南夷後,“夷人以紅椒、馬同漢人交換鹽和布”,表明漢源花椒已有2000多年人工栽培曆史。到了唐代,漢源花椒被列為貢品,故名“貢椒”。《漢源縣志》記載,漢源花椒“本境方物,列為貢品”“官斯士者,每年除入貢外,以囊印記分遣,得者莫不以不貴也。”
從事過多年研究工作的陳一農向大夥兒介紹,在遠古時期,花椒的主要栽培人是黃帝、颛顼、大禹,他們都誕生在四川。是以,最初花椒的别名叫蜀椒、川椒。而蜀椒的别名又叫漢椒,可見漢源花椒在各地花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古以來,漢源先民一直過着農耕兼漁獵的生産生活方式。桃坪遺址和麥坪遺址發掘出來的漢磚側面刻着不同的紋飾,這些紋飾采用多種藝術手法,表現了花椒樹的形态和花椒的生長、采集過程。宋代《太平寰宇記》載:“黎州,漢源郡,今漢源縣,土産:紅椒”。
2004年,漢源花椒獲國家地理标志保護。2005年,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漢源“漢源貢椒原産地域産品保護地”。2008年,漢源花椒被評為四川“天府十寶”。2013年,在第十一屆國際産品博覽會上獲金獎。2014年,漢源花椒成為“四川省著名商标”,被評為“消費者最喜愛的100件四川商标”。2017年,漢源縣花椒協會獲中國國際商标品牌暨中華品牌博覽會銀獎。2020年3月,漢源縣花椒現代農業園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2020年7月,漢源花椒入選中歐地理标志第二批保護名單。
漢源縣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徐波 攝)
近年來,漢源縣緻力于推動花椒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着力擦亮漢源花椒這塊“金字招牌”,全方位保護、發展和提升“漢源花椒”品牌,全力建立“全國花椒第一縣”。
争創漢源花椒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宣傳牌(張英 攝)
截至目前,漢源花椒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5.44萬畝,産地範圍包括40個鄉鎮。新鮮花椒年産量達到2890萬斤,年産值約4億元,綜合産值25億元,品牌價值49.65億元。漢源縣建有花椒種植基地、種質資源庫、花椒交易中心、花椒産業加工園區等漢源花椒“九有”體系。下一步,漢源還将通過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拓市場、融三産、強支撐,将漢源花椒做得更大更強。
漢源民房上的花椒畫(袁征 攝)
2021年1月29日,雅安市旅遊标準評定委員會檢查組對位于漢源縣九襄鎮和唐家鎮交界處的中國花椒博覽園景區進行了現場驗收。該景區距漢源縣城17公裡,距雅安市區87公裡,距成都市區約220公裡,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檢查組認為,中國花椒博覽園景區滿足國家3A級旅遊景區标準,通過了檢查驗收。該博覽園設有8個展廳,全面系統介紹了漢源花椒的曆史和現狀等情況。我們有幸入園參觀,感覺大開了眼界!
站在奇香撲鼻的花椒樹下作上一陣深呼吸,怎不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我們每家人都買了一大袋子資格的漢源花椒,足夠吃上好幾個月啦!
漢源花椒的追捧者(袁征 攝)
我帶着幾分麻醉之意尋思,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縣情,其發展思路必然各有不同。勤勞智慧的漢源兒女全力建立全國花椒第一縣,就是從實際出發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明智選擇。相信他們會繼續擴大花椒種植面積,在大量銷售花椒初級産品的同時,積極開展花椒的深加工,增加産品的附加值,拓展花椒的營養、食用、保健、藥用等價值,發展花椒木材美術工藝,開展花椒文化傳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願漢源花椒大展雄風,香飄四方,沖出國門,走向世界!
寫于202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