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一去世,萬曆皇帝立刻對張居正進行清算,不但削奪了張居正的官爵,還對他實行抄家,甚至差點掘墓鞭屍。他的家人後代,也全部流放,很多都餓死在路上。張居正生前重用的那些官員,萬曆皇帝也都給予削職甚至問罪斬殺的處分。

(張居正劇照)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打擊,明顯是出于一種挾私報複。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朝野一片議論之聲。也正是因為朝野的議論聲太大,萬曆皇帝才不敢對張居正進行進一步的處罰。而且,萬曆皇帝去世,他的孫子天啟皇帝朱由校繼位後(中間還經曆了朱常洛不到一個月的短命皇帝生涯),立刻就恢複了張居正的官爵,給予了張居正應有的待遇。由此可見,包括明皇室在内的人,都覺得萬曆皇帝打擊張居正,實在是太過分了。
既然大家都覺得過分,為何當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後不阻止這件事呢?
要知道,李太後是極為欣賞張居正的。隆慶皇帝去世後,當時是高拱當首輔。但是,李太後不滿高拱的獨斷專行,廢了高拱的首輔之職,讓張居正出任首輔。由此可見,她對張居正是很滿意的。
萬曆皇帝因為年幼,李太後擔任了教育萬曆皇後的責任。但是,萬曆皇帝實在是太頑皮,不好學習,也不聽教育。很多時候,李太後都拿他沒辦法,隻好搬出張居正,用張居正來吓唬他。說老實話,張居正其實并不願意吓唬萬曆皇帝。畢竟人家是皇帝,你一吓唬,必然會在他心中造成陰影。等萬曆皇帝成年後,受傷害的肯定是自己。但是,李太後要這麼做,張居正也沒有辦法,還隻能按照李太後的訓示,做一個讓萬曆皇帝害怕的人的樣子。
李太後也知道張居正委屈,她對張居正說,要以國家為重,以教育出好皇帝為重,隻能委屈你了。
可以說,要是沒有張居正的苦心教育,萬曆皇帝是很難成才的。這一點,李太後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萬曆皇帝劇照)
而且,在張居正當政期間,明朝的國庫得到了極大的充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讓本來已經處于窮途末路的明朝,又再一次複興。也正是因為張居正聚斂的國力,才經得起萬曆皇帝後來的揮霍折騰。
這一點,李太後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既然李太後知道張居正勞苦功高,張居正被萬曆皇帝忌恨,完全是替她背黑鍋。那麼,李太後為什麼不阻止萬曆皇帝打擊張居正呢?
是李太後把萬曆皇帝沒辦法嗎?
其實并不是的。李太後實際上也是鎮得住萬曆皇帝的。别的不說,就拿萬曆皇帝立太子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李太後在萬曆皇帝心中的分量。
當時,萬曆皇帝無論如何不立朱常洛為太子,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當時李太後把他找來,問他為什麼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說,他是都人(宮女)之子。李太後大怒,說,你也是都人之子,難道你也不該當皇帝嗎?萬曆皇帝沒有辦法,才不得不立朱常洛為太子。還有一點,當時萬曆皇帝和鄭貴妃都不願意朱常洵就藩,于是對李太後說,等李太後的壽誕過了再去。李太後對他倆說,你們這意思,我也可以把我的兒子朱翊镠喊回來啊?萬曆皇帝和鄭貴妃才沒法,隻好讓朱常洵去藩地。
由此可見,如果李太後站出來說話,萬曆皇帝是肯定會聽她的。
(李太後劇照)
既然如此,為什麼李太後在那時候,會由着他兒子打擊為他老朱家兢兢業業奉獻了畢生心血的張居正呢?
我覺得,李太後之是以這樣做,還是出于自私的心理。
當初,她之是以極為欣賞和重用張居正,是因為她知道,張居正是一個忠臣,而且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忠臣。張居正會一心為她兒子好,不像高拱一樣,把持朝政,甚至企圖奪位。張居正不會這樣做。
現在張居正已經去世了,她兒子也已經成年了。張居正對她兒子來說,就已經沒有意義了。是以打不打擊張居正,對她兒子沒有任何傷害了。
另一方面,張居正掌控國政那麼多年,無論如何,都培植了一個勢力集團。萬曆皇帝要自己做主,要加強中央集權,就必須打擊這個勢力集團。隻有把這個勢力集團打壓下去了,萬曆皇帝的皇位才不會受到影響。
張居正也許不會造反,但是難保張居正的繼任者不會造反。在李太後看來,萬曆皇帝的這種做法,和漢朝的時候,漢宣帝在霍光去世後,清洗霍光後人的做法,是完全一緻的。既然漢宣帝幹得好,那麼她兒子也幹得好。
是以,李太後完全不會阻止萬曆皇帝做這件事。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