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他一生著作等身,其作品對歐洲文學影響極大,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擘。然而,這位世界級的大作家卻在晚年做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那就是離家出走。托爾斯泰為什麼要離家出走呢?這還要從他晚年的思想變化說起。

列夫托爾斯泰
晚年的托爾斯泰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開始笃信宗教,他在73歲的時候回到了故鄉雅斯納雅莊園,他開始關注那些在莊園的田地裡辛勤耕作的農民們,同時感到不安和自責。
為了減輕自己的内疚,晚年的托爾斯泰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經常和自己較真,越來越厭惡人情世故和親朋好友間的應酬,拒絕出席各種形式的貴族宴會。他沒事的時候喜歡戴着一頂破草帽,穿上自己的舊衣服和樹皮鞋,在田地裡幹農活。到了後來,托爾斯泰甚至想要解放屬于他的農奴,把自己的田地分給他們,同時,他也打算把自己所有著作的版權,無償地捐獻給社會。
托爾斯泰不顧妻子和家人的反對,公開發表聲明:自1881年後他出版的任何作品,可以由任何機構和個人免費出版。在當時那樣一個階級社會裡,托爾斯泰的朋友和親人都不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是吃飽了撐的。在家裡,家人經常和他發生沖突;在社會上,很多報刊媒體對他進行口誅筆伐,甚至沙皇政府都對他表示不滿。
正當托爾斯泰四面楚歌之時,一位名叫切爾特科夫的人出現了,他用花言巧語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在托爾斯泰的最後9年,切爾特科夫成為托爾斯泰家裡地位最特殊的仆人,他甚至影響到了托爾斯泰的晚年思想。切爾特科夫的真正目的,是奪取托爾斯泰作品的繼承權,雖然托爾斯泰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切爾特科夫用心險惡,但他們并沒有把真相告訴他。
托爾斯泰的日記原本是由他的妻子索菲亞保管的,但由于他和妻子發生了不愉快,再加上切爾特科夫花言巧語的蠱惑,托爾斯泰把他最後十年的日子全部交給了切爾特科夫這個騙子。索菲亞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感到非常痛苦,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差,把一腔怒火都撒到了托爾斯泰身上。
1910年8月30日,索菲亞又和托爾斯泰發生了激烈的口角,她說自己并不痛恨切爾特科夫,而是無法原諒托爾斯泰。面對索菲亞的憤怒和譴責,托爾斯泰采取的是一種寬容的态度,因為他在晚年奉行的是“不抵抗主義”,總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在托爾斯泰最後一段歲月裡,他的生活很不盡如人意,四周充滿了不了解和責難,為了能夠平靜地走完最後一段日子,托爾斯泰打算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躲避這些紛争。
在10月28日的清晨,托爾斯泰帶着自己的私人醫生離開了莊園。由于年事已高,托爾斯泰在火車上就病倒了,寒冷的天氣讓他不停地咳嗽,并發起了高燒。托爾斯泰和他的私人醫生在阿斯塔波瓦車站下了車,一個禮拜後,托爾斯泰就在這個荒涼的小站裡逝世了。
對于出走這件事,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促使這位文學巨匠選擇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樣性的,最主要的就是他晚年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是“不合時宜”的,無法獲得人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