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國術冠軍黃巨龍
2015年3月12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國術大賽上,玉林博白的黃巨龍一舉奪得南拳、大刀、雙節棍三項世界冠軍。
上世紀三十年代,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掌握廣西軍政的時期,提出“三自”和“三寓”政策,以“建設廣西,複興中國”為标榜,強化對學生和民團的組織和軍事訓練。在提倡體育方面,偏重國術(即國術)、射擊、田徑和遊泳,輕視球類運動。
廣西國術館
1933年,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來南甯提倡國術,同他一起來的國術人員為廣西當局留用了一些人,以教練警察和軍隊的國術,并籌備設立廣西國術館。
中央國術館第一任館長張之江
1934年10月,南甯國術研究社成立。社長為當時的廣西省會警察局局長周炳南,以民生路群眾俱樂部(現今南甯飯店内)為社址,内設教務、事務兩部,操場有六處,招收學員學習國術。曾經辦過兩期訓練班,每期八個月卒業,教授課目除了拳、棒、刀、槍之外,另習刺槍術、戰刀術及摔角(即摔跤)。1935年11月該社合并于廣西國術館。
廣西國術館于1935年4月正式成立。館長為白崇禧兼,副館長為李朝芳、王贊斌(均是桂系将領)。原中央國術館拳師馬裕甫任教導長,李光恩為總教官,館址亦設在群眾俱樂部内。
該館曾于1935年6月開辦國術訓練班,學員120名,是由各縣選送,一、二等縣各送2名,三等以下各縣選送1名。參加者須考試及格方可錄取。學員男女兼收,年齡18至30歲,國中畢業或相當的教育程度均可自由報名。學員全年的被服裝具津貼等各費每名170.5元,由各縣負擔。
學習的課程為分:
(1)學科:黨義、建設綱領、三自政策、民團章則、國術學、衛生學、軍事學
(2)術科:腿法、拳術練步拳、新國術拳腳科、形意拳、太極拳、八極拳、新國術摔角科、揸拳
(3)器械:三木劍、新式武捧科、梅花刀、六合槍、戰刀
(4)競技:摔角、刺槍、劈劍、拳腳對擊、器械對擊
(5)選修:綿拳、醉羅漢、醉八仙、醉拳、猴拳、大關刀、雙刀、鎖花槍、擴手槍、擒拿法、十八樣軍器對拆
(6)軍事訓練
學習期為一年,每三個月舉行甄别考試一次,不合格者退回原縣。期終考試成績合格者準予畢業。學員畢業後又回到原來的各縣去當教練。
1936年初,中央國術館又派範之芳、範之正姐妹來該館擔任教師,提倡女子鍛煉國術。
雙冠王塗方祥
2014年8月2日,在海南省鳌拜舉辦的全國國術太極拳大賽上,來自廣西林業集團的塗方祥斬獲陳式太極拳、雙節棍兩枚金牌并獲得最佳技術獎
南甯精武體育會
精武體育會是群衆性團體,它的組織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以研究體育、發揚民族精神為宗旨。南甯精武體育會的創辦人兼總教練是陳鴻書,1930年冬他來到南甯籌備,1931年10月正式成立。會址設在會館街(後稱博愛街,今壯志路)順德書院,裝置有國技場、籃球場、網球場及在邕江河面上建有水上遊泳池。
首屆會長是商人黃佩候,其後羅仲伊、宋伸甫、李發、唐超寰等都擔任過會長。還聘請軍政要人如李宗仁、白崇禧、葉琪、夏威、韋永成等先後擔任過名譽會長。教練員方面有李連元、徐靜波、勞神、周權、嚴長庚、白鳳珍(女)、盧筱蓮(女)等。
該會在南甯辦過多次國術訓練班和遊泳訓練班。會員最多時,有五百多人,女會員經常有幾十人。1933年曾經在新會書院成立分會,由陳鴻書兼分會會長,有段時間陳鴻書離開後,由白崇晖主持會務兼總教練。精武會的會址曾經先後搬遷在仁愛路(現萬達廣場前七岔路口至民生廣場一帶)臨江會館,民生路浙江鄉祠。抗日戰争期間,廣西國術館停辦以後,精武會即遷到群眾俱樂部内。
”空手進雙槍“
成立于2002年的廣西體操國術運動發展中心國術館内,運動員在認真訓練
廣西國術館和南甯精武體育會都是以傳授派北派拳術為主,為北拳傳入廣西的主要管道。他們在廣西解放前對提倡國術方面,曾經起到過一定的推動作用,曾召開過兩次國術運動會。
深度了解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