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作者 | 二禾

你能相信嗎?

一個5歲男孩, 在媽媽的陪同下,開始在小區裡跑腿送快遞了。

目的是賺錢給自己買一個500元左右的電話手表。

無數人為這個小男孩點贊,但更值得稱贊的,其實是男孩的媽媽。

這位媽媽主要做了三件事:

1、給孩子看了一本兒童視角關于金錢的書。

孩子看完《小狗錢錢》這本書,就埋下了一顆獨立的種子,很想自己賺零花錢。

2、幫孩子一起想辦法。

媽媽沒有嘲笑孩子想要賺錢的想法,而是幫他一起想出來幫鄰居們取快遞這個辦法。

3、和孩子一起,找快遞站點的從業人員溝通。

媽媽帶着兒子,去和從業人員溝通,在征得同意之後,還幫助兒子以他的口吻寫了一張“告示條”貼在顯眼處:

“我叫仔仔,今年5歲了,我可以幫叔叔阿姨拿快遞,報酬0.5元/件,1元/3件……”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她還幫兒子印了500張名片,讓他在小區玩的時候分發給鄰居。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告示一貼出去,就有很多鄰居主動聯系上孩子媽媽,鄰居們都很照顧孩子生意,他們将取件碼發給孩子媽媽,媽媽将取件碼抄在紙上。接下來,孩子再到快遞存放點取快遞,分批送到鄰居家。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半個月過去,男孩賺到了50元,但要購買電話手表還要繼續努力。

談到5歲兒子走紅網絡,媽媽也是感慨良多。而在這之前,孩子還沒什麼金錢觀念,想吃零食,想坐搖搖車,就從家裡的儲蓄罐裡偷偷拿錢。

如今,兒子已經開始懂得了金錢來之不易的道理,花錢不會大手大腳了。和陌生人的溝通能力也變強了,膽子大了許多。

孩子的金錢觀,來自父母。

和孩子談錢的意義,遠在金錢之外。

懂得和錢相處的孩子,更懂得怎麼過好人生。不想寵壞孩子,可以早一些和孩子談錢。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職責

山東濰坊的一位爸爸,就收到過兒子送給他的連續“驚喜”。

手機短信連環轟炸,提示購買成功,接下來,網購的東西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向家裡飛來。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爸爸傻眼了,再一查銀行卡,7萬元錢沒了。原來,晚上他和妻子看會電視的功夫,6歲的兒子偷偷輸入了密碼,直接清空購物車。

最終,這個鬧劇以魏先生罰兒子抄了300遍作業,還在朋友圈釋出了罰兒子背手跪在那裡,和一衆物品合影的照片為結束。

可是,問題解決了麼?

并沒有。

懲罰了孩子,退回了商品,可孩子未必能夠意識到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

假如從來不和孩子談錢,出了問題,又斥責孩子不懂事,未免有點強人所難。

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職責所在,不談才是問題。

同僚抱怨說,兒子快30了,可找她要錢的毛病,始終就沒有改過來。

名校畢業後,那男孩原本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資待遇特别豐厚。可男孩根本不懂得攢錢,每個月工資剛發下來第一件事,就是還給負債高壘的花呗。

他的錢不是買了最新型手機,就是請好友出去玩劇本殺,每次都花銷不菲。工作5年了,一分錢沒攢下不說,就連給朋友買禮物,還要父母資助。

同僚至今也很難相信,曾經那個讓她驕傲的孩子,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

是什麼時候呢?

5歲時,孩子第一次偷錢,她沒當回事;

10歲時,孩子想買最新款的電話手表,哪怕是價錢高達工資的一半,她也直接答應;

15歲時,孩子開始質問她:為什麼不如同學家裡有錢,不能住大房子?

是以,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需要金錢教育?

從來沒上過金錢教育課的孩子,就如同長期缺課的學生,長大後,注定要“交白卷”。

而那些缺乏的金錢知識,早晚要以各種方式找上門來,反噬到孩子身上逼着孩子交“補考費”,讓他們頻繁陷入困境。

和任何一門其他功課一樣,錢這門功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耐心教給他們,而不是讓社會教育。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金錢教育的意義,遠在金錢之外

暢銷書作家蕾切爾,小時候和父母去主題公園玩,父母提前和她約法三章:

要是玩嘉年華遊戲,隻能花自己的錢。

入口的第一個遊戲,就深深地吸引了她,于是,她把錢拍在桌子上,開始玩。輸了一次又一次,她就繼續掏錢。

後來,當她把手伸進褲兜,隻摸到絨線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可全家還要在遊戲場玩一整天,其他遊戲她就沒有辦法玩了。

她慌忙跑去找爸爸媽媽要錢,卻被無情拒絕:“寶貝,錢沒了就沒了。”

那次父母的教育,讓她終于意識到兩個道理:

一,金錢不是取之不盡的神奇泉水,而是父母的辛苦收入;

二,在金錢消費上的透支,隻能由自己承擔。

消費行為、判斷能力、獨立意識,其實都藏在父母的金錢教育裡。

美國作家羅恩說,零用錢與耐心有關,捐獻與慷慨有關,需要和自控有關。

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罪惡的,錢是中立的。一切,全看父母怎麼教育引導。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不想寵壞孩子,就好好和他談錢

談錢不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不談錢才會。

1、告訴孩子,金錢非常重要,但不能被金錢控制。

金錢教育≠付費獎勵

捶背,一次2元;

洗碗,一次5元;

閱讀,一小時獎勵5元;

考一次100分,獎勵20元……

這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上容易踩的坑,金錢一旦和家務、成績挂鈎,教育就變了味道。

《反溺愛》中說,父母忙東忙西沒人給錢,為什麼孩子做家務就可以拿錢?家務就是每個人都要做的,讓家庭生活可以順利運轉的事兒。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貢獻者,都要付出勞動。

付費,改變了家人互幫互助的初衷。

2、告訴孩子,金錢不是萬能的。

培養出3個斯坦福學霸的媽媽陳美玲,是這樣做的:

她告訴孩子,什麼是金錢買不到的,比如美好的回憶,家人和朋友,還有愛。

她還創造了很多有趣的遊戲,陪着孩子一起玩,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也會知道,開心是不需要付錢的。

3、比起金錢獎勵,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得之有道,用之有度。

杭州一個國小開學,班主任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就是儲蓄罐,特别受孩子歡迎。老師說,隻有通過一分一分地攢,才能知道努力的重要性,更加明白隻有努力才能換來收獲。

而比起金額多少,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在選擇和克制中,建立起儲蓄和存錢的習慣。

這種等待和克制,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重要的禮物。

給零花錢很容易,讓孩子懂得感恩卻沒那麼簡單;

讓孩子輕松消費很容易,可教他們控制欲望卻很難。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孩子是透過父母來看世界的,父母的金錢觀裡,就藏着孩子的未來。

趁早和孩子談談錢吧,當孩子在儲蓄中學會了等待,在捐獻中了解了奉獻,在需要時知曉了取舍,我們的金錢教育也就有了意義。

孩子也就會在汗水和付出中,看到金錢少為人知的幸福一面。

—— End ——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郁的奶油。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5歲男孩跑腿送快遞走紅,媽媽:背後另有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