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藍白紅三部曲》導演基耶洛夫斯基“被認為是最後一位歐洲偉大的電影作者,他的個人生命經曆,他的創作經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也成為20世紀文化史當中一個标志性的事件。(戴錦華語)”

藍白紅是法國國旗的三色,代表自由、平等、博愛,可以說藍代表自由,也可以代表平等,博愛,沒有嚴格的界限,但在《藍》中,藍色所代表的自由意義更為突出。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基耶洛夫斯基在這部影片中呈現了他作為一個電影哲人的特質。在什麼境況下,我們可以獲得自由?我們能有多自由?基耶洛夫斯基通過多個角色展現:自由是以失去為代價。

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好像天生就有憂郁、孤獨、倔強、知性的特質,當她笑起來時,會讓人感覺天空都是絢爛的,當她沉默時,又會覺得她有不可侵犯的冰冷。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在這部影片中,因為劇情使然,比諾什主要是以冷漠面孔示人,是以當她笑起來的時候就顯得異乎尋常的美,當她終于流下眼淚,我也好像終于卸下重負。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比諾什飾演的女主朱莉,在影片開始就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丈夫和女兒在車禍中喪命,隻留下昏迷很久後清醒過來的她。

她在生命形式上失去了丈夫和女兒,卻很長時間被捆綁在記憶和愛中不能自拔。影片中展現了一個人的悲傷到底可以有多深。悲傷可以像一口深井,可以像看不到一點光的黑暗,在這部影片中,悲傷也可以是無處不在的大片藍色,大腦裡出現的交響樂。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作為事故中的幸存者,其實沒有人能真正了解她的悲傷。朱莉躲在被子裡通過網絡看丈夫和女兒的葬禮。吞下大把藥片企圖結束生命。在遊泳池裡将自己沉沒。将手在石牆上滑行擦過。丢下所有物件房子逃到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在生命上失去了丈夫和女兒,朱莉陷入悲傷的谷底,生命呈現出不可承受之重,悲傷太重,她瘦弱的身軀好像承擔不起,同時,生命又呈現出不可承受之輕,當什麼都沒有了,朱莉的存在也失去了意義。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轉機出現在影片70分鐘左右,當朱莉知道丈夫有一個情人後。她本意上想去确認下,他愛不愛那個女人?但是看到那個女人的悲傷,看到她肚子裡已經有了孩子,看到她脖子上同款的項鍊。朱莉知道自己完全失去了丈夫。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失去了,但是她以為一直擁有。

女兒是朱莉永遠的牽絆,導演又怎麼處理女兒這部分情感?

從始至終,朱莉隻有一次提到女兒。當得知女兒離世的消息,她再沒提起過。影片開始,車窗外,一隻手舉着一張藍色的糖紙在空中飛舞。放手,藍色糖紙飛走了。放手才有了自由。後來,朱莉把包裡的東西全部倒出在床上,發現有一塊藍色棒棒糖,應該是當時和女兒一起買的。朱莉撕開糖紙,粗暴快速嚼碎糖塊,好像對朱莉來說,這是對記憶的粉碎動作。粉碎了,才是真正的丢棄。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女兒是丈夫的孩子,那個法官肚中的男孩也是丈夫的孩子。女兒的生命,失去了,那個男孩在B超中,完美呈現了。朱莉把原來的房子也給予了丈夫的情人,也意味着把原來的空間都給了那個女人。

基耶洛夫斯基是冷酷和理智的:隻有喪失了一切,人才能獲得自由。朱莉在完全的失去太遠和女兒之後,那個早就忘記女兒的媽媽也在養老院裡過世,好像一切都在提示朱莉做最後的告别。

影片中還有幾個角色。笛手多次出現,當然有他的意義。用弗洛伊德的“本我”來解釋,好像更準确。笛手是朱莉的另外一面。笛手應該是富有的,有車有女人送他來到這個街邊,有時直接睡在地上,他說“人要有所寄托”,他說他創作很多東西。朱莉認為那個音樂來自丈夫的作品,從這點上來說,好像又是指證笛手就是朱莉的另一個證據。因為後面種種迹象表明,丈夫的作品,很多都是朱莉的創作。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影片最後,看到朱莉的眼淚終于流下來,知道她終于獲得了自由,她的自我終于得到完全的解脫,她可以開始新的創作新的生活,而想到這種自由的獲得竟然是以失去為代價,這種感覺真是一言難盡。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就是這樣吧,還有什麼比自由更好呢?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以失去為代價,她終獲自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