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导演基耶洛夫斯基“被认为是最后一位欧洲伟大的电影作者,他的个人生命经历,他的创作经验,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也成为20世纪文化史当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戴锦华语)”
蓝白红是法国国旗的三色,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可以说蓝代表自由,也可以代表平等,博爱,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蓝》中,蓝色所代表的自由意义更为突出。

基耶洛夫斯基在这部影片中呈现了他作为一个电影哲人的特质。在什么境况下,我们可以获得自由?我们能有多自由?基耶洛夫斯基通过多个角色展现:自由是以失去为代价。
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好像天生就有忧郁、孤独、倔强、知性的特质,当她笑起来时,会让人感觉天空都是绚烂的,当她沉默时,又会觉得她有不可侵犯的冰冷。
在这部影片中,因为剧情使然,比诺什主要是以冷漠面孔示人,所以当她笑起来的时候就显得异乎寻常的美,当她终于流下眼泪,我也好像终于卸下重负。
比诺什饰演的女主朱莉,在影片开始就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丈夫和女儿在车祸中丧命,只留下昏迷很久后清醒过来的她。
她在生命形式上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却很长时间被捆绑在记忆和爱中不能自拔。影片中展现了一个人的悲伤到底可以有多深。悲伤可以像一口深井,可以像看不到一点光的黑暗,在这部影片中,悲伤也可以是无处不在的大片蓝色,大脑里出现的交响乐。
作为事故中的幸存者,其实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的悲伤。朱莉躲在被子里通过网络看丈夫和女儿的葬礼。吞下大把药片企图结束生命。在游泳池里将自己沉没。将手在石墙上滑行擦过。丢下所有物件房子逃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
在生命上失去了丈夫和女儿,朱莉陷入悲伤的谷底,生命呈现出不可承受之重,悲伤太重,她瘦弱的身躯好像承担不起,同时,生命又呈现出不可承受之轻,当什么都没有了,朱莉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转机出现在影片70分钟左右,当朱莉知道丈夫有一个情人后。她本意上想去确认下,他爱不爱那个女人?但是看到那个女人的悲伤,看到她肚子里已经有了孩子,看到她脖子上同款的项链。朱莉知道自己完全失去了丈夫。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失去了,但是她以为一直拥有。
女儿是朱莉永远的牵绊,导演又怎么处理女儿这部分情感?
从始至终,朱莉只有一次提到女儿。当得知女儿离世的消息,她再没提起过。影片开始,车窗外,一只手举着一张蓝色的糖纸在空中飞舞。放手,蓝色糖纸飞走了。放手才有了自由。后来,朱莉把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出在床上,发现有一块蓝色棒棒糖,应该是当时和女儿一起买的。朱莉撕开糖纸,粗暴快速嚼碎糖块,好像对朱莉来说,这是对记忆的粉碎动作。粉碎了,才是真正的丢弃。
女儿是丈夫的孩子,那个法官肚中的男孩也是丈夫的孩子。女儿的生命,失去了,那个男孩在B超中,完美呈现了。朱莉把原来的房子也给予了丈夫的情人,也意味着把原来的空间都给了那个女人。
基耶洛夫斯基是冷酷和理智的:只有丧失了一切,人才能获得自由。朱莉在完全的失去太远和女儿之后,那个早就忘记女儿的妈妈也在养老院里过世,好像一切都在提示朱莉做最后的告别。
影片中还有几个角色。笛手多次出现,当然有他的意义。用弗洛伊德的“本我”来解释,好像更准确。笛手是朱莉的另外一面。笛手应该是富有的,有车有女人送他来到这个街边,有时直接睡在地上,他说“人要有所寄托”,他说他创作很多东西。朱莉认为那个音乐来自丈夫的作品,从这点上来说,好像又是指证笛手就是朱莉的另一个证据。因为后面种种迹象表明,丈夫的作品,很多都是朱莉的创作。
影片最后,看到朱莉的眼泪终于流下来,知道她终于获得了自由,她的自我终于得到完全的解脱,她可以开始新的创作新的生活,而想到这种自由的获得竟然是以失去为代价,这种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就是这样吧,还有什么比自由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