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作者:軍史瞭望

作者:史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h1>

毛主席到南泥灣視察359旅戰士的生産成就。他說:“目前我們沒有外援,假定将來有了外援,也還是要以自力更生為主。”

抗日戰争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日軍對解放區實行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和殘酷的“掃蕩”,妄圖徹底摧毀敵後抗日根據地。國民黨頑固派也積極推行反共政策,加緊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加上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解放區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困難局面。

面對嚴重困難怎麼辦?為了堅持長期抗戰,奪取抗戰最後勝利,中共中央發出了開展大生産運動的号召。1938年12月20日《新中華報》發表了《廣泛開展大生産運動》的社論,要求各解放區指戰員“一面工作一面生産,把工作與生産聯系起來”。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1939年2月,毛主席在延安生産動員會上作了生動而深刻的講話,他說:“面對嚴重的困難,我們是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餓死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解散也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還是自己動手吧!這就是我們的回答。”

中央軍委根據黨中央、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動手、生産自給”和“發展生産、保障供給”的方針,于1942年2月向全軍發出訓示,要求全軍各部隊做到一面戰鬥,一面生産,一面學習,依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開展生産運動。

抗日戰争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後,1943年10月1日,毛主席在為中共中央寫的《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産和擁政愛民運動》訓示中,要求各根據地實行“自己動手、克服困難(除陝甘甯邊區外,暫不提豐衣足食口号)的大規模生産運動”。從此,大生産運動在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毛主席号召“自己動手”,他自己也身體力行,親手開墾出一畝左右荒地,種上了青菜、蕃茄、辣椒等,并且把收獲的蔬菜用來招待客人。

在1940年2月18日舉行的延安各機關、部隊、學校生産總結頒獎動員大會上,毛主席與張聞天、王稼祥等都被評為特等勞動模範。更有意思的是,毛主席還把自己親手種的紅辣椒裝了一小布袋,托蘇聯機組人員送給斯大林,表達對蘇聯支援中國抗戰的謝意。

幾十年後的1976年元旦前夕,毛主席在接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女兒、女婿時,還提起這件事。他風趣地說,過去斯大林支援我們物資,是勞工、農民生産的,我送給他一袋紅辣椒,是我自己種出來的,我們打了個平手。毛主席在這裡特别強調了“自己動手”,賦予它深刻的含義。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八路軍第359旅,按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1941年春開赴位于延安南面的南泥灣等地區,在這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地方實行軍隊屯墾。第359旅廣大指戰員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在荒山上開辟了12萬多畝土地,把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江南”。第359旅成為大生産運動的一面旗幟。

1943年9月,毛主席等人到南泥灣視察。毛主席住在南泥灣墾區雪白的新窯洞裡,一連數日,察看第359旅戰士的農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對他們自己動手後豐衣足食的情景十分滿意,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稱贊軍隊在農墾中發展起來的“農工商業”。

他在參觀第359旅辦的打鐵廠、食品加工廠、家屬紡織廠後說:“這些工廠雖小,但解決了大問題。第359旅同志們穿的用的,都比過去好多了。革命勝利後,要搞合作社,搞集體農莊,婦女都可以參加集體勞動。”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看到南泥灣取得的成就,毛主席非常興奮,他說:“困難,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們沒有外援,假定将來有了外援,也還是要以自力更生為主。”

各敵後抗日根據地也都普遍開展了大生産運動。在遊擊區,部隊一面分散作戰,一面進行生産,實行“勞武結合”,很多遊擊隊員白天耕地,夜晚訓練。通過大生産運動,各解放區基本上解決了軍民的吃飯問題,達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目的,進而戰勝了嚴重的困難局面,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為堅持抗戰和争取抗戰最後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毛主席說:“這是中國曆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迹,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它不僅支援了艱苦的抗戰,而且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幹部,這是不能拿數字來計算的無價之寶。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1943年,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拍攝電影紀錄片《生産、戰鬥結合起來》,後改名為《南泥灣》。在電影即将拍完時,毛主席親筆為電影題寫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八個大字!

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号,成為各根據地克服經濟困難、實作生産自給的努力目标。解放後,當全國或某個地區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直是黨和政府鼓勵人民生産自救的行動号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二、精兵簡政</h1>

陝甘甯邊區突遭到雷擊。一農民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主席?保衛部門當作反革命事件追查。毛主席制止。他深思:一個農民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它反映我們工作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1940年前後,陝甘甯邊區的上司機關内出現了嚴重的人浮于事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增加了人民的負擔,而且妨礙了革命工作。黨外人士李鼎銘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精兵簡政。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由于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進行經濟封鎖,導緻部隊缺衣少糧,而根據地本身的經濟狀況不好,供養能力有限,使邊區出現了巨大的困難。糧食問題,是邊區經濟工作中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

1941年6月3日,陝甘甯邊區政府召開縣長聯席會議,讨論征糧問題。天正下着大雨,會議室突然遭到雷擊,延川縣代縣長李彩雲被電擊死。事後,一個農民便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主席?保衛部門要把這件事當作反革命事件來追查,被毛主席制止了。這個農民的話引起了毛主席的深思:一個農民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它反映我們工作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毛主席得出結論:“我調查了一番,其原因就隻有一個,就是征公糧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興。那時确實征公糧太多。要不要檢討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毛主席推行了兩項大的政策,一是号召積極開展以農業為中心的大生産運動;二是實行精兵簡政。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1941年11月在陝甘甯邊區二屆一次參議會上,開明紳士李鼎銘根據陝甘甯邊區老百姓負擔過重的實際情況,大膽提出有關财政問題的提案,建議“政府應徹底計劃經濟,實行精兵簡政主義,避免入不敷出、經濟紊亂之現象”,還提出了五項具體實施辦法。這個提案提出後,産生了争議。有些人擔心這會使邊區在遭到敵軍進攻時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抵擋,甚至有人懷疑李鼎銘提出這個方案的動機。

但是,毛主席卻看到了這個提案的重大意義。他把整個提案抄到自己的本子上,重要的地方用紅筆圈起,并在一旁加了一段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

當這個提案送出大會讨論時,李鼎銘剛發完言,毛主席就站起來,一邊鼓掌一邊走到台前,向李鼎銘點頭緻意。毛主席極其深刻地闡明了實行精兵簡政的必要性,對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進行了批評。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他生動地解釋說:在抗戰初期,采取精兵主義自然是不對的,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全面抗戰已經五年了,人民經濟有很大困難,而我們的大機關和不精幹的部隊,又不适合今天的戰争環境。他還對黨内同志的宗派主義情緒進行了批評。他嚴肅地指出,我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論誰提出的意見,隻要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辦。

毛主席在談到實行精兵簡政的主要原因時,這樣說道:“在目前,戰争的機構和戰争的情況之間已經發生了沖突,我們必須克服這個沖突。敵人的方針是擴大我們這個沖突,這就是他的‘三光’政策。假若我們還要維持龐大的機構,那就會正中敵人的奸計。假若我們縮小自己的機構,使兵精政簡,我們的戰争機構雖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魚大水小的沖突,使我們的戰争的機構适合戰争的情況,我們就将顯得越發有力量,我們就不會被敵人戰勝,而要最後地戰勝敵人。”依據這種分析,毛主席強調精兵簡政是克服困難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

12月,中共中央發出精兵簡政的訓示。精兵,就是縮編指揮機關,充實連隊。主力軍部分實行地方化,加強地方武裝和民兵,加緊整訓,提高戰鬥力。

1940年,毛主席把親手種的紅辣椒送給斯大林,36年後為何還提這事一、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二、精兵簡政

簡政,就是整頓機構群組織,緊縮機關和人員編制,加強基層,提高效能,節約人力物力,反對官僚主義。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精兵簡政的精神,毛主席多次緻電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要求他們下大決心實行徹底的精兵簡政,否則“弄到民困軍愁,便有坐斃危險”。

根據中共中央的訓示,陝甘甯邊區先後進行三次精簡,取得很大成效:邊區直屬機關由35個減少到22個,從業人員由469人減少到了279人;八路軍總部直屬部隊精簡了96%,隻留下了4%;整個邊區總共減少了經費、糧食預算人數10萬多人。在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次奇迹般地出現了政簡民便、兵精糧足的新局面,為渡過困難時期、奪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曆史老師,曆史研究員。長期耕耘于黨史、軍史、戰争史。歡迎廣大曆史愛好者交流批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