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昨天去朋友家吃火鍋,進門看見她擺了一桌子素菜,肉隻有一盤。

衆人紛紛稱贊:屬于下了血本了這是。

可能你也發現了,最近的輿論風向有點反常。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自己的生活缺點綠。

出去買個早點。

攤煎餅的大媽滿臉的不好意思:

“沒有菜了,我給你多加個雞蛋。”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中午去食堂。

放眼望去都是黃澄澄一片。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就算找到點綠色。

食堂阿姨心疼你,手抖一抖你盤子裡就又寸草不生了。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你沒看錯,這是青椒肉絲。

沒辦法,你隻能在挑選主食上下功夫。

但就連素包子裡都沒有綠色的影子。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恍惚間你都懷疑自己在吃韓料。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實在受不了你點個外賣。

但套餐裡的豬裡脊都比綠葉菜多。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甚至烤冷面都預設不放香菜了。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最離譜的是還有商家以肉充菜。

“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說好的韭菜呢,呢,呢?

“想不到啊,買個韭菜雞蛋餅,裡面都開始摻肉餡了。”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你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吃火鍋(涮菜沒法摻假)。

對不起,閉門羹。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就連涼菜也撤了。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直到去了菜市場你才恍然大悟。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青椒,菠菜和黃瓜,基本都比五花肉貴。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西蘭花跟雞腿肉一個價錢。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就連平時白送的小油菜,都跟雞翅一個價錢了。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對于正在減肥的女生來說,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你可能做夢也沒想到,被綠會變成一種奢侈。

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案闆上的菜肉比例要精确反轉。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小區裡的空地能種菜就絕不種花。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正所謂缺什麼曬什麼。

如果你最近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我勸你也别心生嫉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

誰知道他是不是套圈走了狗屎運呢。

“菜價漲的,我活了二十幾年,第一次吃到純肉餡的馄饨。”